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科研人员来说,科研资料、科研仪器等基础条件,就是“粮草”,“粮草”准备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取得科研成果。大量的事例说明,如今,“粮草”已成科研瓶颈。一位科研人员为一项科研遍寻资料,跑了许多部门而不可得,在国外探亲时,闲来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大学查查资料,却有了意外发现。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令科研人员措手不及,想进行科研攻关,才发现全国还没有一个合格的可用于非典攻关的 P3实验室。在谈到我国与发达国家科研基础条件的差距时,科学家胡启恒用田径跑步来形容:别人是在塑胶跑道上跑,而我们却是在沙地上跑,  相似文献   

2.
我校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市、县级课题研究.先后被命名为首批"重庆市教育科研基地学校"、 "重庆市教科院教育科研实验基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实验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7年12月,我校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会国家级课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案例研究>子课题<卫星资源在小学数学中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要不要开展教育科研?怎样开展教育科研?"--这是目前普教战线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对目前中小学所开展的教育科研状况表示担忧:轰轰烈烈欠扎实、全员上马少指导、急于求成多浮躁.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但是要解决好教师们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高、科研精神欠缺等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彻底扭转以下片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23-11月1日,我们参加了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委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大连民族学院举办的"重庆市高级教研骨干培训班",有幸聆听了9位著名专家有关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其内容包括:"我国教育改革展望"、"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以研究方法(理念)创新促进科研创新"、"当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及热点问题"、"教育科研成果宣传与舆论建设的思考"、"课程与教学改革三题"、"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教育问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究和科技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的主要标志,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先导和源泉.在高校培养模式中,科研已成为培养人才的基础,也是近年来大学排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部分高校近年来在科研这一领域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到我校在科研方面的利弊,从而根据我校实际,吸取经验教训,制定合适的科研规划,迎接"十一五".  相似文献   

6.
2009年,重庆市渝北区东和春天实验学校承担了重庆市教育学会审批立项的重庆市基础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依托国学经典,研发校本教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发展",对国学经典校本教材"四维"德育实践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建构.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应正确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与思路,逐步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较强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实"粮草",大战内需,向文波赢得初捷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与金融风暴持续抗击后,一向以"率性"著称的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乐观了许多。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他甚至预测"经过疾速下滑的中国经济形势,会在2009年下半  相似文献   

9.
教研和科研分离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机构的分离,必然导致任务的分割,认识的分化.长期以来,科研和教研从各自的立场界定自己和审视对方.科研人员说,科研是以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教研不过是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教材教法的研讨.教研人员说,教研是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科研则如空中楼阁,太空太虚.这种各自为营甚至相互攻讦的状况带来了如此尴尬的局面:校长们说,科研人员和教研人员的口味不同,要求各异,同评一节课,分歧太大,他们又都是我们的"上级",谁也惹不起,所以老师们上课就得看人下菜碟.老师们问,我想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做一个课题,请教科研人员,他说对学科教学不懂,你找教研员吧;拜访教研人员,他又说不懂课题研究的规矩,你找科研人员吧,推来推去,我到底该找谁呢?  相似文献   

10.
让祝之明完全接受一种学说和观点绝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他总喜欢自个再仔细琢磨一番.而在这反复推敲的过程中,他常常会有不同寻常的惊人发现.这就是祝之明在科研上总有新突破的"秘诀",也是所有重大科学发现的秘诀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湖北省最近出台了12条规定.这12条规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加速科技结"果",不啻是一场"及时雨".据了解,全国还有不少地方科技成果的转化都不能令人满意.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不到40%,真正产生效益的则更少.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搞科研;另一方面,生产领域迫切需要科研成果,而出了成果大部分却得不到有效应用,有些甚至"藏在深闺无人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也在深化.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知.笔者认为,要避免教育科研的"异化"和"庸俗化",教育科研既要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又要解决学生个性发展问题,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生成.教育科研切忌脱离学校的实际,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教育科研的实际.无庸讳言,一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仅仅是肤浅式的"应景"文章,教育科研"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严重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13.
师长卖马     
徐全庆 《领导文萃》2011,(15):130-132
马队无精打采地向前走,全无一点儿战马的威风。也难怪.人每天都只能吃半饱,哪有粮草喂马呢?赶马的司务长也是垂头丧气的样子,步伐显得十分沉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了进行行政后勤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想在竞烈的竞争中不断做强做大,除了要有雄厚的资金、过硬的产品、先进的生产技术外,科学、系统、人性的行政后勤管理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粮草未动,兵马先行",企业行政后勤工作的好与坏关系着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和企业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徐心  林伟鹏  吴刚 《管理评论》2021,33(11):3-12
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动力.要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术研究需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挑战前沿的科学难题,做出原创成果,实现创新引领.企业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工商管理作为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解决好本学科领域"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问题,有助于为我国企业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然而,工商管理学科领域如何凝炼"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是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长期以来关注但未被解答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工商管理学科领域"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的凝炼机制.借鉴工商管理学科领域59位资深专家的意见,探讨了"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的内涵、选题要求、形成方法,并尝试整合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凝炼方案.此外,本文阐述了"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具体科学问题提出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能够形成聚焦的、对中国管理实践有帮助的、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聂作平 《领导文萃》2022,(4):99-102
我愿人间春不老 南宋咸淳九年(1273)二月,苦守襄阳六年的吕文焕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望中,不得不向元军投降.半壁江山的南宋防线,从中间撕开一个大口子,京湖无险可恃,元军随时可能顺流而下. 宋度宗在诏书中哀叹:"襄阳六年之守,一旦而失,军民离散,痛彻朕心."次年,年仅三十五岁的宋度宗在忧惧中去世,把一个烂摊子甩给了他...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信息化为基础的校园管理和使用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硬件上必须以稳定、畅通的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教案、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在‘人文至善、科学求真,让学生创造生命的精彩"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积极争创"重庆市示范高中",努力跻身于"中华千所名校".在示范高中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科研兴名校,科研出名师"的重要意义.学校在2000年被命名为重庆市首批教育科研实验基地以来,学校以开展重庆市95重点课题"侧重于升学预备教育的寄宿制高中办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为龙头,坚持"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特色,高举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兴课的旗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类型,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自然需要科研,而且应该不断加强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科研机构体系存在着科研系统整合效率不高,机构间缺乏联系合作,研究性高校缺乏政府足够支持,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较难,无法做到科研与实际应用需求充分对接等不足。"2011计划"的提出,改进了传统科研体制的不足之处,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新之举。高校与协同机构的科研机制改革创新是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应当通过制定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成果转化与推广机制、建立知识开放共享机制等措施,来确保"2011计划"背景下,高校与协同机构科研机制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