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3.
4.
在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的两年恢复重建,这里重新充满了文化的气息。雕梁画栋,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微风吹过,灯笼轻轻地摇晃,一副红色的春联在冒出大片嫩叶的树枝下跳跃:“人和家顺君万福,富贵平安纳千禧。” 相似文献
5.
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之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汶川地震灾区处在西部,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灾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加快重建步伐和自身的发展。灾区还应将恢复重建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尽量恢复重建已有的优势产业,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6.
东部许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经过二十年的长足发展之后,面临着水、电、原材料、燃料运输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经营成本节节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汶川地震灾区处在西部,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灾区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加快重建步伐和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决胜之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四川灾后重建情况,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使灾区总体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目标。省长蒋巨峰赴青川、绵竹、遂宁等地调研,他强调:要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狠抓产业重建,积极扩大就业,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政府历来就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并在全国率先做出了加快发展生产性和民生性服务业的决定。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服务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2009年全省服务业快速发展,并扭转了2002年以来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下滑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10.
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欠发达地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标.文章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对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并选取了2003—2011年有关江西省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园区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承接产业转移对新型工业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表明基于承接产业转移角度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来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思路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戈崂,能源属于恢复重建中的基础产业,而四川能源产业不仅仅是基础产业,水电、天然气还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因此,推进四川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灾区恢复重建的基础保障,也是四川应对经济下行周期,实现四川发展“保增长、扩内需”目标的重点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我刚去打了B超,医生说我一切都很好,孩子很健康,预产期在5月中旬。”张兴翠笑着说,脸上流露出再为人母的幸福。 相似文献
13.
14.
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记者前往青川了解灾后重建情况,乘车抵达这座深处山间谷地的县城时,放眼望去,那一幢幢安居小区、医院、小学,那一条条重新铺展的道路、桥梁已经拔地而起。县城的每个角落都传来重建的声响,废墟与新房共存,焊枪发出的火光四射,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坚强的青川到处透露出新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近两年来,青川县努力克服余震不断、自然灾害多、板房腾挪难等困难,按照国务院关于“三年任务两年干”的总体要求,围绕“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经济社会基本恢复灾前水平,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6.
17.
田野里到处有羌族儿女春耕春播的忙碌身影,宛转悠扬的山歌穿插其中。春天来的好快,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和煦春风中摇弋、轻摆、轮回,仿佛羌族姑娘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相似文献
18.
“坚定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拼敢为人先。”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告诉记者,这是新时期的绵竹精神,在江苏援建者的帮助下,在绵竹人自强不息的努力下,一个奋进绵竹、创业绵竹、生态绵竹、幸福绵竹正跳跃而出。 相似文献
19.
灾后重建的有效性与社会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后重建中的新情况对于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各级政府和整个社会都在竭尽全力,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与此同时,灾后重建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需要引起必要的关注。有的受灾群众不愿意移民他乡,再苦也愿意留在老家;有的受灾群众即便同意移民,却又有许多担忧和顾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