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类型学角度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分类和分析框架社会福利政策的整体模式的类型最有影响的划分当数英国学者R.M.提特目斯(R.M.Titmuss)提出的三分法:残补式(residual)、工业成就式(industrial achievement-performance)和制度再分配式(institutional redistributive)(R.M.Titmuss,1974),据台湾学者林万亿考证,提特目斯的三分法来自威伦斯基和列堡克斯(Wilensky and lebeaux,1958)的二分法:残补式相对于制度式的福利。威伦斯基等所谓残补式社会福利模式是指社会福利制度只是扮演常态社会结构——家庭和市场功能失败后的补…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8,(8):41-4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社会福利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民政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问题已经成为民政系统内外关注的一个问题。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深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政事业社会化的程度。笔者认为,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加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宣传和实践力度,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_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关键是各级民政部门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想;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力式、建立社会福利产业,构建社会福利制度,把社会福利事业真正推向市场。推向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政策质量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群体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是评判国家治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从界定“社会福利政策质量”和“社会福利政策质量评价”的内涵入手,进而探讨社会社会福利政策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以及社会福利政策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公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制定的扶助政策与提供的服务。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福利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众生活是否具有幸福感和有无尊严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提到福利,大多会想到“生活方面的利益,特指单位对职工,社会对民众的经济照顾”①和优惠。其实这只是社会福利的经济保障作用。社会福利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作用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社会福利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通过实施福利政策或福利活动来满足社会公众心理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狭义上,是指政府或社会团体通过实施福利政策或福利活动来满足社会弱势群体心理和精神上的合理需求。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狭义上的作用,及实施社会福利对老、弱、病、残和精神障碍者等…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社会福利与相关的服务在现代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政府必须在社会福利方面提出让市民接受的政策,才能维持其领导和管理的威信。  相似文献   

8.
杨文涛 《社会福利》2005,(10):16-18
河南省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政 策是以民政部门的社会福利政策 为母体衍生出的一项针对特定群 体施惠的政策。它从属于社会救 助政策,但是从形式和效果上更 近于社会福利政策,可以说是以 救助为出发点的社会福利政策。 与既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 度相比,与其他省市的社会福利 和社会救助政策相比,具有比较 明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相似文献   

9.
林暑莲 《社会福利》2005,(11):44-45
所谓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的财 务管理,是指针对社会福利事业单 位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核 算、决算、监督等工作的全过程,是 按照国家统一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 度有效地组织社会福利系统资金运 作和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种 管理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不断完善,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平  相似文献   

10.
周昌祥 《社会工作》2008,(21):64-64
和谐社会必须是一个具有健全社会福利体系的社会。目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福利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国的社会福利传递缺乏专业人才,尽管现有岗位上的福利传递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但缺乏社会福利传递的专业训练,可能导致福利资源传递有效性的降低。例如在低保福利发送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是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政策分析核心概念之一。由于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千差万别,在社会福利观念上会形成不同社会理解。社会福利观念反映现实福利制度安排,说明特定时空处境下福利文化基本特征。本文首次将  相似文献   

12.
福利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治理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对于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说社会工作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应该被看做是政府对于社会福利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项制度安排。目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政府福利制度趋于完善和福利政策趋于成熟。本文以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内在机制为切入点,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深入分析政府福利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在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表明政府在福利供给方面有了新的政策视角,链接了新的社会资源,在一定层面表现出政府社会福利治理方面的作为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福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但传统社会福利模式还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触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社会福利制度是一种"补缺型"的;二是当前中国社会福利属于狭义社会福利;三是目前社会福利呈现鲜明的城乡二元分割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宫殿煜 《社会福利》2008,(11):63-63
2008年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社会福利理论与政策研讨会暨中国社会福利网正式开通仪式”在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举行。“中国社会福利网”是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主办,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承办,民政部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持,中国社会报、中国民政、中国老年报、社会福利杂志协助信息支持的大型业务网站。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英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哲学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性文献.该文在英国首创"福利国家"体制历史背景下,紧密围绕福利哲学的公平、平等、自由、选择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福利政治学的政治权力、国家角色、经济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责任承担等基础议题,以私营保险和附带福利为典型案例,深刻分析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弊端及其对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福利政策、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致命性负面影响.这对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问题日趋严峻,一味美化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浪潮,国家责任弱化和削减公共服务,尤其是国家、市场、社会、个人责任的社会划分成为国家最重要政治和社会政策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战略规划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历史使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历史、现实、理论和政策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塔丽 《社会工作》2014,(6):125-132
性别问题曾经是内地与香港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过程中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之一。内地与香港尽管在社会福利政策的价值取向、女性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两地政府在社会福利政策制订过程中所存在的性别"盲点"却成为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政策不能满足性别利益需求的共同制度缺陷。这种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性别盲区",无疑对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从两性平等的角度出发,反对性别歧视,倡导针对女性群体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建设,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应成为今后两地政府社会福利政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明确提出“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的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主要目标。这一目标的确定,是社会福利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结果,是符合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其核心就是倡导通过“社会办”而不是“民政独家办”的手段,实现真正的面向全民的、全方位的‘’社会福利”而…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策既为解决社会问题,因应大众需要而制定,因此,台湾各阶段社会福利政策随着当时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及政府财政状况的不同而各有重大呈现。从宣布“解严”后,台湾的社会福利政策也由“选择性”的福利支出转为“普及式”的福利支出,从现物给付转为现金给付。持续增加的社会福利经费,成为领导阶层不得不去面对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理论与政策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民  宋祥秀 《社会》2006,26(6):138-138
20世纪90年代,在福利国家危机重重的背景下,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超越构想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首先解构了后传统社会,由此而提出了六个面向社会框架的超越构想;其次,吉登斯将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嵌入到社会框架中,界定了外部风险和人为风险,由此而提出了消极福利转化到积极福利的超越构想。借鉴嵌入社会框架的社会福利模式的超越构想,本文反思中国社会政策,提出了中国社会政策的新社会框架,即责任提倡、多元部门发展、社会政策议题对话等,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模式转化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社会工作行政涵义的理解比较宽泛,往往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行政”、“社会福利行政”等几个概念替代使用。在关于社会工作行政的范围方面,也存在着从政策过程、或从政策构成、以及从政策层次等三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的解说。笔者在对“社会行政”、“社会福利行政”和“社会工作行政”三个概念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对社会工作行政涵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