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此前,中国在极左时期一直称新加坡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当邓小平吃惊地看到新加坡的成就时,他承认对方实行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对的。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邓小平"一主多元"所有制结构产生的理论基石是不平衡理论,理论实质是承认社会主义时期多 种经济成分的作用,落脚点是阐述"一主多元"所有制结构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人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价值观的主体基础。邓小平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人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的改造,在邓小平价值观中不仅将人民作为价值主体,而且将人民作为价值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强调人民利益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三个有利于"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等等,都是邓小平以人民为本的价值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认为,群众的利益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追求,群众的拥护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群众的智慧是科学理论的不竭源泉,群众的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体现。邓小平的群众观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人民群众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用"硬"来阐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不仅很形象,而且包含深刻的内在规定性.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起抓,是"硬"的前提;调动和保护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内在需求,是"硬"的基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是"硬"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是"硬"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民主体性是邓小平价值理论的基本特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价值创造和实现的主体;其自身具有强烈的"为我"和"自为"的主体性特征;人民利益标准是最高的价值标准.当前只有树立"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党给的权力就是人民给的权力"的信念,才能切实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非常熟悉的范畴,并不一定是教读懂了的范畴.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更深刻理解邓小平对"精髓论"的独特创造性,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邓小平第一个提出了"精髓论",首先系统地界定了"解放思想"范畴,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双重蕴涵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怀两个方面;解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微观方面是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中观方面是确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道路、方针和措施,宏观方面是正确地改革中国现实社会中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解放思想的行为主体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改革开放的人民群众;解放思想的精神状态所要达到的是"不要怕"的特有境界.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从社会主义条件下两种公有制的并存论证了保持商品货币关系和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但他只承认消费资料是商品,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只承认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有一定调节作用,不承认它对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因此,他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则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重大经济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性思维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具体体现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新性思维方式的前提;继承中求发展是邓小平创新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性思维的源泉;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性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吸收借鉴中创新是邓小平创新性思维的方针。而且,在他理论构筑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创新性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一贯性,而在不同的时代又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战争年代、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后以及十二大之后,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思想有不同的侧重,从唤起民众、团结和教育群众、为国家独立和民族独立而斗争,到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自己动手创造幸福生活,再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坚持在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概括,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必备的物质基础,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手段,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很重视对中国国情的研究,并在研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等方面有着基本的一致。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了发展毛泽东的国情观,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既看到群众热情,也看到群众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世界形势的变化,注重解决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突出现实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国情观的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及其历史贡献是卓越而不朽的。他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对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产生了重大影响;坚持和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进一步高举起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全党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论邓小平政治思维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国情与时代需要决定了邓小平的政治思维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政治思维的立足点;2.从“经济的政治功能”的独特视角认识现时代的政治现象;3.以注重矛盾同一性的辩证分析作为分析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方法;4.从法律化的民主制度层面探索解决深层次政治问题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艺术日益从神圣的精神殿堂“沉沦”于喧嚣的大众生活的时下,重读邓以蜇在20世纪20年代有关文艺功能的精辟见解,有一种净化灵魂的感觉。邓以蛰是有着理想精神,又有着现实忧患意识的文艺理论家,他对艺术本体精神的叩问,他阐释的“纯粹的构形”艺术抒写性灵的功能,诗表现特定境遇“情感”的功能以及戏剧观照人生的功能———本文概括为文艺功能层次说,见出文论大家的睿智和执著于艺术的良知与真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界定;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强调的是"目标取向"、"发展预期"和"结果承诺",而不是"操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特定过程";他是从政治选择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其深层依据,则在于要改革现实社会主义某些已经形成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公正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公正思想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理性的批判性思维重建了当代中国的公正思想。他主张人人平等的基本权利,反对封建等级思想;主张共同富裕的目标,反对绝对平均主义;主张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同时提出规范收入分配政策,反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化。邓小平的公正思想体现了历史的精神,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合作三位一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哲学的观点看,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有三大历史性贡献,即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确立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系统发展观和从对立中把握统一的矛盾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毕生的实践中,始终高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伟大旗帜,尊重人民群众利益,并努力谋求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从阐明党执政的实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及大力惩治腐败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一位辩证法大师 ,他的效率优先 ,鼓励先富 ,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分配理论充分体现了他对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