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7,1(2):93-96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2.
所谓道德教化,是指道德上的先觉者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要求,通过官教或身教等多种方式对其他人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将这些准则和要求纳入自身的道德品质结构,实现向善弃恶变化的一种活动。长期以来,人们较注重对于儒家的道德教化思想研究,而认为道家主张“绝仁弃义”,“行不言之教”,因而不提倡道德规范,不要进行道德教化。这些误解妨碍着人们全面地理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道家思想,不利于我们发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儒家理想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本身是人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问题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最终落脚点皆旨在解决理想人格的构建问题。儒家将理想人格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以及仁人、大丈夫、成人等不同的层次序列,并赋予每一种人格以不同的内涵。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关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儒家理想人格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人格,道家理想人格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非道德倾向;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人伦人格,道家理想人格表现为一种非人伦人格;儒道理想人格皆具有自由的属性,但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世界的自由人格,道家理想人格是一种自然世界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4.
刘保昌 《人文杂志》2004,(3):108-113
鲁迅与道家文化的关系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对老庄痛下针砭;另一方面,他在具体的创作中却对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借鉴.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道德叙事、进化论思潮和个人主义写作等领域,鲁迅对于道家文化资源多有创造性的发挥和应用,显示出一代文化大师的"中间人"色彩和"为我所用"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心理学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对将西方心理学的治疗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探讨尚显不足。本文从认知治疗的取向及策略、过程及特点方面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入手,着重阐释和解读中国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儒家的信念——养气思路和道家的明道——守柔思路,最后提出了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和认知治疗的趋同性,论述了将儒道文化的心疗思路与次知治疗相结合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基于道家文化的道家认知疗法。  相似文献   

6.
道家的悲剧意识,是道家思想的底蕴。作为先秦时期与儒家颉颃相抗的重要学派,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人生问题,它的悲剧精神,以其法邈深挚的魅力,灌育了六朝的人生观与文艺,并对构铸中国古代的悲剧审美心理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的重要文化基础。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7.
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正面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学术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多看重儒家的作用,忽视佛、道两教的作用。这种看法有片面性。它不能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不能深刻地认识中国教育的根抵。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枪全在道教、”①任继愈先生也说:“我们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来看,佛道两教与儒家传统文化同样重要……佛教、道教的影响,其深远程度当不在儒家经史四部Z下。”Z因此,要揭示中国教育的源和流,就决不能忽视道家和道教。道家和道教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正面影响,有的是负面影响。下面着重就道家与道教对中国教…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道德的落后、腐朽部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滞后、阻碍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无疑会对现代化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同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挑战、冲击和考验。因此,必须正确处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凝聚起来的道德心理、道德观念、道德准则、人生理想、道德学说和伦理学说的总体。我国传统道德中存在着很多优秀的东西是可以批判继承的,比如: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的道德情操,勤…  相似文献   

9.
杨吉兴 《船山学刊》2002,(2):63-66,80
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学派大都把道德阐述和道德建设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教化的中心内容,因而各学派都从不同的角度论及德治思想。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主体内容,主要包含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之中,它长期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并构成我国传统的治国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许多优秀的积极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现时代以德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一、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德治思想以儒家政治哲学为核心的内容,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整个…  相似文献   

10.
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安永兴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道德的整理与继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领域里...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回顾道家学说历史文化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文化建设和创新的时代任务,提出了以道家伦理学说,特别是其心理机制思想,为当代伦理教育和道德重建服务的文化借鉴主张。接着,又对自然之道、乐生心理及克己贵柔原则等几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分析。希望能以此揭示出道家伦理学说的理论价值、魅力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自由与审美的超越——论道家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的自由与审美的超越——论道家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朱晓鹏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影响深广的一种思想学说,道家哲学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人生观是道家哲学的一个核心内容。道家所追求的人生是一种自由的人生,而这种自由的人生境界又突出地体现在审美...  相似文献   

13.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更是传统儒道思想的理论硬核。无论是儒家的“以人为本”,还是道家的“回归自然”,最终都在“天人合一”那里找到了其理想归宿。“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之具有明显的整体主义、积极入世和道德至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后现代生态主义性质的哲学是对道家思想的当代肯定和复兴 ,道家哲学将成为后现代生态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学以及自由平等的哲学依据 ,道家的文化和文学将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15.
道家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家伦理思想是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涉及到对道家伦理思想基本特征和精神实质的认识与把握。深入研究道家伦理思想,人们会发现,道家的伦理思想并不是一种非道德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而是一种主张“道法自然”并将自然界定为素朴率真和少私寡欲的特殊的自然主义伦理思想,一种强调尊道贵德,崇尚为而不恃、功成弗居的真正的道义论伦理思想,一种反对道德形式主义、主张纯化道德动机的深邃的实质主义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包含着不少可供我们批判继承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乐生”的文化,重在人们现世的社会生活、道德践履和政治活动,对“死亡”的性质、意义及特征颇为忌言与回避。实际上,老子和庄子对死亡有异常深刻的认识,并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死亡的本质、保全生命以及超越生死的问题。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道家的死亡智慧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已经成为中国古老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将对道家的死亡哲学展开分析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指的是社会行政机构通过依法行使权力,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一种统筹管理活动。而道家作为我国古代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流派,其文化体系中蕴藏了丰富、宝贵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将以道家主要代表人物老庄的思想作为范例,来论述道家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原则和主要内容,从而揭示道家社会管理思想的主旨,最后从人本管理、公正管理、慈柔管理、辩证管理几个方面,对道家社会管理思想的启示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儒道两家都重视命,但与民间流传的“宿命论”迥异。儒家侧重于应然之命,即道德使命;道家侧重于本然之命,即本真之命。郭象对传统命论的最大贡献,是将儒道两家的命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建立玄学之命。郭象发挥了性命与遇命,前者主要基于道家,后者主要基于儒家。郭象通过《庄子注》,比较成功地调和了儒道两家的天然对立,不仅复活了道家,而且将儒家的入世主义和道家的出世主义融合创新,从而将中国文化的生命哲学和人生境界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文化为我国深入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不竭源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政治道德文化中关于反腐倡廉教育的文化资源进行扬弃、整合与创新并加以积极利用,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我国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休闲主要指心理层面的"心闲",其与人生意义生成和文化创新密切相关。先秦道家"返归自然"的思想及其实现的审美化路径,成为道家休闲哲学关于内在自然人性的回归的滥觞;先秦儒家关于休闲理想、休闲与道德以及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中国休闲文化的另一途径。两者对后世中国文化尤其是艺术和美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