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价值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规范意识,因为它不仅包含了以否定性为根据的应当预期或要求,同时也蕴涵着社会交往关系的内在需要与约束,尤其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都存在着"两个尺度",即人的"内在尺度"与客体的"外在尺度".所以,价值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规范结构的产物,而价值意识被规范化则是构建社会秩序及其合理性的重要历史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思维的解释表现为功能话语,即总是在思维的结果或功能显现上去言说思维,未曾追究致成那些思维功能的思维之内在存在结构,合乎存在逻辑地发展一条从思维结构到思维功能的理论探索道路。结构是功能的根据,单纯的功能话语不可能提供对于思维的彻底理解。本文以思的直接现实是意识为根据,把关于意识存在结构之哲学分析的基本论断作为逻辑起点,演绎式地展开关于思维的内在构成分析,系统地构造揭示思维本质的结构话语。在其中,以特定构成形式、逻辑形式和显现形式为本质的存在概念占据思维发生的基础地位。思维被描述为意识按照内在于自己的存在概念来发现非存在和设问,继而在存在概念的本质向待思内容的支配性使用中规定和推动创造存在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戈德曼对西方当代文学解释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从发生论结构主义社会学角度出发,建构了西方当代文学社会学的解释学。他从结构与功能、整体与部分、理解与解释、主观意义与客观意义、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关系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发生论结构主义方法,将文学现象放在社会整体与集团的精神结构中阐释,既注重了文学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又强调了文学结构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与影响效应。戈德曼反复强调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对应不是表面的吻合与相似,而是内在精神结构的对应。文学研究应致力于作品内在精神结构的理解与解释,揭示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戈德曼的解释学的不足之处在于,过于看重人的个体意识对于集体意识的依赖,忽视了个体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过于强调作品的精神结构与集团精神结构的同源同构关系,忽视了文学创作中个体精神结构对集团精神结构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一地鸡毛》文本构建策略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篇小说《一地鸡毛》以描写人物日常生活的烦恼达到对于政治体制结构的透视 ,创造了一个次政治文本 ,主人公关涉到的七组关系构成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并因此而隐喻了人的生活现实 :即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及其作为创造性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在这个稳定的结构中必然趋于幻灭  相似文献   

5.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始端的构建者,其主旨是以概念的界分来构筑人之为人主体结构的形而上学基础。从外观或者延续的历史角度加以观察会发现,学界对于康德哲学本身的理解是在对其哲学不同板块的特有规定以及在板块之间的相互界限的转换问题上进行推进和梳理的。而本文试图从新的理解视域出发,进而将对康德哲学外显结构的研究沉淀为实现其哲学最终目的的意识一体性把握,以此阐释在康德哲学的内在建构存留着一个如海德格尔所说的人类学设定,在这一设定中,以对作为主体的人理性意识建构为起点,以实现其自由为最终目的,其完成过程因理性意识自由的实现而首尾衔接,而内在隐含着对于"人"本性或者本质理论的环形构筑。此理解与传统分解式或板块式地理解康德哲学对于"人性"的建构不同,作者试图从康德哲学内部的结构分析入手,对其面对的理论困难及其意义进行新的梳理,以期达到对康德哲学某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行为的思想前提,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研究探讨环境道德意识的基本结构与要素,明确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的基础。我们认为就个体而言,环境道德意识是由个性心理过程结构和个性心理倾向结构构成的,本文从这两个结构的要素分析入手,探讨环境道德意识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自勉 《东方论坛》2005,(2):110-116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现代性变革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转型,而来自国家财政、市场化导向以及全球化的压力,则迫使这种转型必须具有更加自觉的战略意识.其中,政党转型与政府转型具有内在的联动性,如何创造新的统治合法性来源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之大局,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结构意识是电视节目创作实践中不可缺少的思想意识。韵白是典型的电视结构语言 ,是创作者结构意识的具体物化。电视节目的创作者可以运用电视多种表现元素创造韵白 ,传达给观众某种思想境界和情调  相似文献   

9.
白先勇是一个对时空极其敏感的作家,时空作为一条主线,几乎贯穿了他全部的小说创作.文章认为白先勇运用意识流的叙事手法对叙述视点的选择和自由变换,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弹性空间,成功地在短篇小说中容纳了接近中、长篇小说的内涵,外在世界转入隐秘的内在 ,叙事时空压缩,内心活动扩张,以此构筑意识流程的焦点辐射,成为白先勇行之有效的一种多变的叙事结构手法.其意识流程及焦点辐射,从单向到多向,从直向到逆向,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意识网络结构,彰显白先勇意识小说独特的叙事艺术,并把艺术审视的目光由外部世界转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品德结构,就其总体形式而论,包括内在的个体结构和外在的关系结构。分析孔子品德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以及构成品德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得出四点启示:第一,健全的心理机制是品德完善的重要条件;第三,完美的品德是体现在各种伦理关系中的诸种美德的平衡统一;第三,研究品德问题应采用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第四,当代中国的品德目标应是“仁德”与“智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传统文化影响、画家思想情感的表现以及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表现风格的探讨,阐述了中国画意境美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从线条走向写意,不仅反映了绘画发展的必然性,也反映了社会思潮与人文心态,同时,也与中国特殊的书写与绘画工具的特殊效果分不开;写意画正是这种心理的最好表达,或者说,这种心理不仅使写意画应运而生,而且大行其道,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世界关系的基本思想,同时也是古代审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画从唐代开始一直成为中国传统画派的主流,其审美价值常常凌驾于其他题材之上,析其原因,山水画不是单纯的风景画,而是具有其独特审美内涵,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表现出宇宙精神与人格精神相统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入手,阐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意象形的摄取、形成、外化过程,并辅以图例说明中国传统绘画之形非西方绘画的具象和抽象形,而是具有鲜明中国传统理念特征的意象形.  相似文献   

15.
以书入画、书写性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面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画种的本质特征。古往今来,中国画对于用笔的尝试与表述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探索历程,文章从线的角度入手,对中国画中笔法的成长历程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含蓄逸雅和浮华媚艳——中国仕女画与日本美人画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仕女画发端于战国时代,兴盛于唐宋时代,衰微于明清时代。日本美人画胎息于中国的唐代仕女画,并且长期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发展,直到江户时代浮世绘美人画的崛起,才形成日本民族风格的特点。与日本美人画相比较,中国仕女画的艺术形象具有柔和恬静典雅内美的特征,而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则浓艳媚俗浮燥外华,两者在艺术风格上的显著差异乃中日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所造就。  相似文献   

17.
高师美术专业造型基础课教学所沿用的西画造型体系与中国画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致使中国画教学难见成效。分析造型基础课与中国画教学之间存在的矛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进一步调整和改革高师中国画基础课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发展到近代,创作中的诗意逐渐淡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中国近代社会政局巨变的影响;其次是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最后是中国画求发展,以实现中国画近代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青绿山水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之一,青绿山水画艺术在中西画坛独树一帜,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和称道。对它的探讨与研究,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是体现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美术类院系的重要课程,而当下过于强调技法传授,造成了中国画教学的观念滞后.分析了造成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原因,比较了传统中国画教育与现代中国画教育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的投入与培养;有计划地理顺管理制度;树立学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责任感;建立传承与革新的合理教学体系;明确中国画创作与教学的学术重要性;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等解决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尴尬局面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