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其实,照老家的称谓习惯,她活着时,我直叫她姥姥。 这些年,母亲每隔三年两载便会回山东探望姥姥一次。她从老家回来,便絮叨着说,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三次,下一次便是,还能和你姥姥再见两次。最近这一次是前年,她回来不如以前乐观.说,你姥姥都过了八十七了,最多还能再见她一次,撑不了几年了。  相似文献   

2.
写作指导母亲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惊惶伤心时她会为你梳理好零乱的思绪;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瑟瑟发抖时她会呵护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干渴痛苦时她会让生命的甘露在你心中蔓延。古往今来,母亲被视为仁慈、坚忍、博爱的化身。写作时,同学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描绘母亲:一、拓宽视野延伸母爱。同学们不仅可以写自己的母亲,也可以将我们赖以生存的黄河、地球或是家乡作为写作对象;二、缩小范围细诉真情。泛泛而谈是写不出真情的,最好抓住一声问候、一次误会或者一件小事切入,通过生动细腻的情节,自然地回忆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或爱…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头发     
凌玲 《社区》2006,(12)
我梳了一款新发型,母亲一眼就注意到了,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亮。看得出,她很喜欢。于是我拿起梳子也想帮她梳头。我从没为母亲梳过头,第一次为母亲梳头就发现她的头发好少好轻,根本无法梳出什么发型了。我记得在已经泛黄的旧照片上,母亲有两条垂在胸前的、乌油油的大辫子,黑亮的大眼睛充满青春光彩,那时的母亲真漂亮。后来,母亲的大辫子换成了大波浪,她靠在阳台栏杆上,笑魇如花。每次我对镜梳妆,老爸总会不屑地说:“你再怎么打扮,也比不上你妈年轻时漂亮。”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我却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变得比从前矮了,腰身也不再挺拔,脸上…  相似文献   

4.
玫瑰往事     
陈永林 《社区》2004,(18):63-63
孙秘书拿着一张报纸对王总经理说:“王总,您看这条消息。”王总一看,原来一个大学生的母亲患尿毒症,女大学生许诺谁治好她母亲的病,她就嫁给谁。报上还登了女大学生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孩很漂亮,眼睛很大很有神。孙秘书说:“王总,您看——”王总说:“行,你去办吧。女大学生的母亲  相似文献   

5.
董环  秦晓 《女人世界》2007,(7):64-66
她是—位气质优雅,谈吐得当的女生。她是—位为传播美丽事业而放弃医学工的美丽使者。她是当今知名日用消费品巨头——美国宝洁公司大中华区对外关系部,技术交流及美容事业执行总监。她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仿佛为这个世界而生,为美的事业而生,你在她的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你却忽视不了她身上特有的优雅与从容。  相似文献   

6.
母亲     
世上最温馨的话是母亲的叮咛,世上最坚实的依靠是母亲的脊背,世上最宽广的山谷是母亲的胸怀,世上最美的回忆是雪地上母亲的足迹。她用微笑开启一个冷冰的心扉,她用眼神抚慰一个受伤的心灵。母爱,似嫩叶,展现一片生机,鼓励你前行;母爱,似星星,点缀浩瀚夜空,提醒你奋发。母爱无需多说,因为她无言,母爱无需赞美,因为她无怨。头上的银丝是牵挂孩子的风筝线,脸上的皱纹是思念孩子的记事本。母亲——那是远在他乡的游子对您最深情地呼唤。母亲@饶忠祥$山东省邹城市中心店中学~~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有许多意味深远的关键词,让我这个普通学人不觉眼前一亮的却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而时时唤起内心悠然感动的那个词,竟是平易又厚重的字眼——"人民"。前不久去南方看望母亲,母亲78岁了,有早期失忆症,身体总体还是健康的。在养老院里陪她住了8天,想起母亲睡觉时手里紧握着一只手电筒,想起母亲叮嘱把门窗关严实了,想起母亲说回去好好工作,我不跟你去北京了,不要拖累你,想起临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唠叨     
《老友》2014,(8)
正母亲爱唠叨,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年轻时就爱唠叨。母亲为我们做的事,因为唠叨,常常抵消了她的功劳。小时候,她为我做了一双新布鞋,我穿上后很合适,心里对她充满了感激。可是因为我在外面玩时不小心让布鞋沾满了泥巴,母亲见了,先是大发雷霆骂了我一顿,然后就唠唠叨叨:"玩,玩,整天就知道玩,干脆不要穿鞋,省得我每天为你洗衣刷鞋……"她这一骂一唠叨,我穿新鞋的感觉、对她的感激全没了,还平白对她生出许多埋怨。父亲生病在床,母亲一直照顾得很周全。可是母亲  相似文献   

9.
她曾经打过你?她曾经对你又吼又叫?她任性而没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妈妈,那些对妈妈的恨、误解和过节,当我们成年,该怎样处理呢?在这个温暖美丽的季节,趁着即将到来的母亲节,作为儿女,我们主动拉起母亲的手吧,这将是一份最有意义最温馨的母亲节礼物——  相似文献   

10.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多雨的阴冷冬日,我揣着英子的化验报告,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来不及脱下湿漉漉的衣服,一头躺倒在床上。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响着,不用看,肯定是英子打来的,但我如何开口告诉她这个结果昵?母亲很奇怪地看着我,欲言又止。而我的心里却在冷笑,这下你高兴了,你极力反对的将要如愿以偿了。自从我把英子第一次带回家,母亲就拒绝接纳她。问她为什么,她踯躅了半天说出一条让我啼笑皆非的理由:脸太白。一直很通情达理的母亲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固执,我只好寄希望于时间改变一切。可是,现在时间也要没有了。随着"哗啦"一声门响,英子站在我  相似文献   

11.
寻找那半边——萨拉·拉迪克的母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西方社会的女性主义哲学中,萨拉·拉迪克以她的“母性思考”独树一帜。她选择母亲的实践作为妇女的实践,第一次说明了在抚育子女的平凡工作中,如何能够产生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她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了母亲、母亲的实践、母性的思考及普及等问题,这不仅为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女性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也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母性视角去冲击被认为以男子为一统天下的传统哲学和伦理学。“母性思考”正愈发地引起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2.
钱双庆 《新天地》2011,(6):30-31
我——母亲最小的儿子,就要准备结婚了。母亲年近古稀,她老人家对生活从来没有过多的奢望,只是有一样,盼望着小儿子早点结婚。历经艰难,张罗着准备结婚的我,总算对母亲有个交代了,因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常在我面前唠叨:"你赶快结  相似文献   

13.
母亲准备的馒头不能每顿都吃,母亲准备的毯子也不会每晚都盖,但是,在母亲心里,哪怕只是让你饱上一顿,哪怕只是让你暖上一秒,那也是她的幸福。所以,母亲要给你的背包里塞东西时,无论是什么,都背上。 只有背上,母亲才会安心。  相似文献   

14.
阿莲 《百姓生活》2010,(10):13-14
有一位单身母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自己4岁的亲生儿子故意“弄丢”至少6次,引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与关注。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为何多次“弄丢”儿子?她的母爱载体——对子女的监护权,是否会被法律剥夺?  相似文献   

15.
93岁,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什么办法都无法让老母亲静下来。已不再年轻的儿子并没有气馁——你可能会在歌厅出入,在灯红酒绿中放声歌唱;你可能参加过各种歌唱比赛,甚至还取得过不错的成绩,赢得不少掌声和喝彩。然而,你为年迈的母亲唱过歌吗,哪怕一次?笔者的采访对象年近60,3年来,他一直为患老年痴呆的母亲唱着歌……他叫隋玉旺,他的母  相似文献   

16.
郭玉琴 《中华魂》2013,(10):42-42
女作家冰心曾在散文《南归》里这样写过她的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遮蔽?"每当想起这句话,我就会想起亲爱的母亲,她老人家在我的心里也是一把伞,不仅是在心中雨点来的时候,我渴望寻求她的遮蔽,即使晴空下,一样渴望与她分享同行。母亲一生劳苦,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眼睛     
邓笛 《社区》2011,(32):24-24
我的一切都逃不出母亲的眼睛。我存邻居家吃了巧克力.回到家她就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两餐之间不要吃零食,这样晚餐的甜食你就不要再吃了。”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目光     
《北方人》2006,(5)
小时候的记忆里,母亲的目光是慈慈稠稠的,带点笑意,带点嗔责,也带点佯怒。尤其是当我淘气,她总会这样看着我。有时还捉住了我的小手,说,弟弟(从小,她就不叫我的名字,而是叫我“弟弟”),你看你!你看你!可千万别让你爸知道了啊……到了自己都近花甲之年了,回想起这一幕时的感觉是遥远朦胧得近乎于包含些童话意味了。我是独生子。母亲是在连续五次习惯性流产后才保住了我这一胎,并用剖腹产的方式把我生了下来,那是在抗战胜利后不久,父亲接受了任命,携同家眷从重庆飞来上海履新。后来每每谈及此事,母亲总要重复她那个观点:你能顺利来到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那年,我进入南昌县竹林小学上一年级。母亲拿着我从学校领回来的新书凝视良久,她闻着新书散发的阵阵墨香,嘴角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想读书的梦,在我这里终于实现了。之后她亲手为我缝制了一个书包,书包的正中还缝了一颗红五角星,它使书包更美观、更光彩夺目了。母亲郑重地帮我把书包背上,对我说:"你碰上好时代,好好读书吧。"我牢记母亲的嘱咐,兴冲冲地背着母亲自制的书包,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一位名叫新津春子的中国大妈在日本爆红,被封为日本"国宝级匠人"。可当你得知她只是一位清洁工时,是不是感到惊奇呢?春子在中国沈阳出生,父亲是二战时日本人的遗孤,母亲是中国人。春子17岁时随家人来到日本,她不懂日语,也不会跟人交流,还因为特殊的身份,经常被周围的人恶语相加,受尽了欺负。为生存下去,她四处寻找工作,却因身份问题一次次被人拒绝,甚至遭受恶毒咒骂。迫不得已,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