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时年42岁的他在朋友家里认识了两个年轻人:21岁的乔布斯和25岁的尼克,两个年轻人很有创业激情,当时正打算合伙创办一家公司,经营电脑.那天晚上,三个人谈得很融洽,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两个年轻人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并诚恳地邀请他加盟,三个人一起创业.“你比我们两人年长,遇事有主见,可以帮我们协调一些矛盾.”乔布斯说.他考虑了一下,想到电脑行业的确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便愉快地答应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2005年12月25日下午,浙江省杭州市仓基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里,五六位五六十岁的老人坐在一起,旁边还有一对老夫妇和两个年轻小伙子。两个小伙子低着头,脸有点红。一位60多岁的老人说:“年轻人,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都能理解,但是大家住在一起就是邻居,应该互相体谅一些,不能只考虑自己嘛!”两个年轻人的脸更红了,不停地点着头。旁边那对老夫妇则在一边劝道:“其实我们也不是和你们过不去,只是我们年纪大了,想要安静些。大家互相理解就行了!”原来,那两个年轻人是从江西来杭州的打工者,在仓基社区租房。习惯夜生活的他们每晚都要一两点钟回…  相似文献   

3.
陈曦  海田 《华人时刊》2008,(9):74-77
相恋三个月后,我和艾米莉一起去东部的尼亚加拉瀑布风景区度了半个月的假。旅行回来后,艾米莉搬进了我的公寓,我们像许多年相爱的加拿大年轻人一样,开始了同居的生活。2006年春天,艾米莉怀孕了。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权利,艾米莉提出我们一起去市政厅申请同居。在加拿大,在市政厅登记同居后,男女双方所享受的权利和结婚没有区别,我们中国人喜欢称这种登记同居的方式为"部分婚姻"。  相似文献   

4.
著名画家韩美林在谈到冯骥才的文化担当时说:"我们这一代人跟共和国一起长大,到现在还在做学问,依然是国家的栋梁,非常了不起,因为年轻人中没有栋梁",韩美林说他与冯骥才两人之间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灵魂不能下跪"。该怎样理解韩美林和冯骥才这样的共识?我们知道,冯骥才是国内坚定地身体力行倡导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大家,他曾将所有奔波田野十几载的有关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演讲、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5.
1976年的一个晚上,时年42岁的他在朋友家里认识了两名年轻人:21岁的乔布斯和25岁的尼克。两名年轻人当时正打算合伙创办一家公司,经营电脑。那天晚上,三个人谈得很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两名年轻人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并诚恳地邀请他加盟,三个人一起创业。1976年4月1日,三人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市政厅,办理了登记手续,合伙创立了一家电脑公司,他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乔布斯和尼克各占有百分之四十  相似文献   

6.
储备经理     
陆岸 《成才与就业》2012,(Z2):76-77
去年7月1日,是我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我们一批三十人作为"储备产品经理"进入携程旅行网,并一起接受长达两个月培训。我们虽然是同事,还是习惯互称同学。这群爱旅行的年轻人,大多有不凡的经历,比如在拉萨的青年旅舍做过义工,自食其力周游南洋,也有人一年旅行十余次,不知疲倦,乐在其中。不过比起之前的经历,眼前的理想更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强,他就越有勇气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了。"每一次新员工培训中,人事主管为了活跃气氛,都会这么开玩笑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同事,你就会发现他说的没错:现在,从全国各地到大城市寻找机会的年轻人的确越来越多了。然而,他们在为我们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头痛"跨区域"人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系好你的牛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我的牛!”他一连礼拜了三次,才放心的进客栈休息。第二天清晨,师父发现牛不见了,问弟子说:“我们的牛呢?”弟子发现牛真的不见了,对师父说:“关于这个问题,您应该问问菩萨,  相似文献   

9.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  相似文献   

10.
幸福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我想我们现在过的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虽然两个人口袋里只有100元钱。你和我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两手空空。我说:"我们就这样在一起吧。"你抱着我,紧紧地。  相似文献   

11.
一个旅人在一条大河旁,看到一个婆婆正为渡河发愁。已经精疲力竭的他,用尽浑身气力,帮婆婆渡过了河。婆婆什么也没说,就匆匆走了。旅人很懊悔,觉得不值得耗尽气力去帮助婆婆,连"谢谢"两个字都没有得到。哪知几小时后,就在他寸步难行时,一个年轻人追上他。年轻人说: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兄弟姐妹7个,五男二女.老大82岁,幺妹60岁,都退休了.每年初一聚一聚,7家轮流做东,一年一家. 今年在老大家,吃过饭,年轻人都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我们几个老人在一起闲谈,谈来谈去谈到啃老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3.
轻松一刻     
《社区》2008,(20)
搭车有个人在崎岖的乡间公路上开着车,突然遇到一个年轻人在拼命奔跑,3只大狗嚎叫着紧追不舍。于是那人来了个刹车,向年轻人喊道:"快上来!快上来!"年轻人喘着粗气说:"谢谢!您太好了,别人看我带了3只狗,都不愿意让  相似文献   

14.
一和尚要西行取经。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远,我托人打了几双草鞋,取货后就动身。师父沉吟一会儿,说:不如这样,我来请信众捐赠。师父不知道告诉了多少人,当天竟有好几十名信众送  相似文献   

15.
浪漫的代价     
《可乐》2006,(10)
星期天我和老婆一起逛街,路上看到一对情侣,男的乐呵呵地背着个女孩,女孩笑得很开心,一脸幸福的模样。老婆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非要我也背着她走一段。"我们结婚已经八年,老夫老妻了,怎么好意思像年轻人一样?"我说。"老夫老妻难道不能浪漫,今天你不背我,我就不走了!怎么,嫌我老了?"坦率  相似文献   

16.
平常心是道     
<正>赵州从谂,山东人,自幼孤,投青州龙兴寺。从谂做沙弥时,有一次随师父参见南泉的普愿,普愿正在方丈躺着休息,见到从谂,问:"你来到什么地方了?"从谂说:"瑞像院。"普愿说:"看见瑞像了么?"从谂说:"瑞像没有看见,看见个卧如来。"普愿起来,问:"你这个沙弥有主,还是  相似文献   

17.
高级谎言     
《可乐》2009,(1)
鲍勃很喜欢听人说谎,甚至许诺:"无论是谁,只要说出两个最有水平的谎言,我就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他。"消息传出,说谎者纷至沓来,几乎踏破鲍勃家的门槛。一天,一个年轻人找上门来说:"先生,今年夏天将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明的终极问题是什么?不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道德问题,而是"我们如何在一起"的伦理问题。这一问题的哲学辩证要求调整关于文明的理念与态度,由"轴心文明"走向"对话文明",回到"我们"的第一人称复数,回到人类文明史的简洁智慧,回到人的生命和生活本身。苏格拉底之死、上帝之怒—孔子周游、老子出关,中西文明的诞生史虽万种风情,却以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体裁演绎着同一主题,这便是人类从伦理世界中分离和回归的悲怆情愫。"上帝死了—尼采疯了"、"打倒孔家店",现代文明的"青春期危机"反绎了同样的文化密码,只是问题式由"我们如何在一起"的终极追问,演进为"我们能否在一起""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的终极怀疑。走出危机,有待哲学地反思:"‘我’,如何成为‘我们’?""‘我们’的世界缺什么?"。"我们在一起"的和而不同,需要两大哲学条件,一是伦理,二是"精神",它凝聚为一个口号和信念:"学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笑话     
《老友》2006,(10)
这布太短有个裁缝为某贵妇裁衣,他量来量去,迟迟总是不肯下剪。徒弟问:"师父,你怎么不下剪啊?"裁缝说:"哎,如今的有钱人真抠门,这布太短,有了她的,没有我的,有了我的,没有她的,你叫我怎么下剪?"(清风)  相似文献   

20.
王海娜 《可乐》2008,(3):45-45
鸟飞于上,其欲在下,故死于网;鱼潜在下,其欲在上,故迷于钩。有个少年在少林寺学武,很想成为最出色的弟子。他问师父:"像我现在这样努力,要多少年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