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哲学的源与流,可以说皆由先秦诸子所奠定,《天下》篇作者以“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精神,纵论天下诸子之学术;而且作者筚路蓝缕,《天下》篇也属中国学术史开山之作,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如此重要的作品,在作者和内容评价上历来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自“五四”进入“疑古”时代以后,分歧更加明显。文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有关《天下》篇著作权的两派观点与论据进行梳理,并且从提供新资料入手,将《天下》篇著作权重归于庄周;二是以惠施为例证,对以胡适为代表用“科学主义”评价名家而至今仍一统天下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所谓“科学主义”的评价,不仅是对诸子思想的误解,而且是扭曲了中国哲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了“内圣外王”之道,即远古理想社会所存在的“道”,原“一”。其不仅直接阐述了此道,且在评论中也透露出何为“内圣外王”之道,因为他是以“内圣外王”之道作为最高评价标准。由此,即可解释结尾处为何出现“惠施”部分。  相似文献   

3.
《庄子.大宗师》中“简”字释义历来歧见纷出,主要归为三种观点。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数处提到了“简”,其义为“不以小害大,不以轻害重”。此义和《庄子.大宗师》中“简”的意义极相符合,只不过在《庄子.大宗师》中“简”用为动词。简的“不以小害大”义是由其本义“大”引申来的。  相似文献   

4.
"内圣外王"一语出自<庄子·天下篇>,它的提出有着当时社会历史与学术思想文化上的背景.庄子之提出"内圣外王之道",并不是通过从正面界定其内涵,而是通过考察诸家对"内圣外王之道"的认识和运用上的偏差而提出来的.这一思想的提出具有庄子特色的认识论上的意义,其认识论上的意义主要关涉认识的层次、对象与认识的态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庄子》疑难词语很多,本文选取《逍遥游》中的六个疑难词语,考释其词义源流、结构演变和词性变化,辨析其 在使用和训释方面存在的失误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补正他人训诂之失。  相似文献   

6.
《庄子·内篇》集中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和文风。本文试图通过对《庄子·内篇》反问句的形式特征的描述和阐释,分析在具体语境中的反问句的语义,希望能穿透由迷离恍惚的文字所形成的反问句的语义,去了解体验庄子的“言”和“意”,一睹庄子的真实形象和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7.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依据“书钞体”将《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分成两类:以被摘抄的原书为单位组织材料的书钞体和划分类目安排所摘抄材料的书钞体,在论述《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杂纂之属》与《四库全书·子部·类书类》的牵涉混淆处后,将第二类杂纂类书籍与类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与多由政府主持编写、规模大、体例严谨的类书相比,杂纂类书籍规模较小、体例编排较为随意。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诗经&#183;邶风&#183;燕燕》诗本事的解释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或主女性之间的越礼相送,或称兄妹之间的手足情深之别,或解作分手情人做从此各自陌路的无奈诀别;现当代学者甚至从最新文献考定本诗出现了错筒,至此该诗题旨的阐释也莫衷一是。由此也足以证明,该诗堪称“万古送别诗之祖”之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是查阅唐代皇室家族传承关系的一个便利的工具,但由于编撰和传承等诸多原因,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存在着许多缺漏和讹误之处。为了使《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更完善,从而使其在唐代文史研究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利用近年所出土的唐代墓志和其它相关材料,对其进行了一次粗略的匡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天下"是《庄子》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庄子》对天下理想秩序的向往、想象和建构,亦渗透着《庄子》的精神超越和升华过程。《庄子》天下观经历了由内篇的向往想象到后学的参与治理的变化。其中贯穿着一条主线:天下是否能够治理、是否应该治理和如何治理。在内篇看似消极的疏离天下的乱世求生中,《庄子》以天下无须变革的观点省思世俗的天下治理观。在天下是否需要治理和如何治理的追问中,内篇和后学一样能为后世提供可借鉴的方案。万物无扰作为天下理想秩序的显现,交陈着庄子个体价值理念的实践和现实人生的亲证,萃聚出《庄子》天下观:天下是归属万物的和无须治理的;天下是不可分疏的;至人是无用无为的。这不同于天下归属民心天意,由圣人治理的儒家天下观。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的小说《马丁.伊登》一直备受评论界的重视,对主人公马丁.伊登的评论更是层出不穷。文章从异化的角度剖析马丁形象,认为马丁是由于无法与异化的自我相认同,无法抵挡异化感的侵袭才选择自杀作为逃避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透过考察周代东封的历史背景来训释《诗·小雅·大东》的疑难词句,可知"小东"与"大东"分别指周的"东国"与"北国"。"舟人"指"貉国"之人,"私人"则指燕国之人。此诗作于厉王之世,王室贪暴引起了周东封诸国的愤怒,对这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直接涉及到对厉王失国史迹的研究。《诗·小雅·大东》绎释则从文本研究的角度逐字逐句贯通与深化了对此诗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关联理论对《沁园春·长沙》两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关联理论中的认知环境、交际意图和最佳关联性等概念在诗歌翻译评论中有一定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诗歌翻译批评提出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周易》五十四之《归妹》卦是说古代嫁女不能由女方主动提亲、出嫁。这样不吉利;嫁女由待嫁女的妹妹陪嫁,是吉利的;嫁女也可由待嫁女的侍女陪嫁;嫁女错过时期延迟出嫁,也要遵循嫁女的时间准则与习俗;帝乙嫁女,嫁后正妻(君)的服饰可以不如小妻(娣)的服饰漂亮,这是吉利的;女子出嫁后没有生育,是不利的。但目前所见到的解译都有严重错误。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9.
"中原"一词,在《孙子兵法&#183;作战篇》中,主要有两种训释方式,一种沿用传统观点,释为"原野"、"内地"或"国内农业发达的中心地区",一种以裘锡圭先生为代表的观点,主张释为"战场"。本文通过对孙子生活时代相关文献的搜集论证,认为,"战场"这一义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