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日本知名学者村上哲见、宇野直人对柳永研究的贡献:一是柳永的家世生平;二是柳永词与当时市民社会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柳永艳情词的社会基础;三是柳永词题材内容的宽广开拓,主要是羁旅、怀古、咏物等方面;四是由其对柳永词"狂"的释义论柳永词承前启后的开创性;五是柳永词的艺术风格。这些是村上哲见、宇野直人关于柳永论著的主要内容和卓见。  相似文献   

2.
"以赋为词"作为柳永作词的一个重要手法,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柳永长期混迹于市井民间,其受市井俗文学的影响具有客观基础和主观条件;另一方面,受市井俗文学影响的"以赋为词",又使得柳永一部分词作因词境的直露浅切、结构的平铺陈列而具有"俗"的特点."以赋为词"正是沟通市井俗丈学与柳永俗词的一个中介.  相似文献   

3.
在千年词学史上,柳永是受到非议最多的词人.然而在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对柳永词予以高度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以此突出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郑文焯对柳永的推扬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骨气神韵寄托;第二,章法语言;第三,以柳比周,指出柳乃周之源.郑文焯推扬柳永首先是对词坛现实所存弊端的拨正,推举柳永是为了纠正学习梦窗词而产生的新的偏颇,意欲以空灵救晦涩;其次是郑文焯不立宗派转益多师词学主张的具体实践,郑文焯摒弃了以往乃至当代词学流派出于流派理念的狭隘的选择性;再次,郑文焯与柳永经历相似,情感相通,感同身受.郑文焯为柳永翻案之论,是晚清词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引发人们对柳永词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对现代词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迪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宋词的重要作家,尽管人们向来一直以婉约词人目之,实则其有不少豪放之作。研究和评价柳永的这类作品,既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柳永其人,也可以弄清豪放词的渊源和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5.
近代俗文化的先声—柳永词论□王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代表作《雨霖铃》中的名句。它不仅典型地表现了柳永慢词的铺叙技艺,有情有景,有点有染,而且凸现出了柳永其词中所表现出的近代文化的精神。如果柳永的这句词能代表柳永词的本质精神,可...  相似文献   

6.
夏令伟 《理论界》2006,(9):192-193
话本《翫江楼》对柳永其人其词的接受基本代表了元代市民阶层对柳永其人其词的接受。从《翫江楼》的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诗词的选用上来看,这种接受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柳永流传到今天的词中有大量是描写歌妓或与歌妓有关的妓情词 ,这些词历来被认为是格调不高的作品 ,但我们不可忽略这部分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因此应该把柳永妓情词中色情猥亵的封建糟粕和多少具有一定思想内容的东西区别开来 ,对这部分有价值的妓情词从思想上和艺术上给予辩证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谢穑 《船山学刊》2004,(3):115-118
作为落魄文人的柳永 ,在他的词作尤其是后期的羁旅行役词中 ,表现出了浓重的悲秋情结。此文旨在探讨柳永词作中悲秋情结出现的原因 ,并结合其作品分析悲秋情结的具体意蕴。  相似文献   

9.
清代谭献曾说"耆卿正锋,以当杜诗",这一说法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似乎有失偏颇;但如果仅从某些侧面来看,二人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与杜甫相比,柳永在某些方面还有所突破.这主要表现在:柳永的诗词与杜诗一样有记录历史的传统,在歌咏太平景象、记录下层妇女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柳词和杜诗中的女性题材都反映了男女平等思想,但柳词中的这种思想更加深刻和全面;柳词在艺术技巧方面与杜诗有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最近讀柳永“乐章集”,參看了李長之先生“中国文学史略稿”第三卷第十章北宋时代的傑出詞人柳永一節,对于李先生的論点,有些不问的意見。  相似文献   

11.
谢桃坊《柳永》一书中说:“福建建宁府(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瓯县)所属松溪县(今福建省松溪县)有著名的中峰山,‘一峰奇秀,特出众山之表’。中峰寺,‘在中峰山之麓,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建。’(《嘉靖建宁府志》卷三、卷十九)柳永曾作有《题建宁中峰寺》诗:‘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鉴来。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页3)他在《柳永事迹考述》再次肯定柳永“家乡附近的松溪县中峰山和崇安县境内的武夷山,柳永都去游玩过,还作有《题建宁中峰寺》诗和《巫山一段云》词。”(载1987年巴蜀书社出版的《柳永词赏析集》附录页262) 柳永诗中的中峰寺是否在松溪县呢?我的意  相似文献   

12.
赵建军 《阴山学刊》2006,19(5):32-35
柳永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悲秋情结的词人。他把文人的悲秋传统与词的缘情传统相结合,对悲秋题材作了词化的处理,并且通过刻意表现秋晚或秋夜的情景,强化了悲秋题材的感伤色彩。另一方面,柳永还以悲秋的传统改造了词的境界,在柔婉的闺阁之词外新开出了沉雄的江山之词。  相似文献   

13.
张亚权 《人文杂志》2003,(5):103-105
柳永的一生仕途不畅 ,“未名未禄” ,为了生计而不得不去“奔名竞利” ,但柳永作为一个文化人 ,他的方式就是用媚俗的方式迎合大众趣味 ,以反映大众生活的词来换取自己的生活资本。这种以媚俗为特征 ,以求名求利为目的的文学 ,是商业性文学。柳永的叛逆精神和创作实践不仅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将商业性文学引入文学殿堂使之“大得声称于时”的人 ,他对商业性文学的发展以及以后的俗文学与雅文学分庭抗礼之势的形成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北宋承平时代出现的文学史上第一位专力作词的文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新兴的市井文艺对他的吸引感染 ,再加上个人的才情禀赋 ,使他的词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特色。在狂歌精神 ,铺叙手法 ,羁旅和悲秋方面 ,柳永的词作呈现出继承传统与突破创新的面貌 ,为词的繁荣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浪子词人柳永与正统君臣审美意识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浪子词人柳永与正统君臣审美意识的冲突张海鸥柳永被时人和后人视为浪子词人,是因为其人其词涉及了许多风流浪荡之事。其实,他在少年时代并非浪子,而是很勤勉的书生。他的故乡建州(今福建崇安一带)在当时是人才辈出的“文献名邦”,“家有诗书,户藏法律,其民之秀者...  相似文献   

16.
南宋叶梦得在其《避暑录话》卷下记载柳永因谱写慢词而终生不遇事,曾慨然论之曰:“永亦善他文辞,而偶先以是得名,始悔为已累。后改名三变,而终不能救。择术不可不慎。”叶嘉莹女士论柳永词时也提到:“在历代词人里边,把自己的一生与歌词结合了如此密切之关系的,只有柳永。”(《诗馨篇·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诚然,分析《乐章集》,可以看出柳永的浪漫天性及其词作与其所赖于生存的社会环境之间,尤其是与其用世之意、追求功名之间纠结缠绕的矛盾,也可以看到柳永在这贯穿了他毕生的矛盾情结中痛苦的挣扎和无可奈何的人…  相似文献   

17.
柳永因早年步入汴京文化娱乐圈而被以仁宗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所抛弃,他也索兴一头扎进市井娱乐圈中,创作了大量的市民消费文学,即俚词。后来他向传统社会做出了让步,终于在年届五旬时考中了进士,开始了离京赴任各地的宦游生涯。与生命历程相吻合的是他的文学历程。柳永前期创作的大量俚词,虽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一味迎合市民的口味,也使这类词充满了太多的“恶滥可笑”之作。后期创作的以羁旅行役为主的雅词,虽然与前期的俚词有很大的不同,但与上流社会所标榜的雅正风范也有天壤之别,连对其词表示首肯的论家,对他的“给罗香泽之态”也不敢苛同。柳永性格中虽有叛逆因素,但他自始至终都不是不与统治者合作的人。唯其如此,他一生的悲剧色彩才更加浓烈。  相似文献   

18.
论柳永社会角色的多重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宋词坛 ,柳永是一个颇有特点的作家。他以不凡的创作实绩为词 (尤其是慢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奠定了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城市新兴文化的铸造、传统文化的雕琢及其个性自觉 ,使柳永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内涵丰富 ,风流自赏的才子词人、疏狂自傲的多情浪子、孤寂自伤的蹇运寒士等多重角色内涵统一于词人形象之中 ,具有独特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9.
柳永词中的景物意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的词多写美丽的自然景物和繁华的都市风光。柳永词中景物意象的选择,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一幅幅美丽的风景,表现出柳词独特的景语美,而且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身的自觉,构成其词深远而厚重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柳永“俗”词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文人词有俚、雅之别.当始于柳永.和晏殊、欧阳修的含蓄典雅、秀丽精巧的词风不同,柳永词多用"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俚言俗语描写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为民间所喜闻乐见.柳永也写过雅词,但是他的大部分作品的艺术特色,却是令人瞩目的"俗".那独标一格的"俚词"风格,犹如布裙荆钗、淳厚健朴的村姑,即使不施脂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