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据清朝《澳门纪略》记载,广州府第一任澳门海防军民同知印光任曾写作五言诗《濠镜十景》,记有南湾浴日、莲峰夕照、濠镜夜月、雕楼春晓、三巴晓钟、青洲烟雨、鸡颈风帆、横琴  相似文献   

2.
汤开建 《学术研究》2003,20(6):118-123
现存的近代报刊是研究澳门近代史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澳门宪报》尤为重要。本文考证了《澳门宪报》的沿革,并发掘出《澳门宪报》中有关19世纪澳门华商的珍贵史料,并探讨了当时澳门八大华商家族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正>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的写作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晚清,吴汝纶据《上浔阳还都道中》与《登大雷岸与妹书》“同恉”(《鲍参军集选》),第一个提出《登大雷岸与妹书》当是元嘉十七年,鲍照随同刘义庆由江州移镇南兖州途中所作。解放后,钱仲联补注集评《鲍参军集》,亦据《上浔阳还都道中》指出:“《浔阳还都道中》诗乃自江州还京  相似文献   

4.
屈大均1650年为僧,法号今种,1662年还俗。《澳门记略》收录释今种的诗作多首。这组诗记录屈氏1662年由广州航行至澳门途中,及逗留澳门期间的见闻和感慨,由此可判断屈大均《广州竹枝词》所述"洋船争出是官商……银钱堆满十三行"所记为康熙元年(1662)事。故十三行之出现,远早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设立粤海关开海贸易。梁廷枬《粵海关志》、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均可为佐证。《广东新语》又记是时经营外贸之"官商"为"揽头",两者应属同一性质,惟"揽头"所指为商人,而"十三行"所指为商号。明代史料涉及"揽头"者不少,亦可为佐证。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杂志》与澳门土生文学纵观《文化杂志》(中文版)文学栏目录,属于澳门本地所产的葡语作家主要有庇山耶、飞历奇、马若龙、晴兰等,较有关系的还可追溯到费雷拉(阿德)、布拉加、高美士……甚至卡蒙斯,然而亦缺乏专题系统的评介和讨论。像飞历奇这位著名的大律师又是澳门著名的土生葡人“大作家”,他的代表作《爱情和小脚趾》、《大辫子的诱惑》(还有《南湾》)已由澳门文化司署与大陆花山出版社合作出版汉译本,但《文化杂志》只介绍过《延虫家妹阿张》一个短篇,不能不说是一个盲点。据我们观察所得,澳门的葡语作家和诗人对中国文学(主…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 ,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到过澳门 ,在广东肇庆会见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写下了吟咏澳门的诗文。几年后 ,汤显祖把澳门的见闻写进了他的名著《牡丹亭》。明万历十九年 ( 1 5 91年 ) ,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汤显祖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的奏章 ,抨击时政 ,朝廷震怒 ,汤显祖因此被贬官到广东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当典史添注。汤显祖于五月十六日贬官 ,从南京回到江西临川 ,九月初从家乡出发前往徐闻。他一路上游山玩水 ,十一月初七日 ,从广州乘船到澳门 ,途中写下了《听香山译者》、《香山验香所采香口号》、《香岙逢贾…  相似文献   

7.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999年12月4~5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珠海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和《港澳经济》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一国两制”与澳门稳定发展研讨会》暨《迈向新世纪》文集首发式在广州隆重举行。 这次活动汇聚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地区多家高等院校和来自北京、上海、厦门、澳门、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150多人。广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田丰,省社科联主席张磊,珠海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总裁蔡天,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刘泽生先后在大会开幕式上讲话。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作精彩的专题演讲。他们认…  相似文献   

8.
端木埰为清季金陵词坛大家,其一生行迹关涉金陵和京师词坛甚大。关于端木埰的卒年,学界说法不一。朱德慈《端木埰生卒年岁考辨》(博士论文电子稿)有详细辨析,此处不再赘述。然朱文据平江吴荫培所作《有不为斋集序》、常熟翁同龢《日记》于光绪十八年二月初十日记  相似文献   

9.
澳门的由来     
澳门一名最初见于明代的文献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庞尚鹏的奏稿《抚处濠镜澳夷疏》中写道:“广州南有香山县,地当濒海,由雍麦至濠镜澳,计一日之程,有山对峙如台,即澳门也。” 澳门的“澳”,原意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泊船只的地方。明嘉靖年间有些外商认为商船停泊在香山县离岸太远,交通不便,以重金买通地方官吏,求得在今称为澳门的地方停泊。此后,许多外国商船皆集于此。 关于澳门的得名在清代还有另外的说法。清代的《澳门纪略》中说:“澳门,则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魏源、徐继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路人物。1839年,林则徐受命赴广东禁烟。在与奸诈的鸦片贩子、蛮横的英国官员直接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深感“不谙夷情”之苦,于是,用了许多翻译人员,又指点洋商、通事、引水二三十位,到处探听消息,按日期呈递登记在簿上。他自己不辞辛苦,常时习用,凡有所得,记在心中,因而添了许多知识”“。林则徐还命令部属翻译英国商人主办的《广州周报》、《广州纪事报》等刊物,编成《澳门新闻纸》,又从中择要编成《澳门月报》,在“论中国”、“论禁烟”等栏目中,综述外人的言论。又译出瑞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