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农民精神生活的研究在视角、内容和关注点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探讨了农民精神生活的现状与问题,虽然总体上来说农民精神状况良好,但是精神贫困、精神负担等问题比较凸显;研究了地域差异和社会分化对农民精神生活需求和质量的多重影响;提出了构建农民精神共同体的一般路径和主要内容。农民精神生活研究的这些理论成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童玉贤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本文从消费的角度剖析了生活质量的衡量标准,并着重分析了精神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对当前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极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王亚青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4-7
生活体验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西部六个省市(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重庆、西藏)共计809名农民(务农394人、农民工415人)生活体验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西部农民生活平淡无奇;农民工比务农更感生活百无聊赖,空虚乏味;女农民比男农民更感到生活单调;(4)在所有男农民中,男农民工生活压力更大,空虚感更强。而在所有女农民中,女农民工空虚感更强,生活压力更大。同时,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型——对豫、皖两贫困县农民(含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啸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43-46
在我国广大中部地区,实现真正崛起的前提是这些地区农民“思想意识”的崛起。而对豫、皖两国家级贫困县111位农民(含农民工)调查反映出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惑。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构建一个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休闲文化生活方式,既是解决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关键,也是全面提升他们生产生活水平、加速他们生产生活方式转型的深层动力和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6.
惠农政策知晓度及基层执行满意度研究——基于农民视角及云南、河南省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方式就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度与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缺乏深入了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单一的政策传播渠道等因素影响农民对惠农政策的知晓程度。农民对农村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总体上居于中等水平。因此,应采取加大宣传力度,放大惠农政策效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新农村辅导员的作用;保证惠农政策信息传播的客观全面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政策知晓度。同时通过对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干部进行严格选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基层行政能力等途径提高农民对基层组织政策执行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8.
张明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通过对宝丰县497位农村居民的入户调查,发现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采取了种粮直补政策,但农民单纯靠从事农业生产增加收入的难度仍然非常大。非农业收入已经成为村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改善,绝大部分人都拥有自己的住房,水电供应有保证,家用电器使用比较广泛。农民闲暇时间较多,农村社会关系比较和谐,农民对现实生活满意度较高,多数人对未来的预期比较乐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对子女教育条件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云南和河南分层随机抽取3 321名农民进行调查,用差异比较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两省农民对子女教育条件满意度总体而言比较高;省份、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满意度、农民类型、居住地类型等因素影响农民对子女教育条件满意度的评价;省份、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满意度及居住地类型能有效预测农民对子女教育条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发现,山东省农村民主行政还要加强,农民自身的民主观念也待提高;农村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应高度重视道德文化建设;农民文化消费更多地偏重于娱乐文化、"快餐文化";农民迫切要求接受教育和科技;影响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资金等;恋爱婚姻世俗化,隐含诸多社会问题;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继承和创新;农村文化产业开发缺乏科学体系和有效运作等。这些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问题,应当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1.
论云南县域经济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励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全面繁荣农村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的基本手段,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全面分析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了做大做强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促进云南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五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接续韦伯命题所引发的经济社会变迁对于农民伦理的影响的争论,以湖北S村为关键案例,考察在农业经营结构改变的前提下,小农的心理境况经历了怎样的变动,其如何与国家、地方政府、村级治理组织及民众互动,以及在此前提下,农民合作的产生、机制及其担纲者等问题.案例显示,村庄政治能人虽然能以对政治逻辑的熟练把握吸引国家外部资源注入,但是当其将政治逻辑导入村庄内部时,导致了村庄社会团结的瓦解与村庄秩序的紊乱.而浸没在社群伦理之中并且深谙农民合作在市场中重要性的民间精英,则一方面将个体农户带入现代市场,另一方面又能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自觉维持社群伦理、维护社区利益.S村案例提供了经济社会变迁下农民伦理变革一个解答,也暗示了宏观经济社会变迁对于农民伦理以及伦理秩序、集体意识变动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援建人员的生活质量,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对2009年2-5月112名江苏援建人员和100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援建人员在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得分高于当地居民(P〈0.01),而援建人员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得分则低于当地居民(P〈0.01)。结论:需要加强对援建人员自身健康状况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通过研究认为,当前河南省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落后,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河南省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探索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谢颖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5):573-577
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之间的关系是目前学界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研究以对全国8个城市1 600多个样本的实证调查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影响生活质量的经济收入因素做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个人的经济收入状况与主观总体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指出影响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是收入效应即在物质财富还相对有限的阶段,个人收入的增长确实能够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且高收入和高的主观生活质量满意度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河南省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52-56
人是精神的存在物.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关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尤具重要意义.当前河南省大学生精神生活主导倾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尚未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未能达到理性认同层次,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明显,道德行为与道德意识严重脱节,存在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在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上,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关注大学生精神生活整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渠道,建设高素质的学生工作队伍,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为例,根据1995—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与农民收入之间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系数达0.8,影响系数为4.147 259,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在深入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形成机制、拓宽粮食收购渠道、健全农业生产资料限价、农业补贴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