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统计》2011,(4):64-64
春赏樱,夏观莲,秋品菊,冬伴梅——地处成都北部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的青白江,是一座花树相映、红绿增趣、产业集聚、生态发展的新兴城市。它于1960年建区,是国家“一五”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是四川重要的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化工基地:是成都市新确定的龙泉山脉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现代物流枢纽功能区等市级战略功能区。  相似文献   

2.
赵倩倩 《四川统计》2014,(11):17-19
Aiminer到sheme,品牌之路浓缩川鞋变迁 鞋产业的发展轨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沿海地区转向内陆西部地区。成都在这方空间的腾挪中,已与广州、温州、泉州一同被业界并称为全国鞋业的“三州一都”。 刘琼英的鞋业传奇从这儿开始,亦从这儿改变。  相似文献   

3.
余杭区要充分利用临平、仁和、崇贤三大港区(以下简称“三大港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港口物流业,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是余杭区加快“一副三组团”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余杭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实施“工业强区”和“环境立区”战略,实现“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和“建设现代服务业大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涛  刘玉庆 《统计与决策》2016,(17):169-172
文章依据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投入产出流量表,从直接依赖度、完全依赖度、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和产业的波及效应视角,对我国金融业与三次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金融业作为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与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联度,其中与第二产业关联程度最大,与第一产业关联效应最小.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情》2020,(1):47-48
2020年1月21日根据四川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省部分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末,全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213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5.9%。其中,生物产业585个,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6.4%;新材料产业414个,占18.7%;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91个,占17.7%。  相似文献   

6.
三次产业划分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背景和理论意义1.理论谢连。“第三产业”这个概念源于西方经济学。早在1690年,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阐述了有关第三产业的一些思想。此后,萨伊、西斯蒙第、李斯特、西尼尔以及马克思等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第三产业进行过分析,在不同程度上揭示了第三产业经济范畴所涉及的经济规律。从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最先提出“第三产业”的概念到1957年克拉克把第三产业称作“服务性产业”,并发现“克拉克定理”,西方第三产业的理论初具体系。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的成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并且推…  相似文献   

7.
孙焱 《四川统计》2014,(4):57-58
成都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进一步完善了“五大兴市”战略,将“产业倍增”战略调整为“产业升级”战略。这将促进农业高端化发展、工业经;齐新增长点打造及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8.
2004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35亿元,当年新增75亿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5.13亿元,当年新增9.69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9.42亿元,当年新增47,42亿元,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86.3亿元,新增43亿元,在当年全部新增总量中工业增量占到了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新增18亿元,其中其他服务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分别新增9.5亿元和3.8亿元。  相似文献   

9.
王文森 《统计研究》2012,29(1):110-112
一、近年广东产业转移进展情况产业转移包括搬迁和扩展两种工业活动形式.从动态看广东省的产业变动情况必然产生三种结果:一是集聚,二是扩散,三是维持不变.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近年广东产业转移的变动趋势.(一)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发展情况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江三角洲与山区及东西两翼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10年3月底,广东已认定省级产业转移园34个,15个欠发达地市已建立1~4个产业转移园.  相似文献   

10.
一年之计在于春。果然,伴随春雷阵阵,国务院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迅速出台。从1月14日到2月25日,短短43天,挥就出中国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石化、轻工行业、有色金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路线图。这些规划涉及范围之广、政策力度之大、决策效率之高,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相关统计显示,除物流业之外,其他九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中国GDP总额的比重约为三之一。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些规划的出台旨在破解哪些难题?有哪些亮点?  相似文献   

11.
家用电器行业的「围城」俞肖云自建国以来,家用电器行业已经从一片空白发展成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然而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有关数据表明,低水平、小规模、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已成为困扰家用电器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围城”。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有关数据表明,...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认识西安市产业结构的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产业调整提供依据,在对西安市2007年9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三次产业作了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分析,并从数量角度说明西安市三次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比例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目前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最强;第三产业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三次产业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组建高新技术网区发展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思考朱慧强一、从统计数字看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八五”期间,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专利批准数均居全国第一。1996年,我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50亿元,相当于我省“八五”期间五年合...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统计》2006,(2):48-48,F0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13次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其中,人口普查进行了5次、农业普查进行了1次、工业普查(含工矿企业普查)进行了3次、第三产业普查进行了1次、基本单位普查进行了2次,经济普查进行了1次。分别是1950年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1953年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3年的全国第三产业普查,1995年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年的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1997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年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相似文献   

15.
春赏樱,夏观莲,秋品菊,冬伴梅--地处成都北部成德绵经济走廊核心区域的青白江,是一座花树相映、红绿增趣、产业集聚、生态发展的新兴城市.它于1960年建区,是国家"一五"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是四川重要的冶金、建材、机械制造、化工基地:是成都市新确定的龙泉山脉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和现代物流枢纽功能区等市级战略功能区.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增加值由1978年的82.2亿元提高到2005年的1481亿元,但占GDP的比重下降,由1978年的44.5%降到2005年的20.1%,这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年以来,全省推行“工业强省”战略,工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快,基本上保持在20%以上,第三产业增速在10%左右,第一产业增速在5%左右,经济增长一半以上靠工业推动。在三次产业…  相似文献   

17.
产业发展推动深圳经济快速增长,本市居民是否从中获利?居民增收对深圳产业发展有何影响?文章从三次产业发展与居民收入增长关系的角度出发,利用1985~2004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及2006~2010年的季度统计数据,通过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分析深圳三次产业产值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生产力布局的现状 近二十年来内蒙古生产力结构调整的演变基本上是由一、二、三产业向二、三、一产业转变。1978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7:45.4:21.9,体现出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2001年,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出台济宁高新区二次创业产业规划,在区内建立相互合作的产业体系 首先,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机电、生物技术是一般广义上的产业,由于资源的有限性,高新区必须结合自身条件和产业基础,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如工程机械、载重汽车、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矿山机械等,美国硅谷是因其半导体工业群聚、印度班加罗尔是因其计算机软件、台湾新竹是因其半导体硬件加工而名扬世界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50年,是浙江工业化逐步兴起、加速发展、成就辉煌的扣年。在50年的探索和开拓中,勤劳聪慧的浙江人民披荆斩棘,历经波折,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工业小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跃迁,并形成了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显,经营机制灵活,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的工业化新格局。一、工业化的辉煌成就1.总量快速扩展,实力显著提高。50年来,浙江工业基本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推动了工业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展,实现了从工业小省到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跃迁。1998年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13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