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的先进文化采取什么态度,是影响民族文化能否得到延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古代的蜀族,妄自尊大,封闭排外而导致蜀族消亡;鲜卑族妄自菲薄,对外来文化盲目趋同,也导致鲜卑族消灭;而吐蕃族则能保持民族自尊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为己所用,使得吐蕃沿着本民族的轨道发展壮大,从而成为今天的藏族。中国古代这三个民族的兴亡史,就今天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我国东南越族的源流中,探讨东南越族的形成是个关键问题。东南越族的形成即指中国东南地区诸越民族各自的形成、产生、出现。这就必然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的理论和具体考古材料、文献记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到野蛮时代高级阶段,才由部落发展、溶合成为民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今天的56个族,是历史上众多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形成了整体上的认同和思想文化上的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并赋于强烈的民族感情,上升为爱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精神。  相似文献   

4.
满族的先世可以追溯到周代的肃慎,汉代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的靺鞨,金代以后的女真,明代的女真人后来发展成今天的满族,但他们都只是满族的族源,他们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不同民族,今天的满族共同体正式形成于1635年。  相似文献   

5.
试论百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早期的华夏族,后来的汉族,还是今天的中华民族,都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古代的百越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一直居于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早在新石器时代,百越先民曾经有过一次大规模、远距离的历史性迁徙,遂使其文化传播到一个相当广大的地区。其突进中原的一支,成为华夏族的主源之一,参与了中国第一王朝夏朝的创建,甚至还有可能居于民族主干和政权主导的地位。战国秦汉,是中华民族从华夏族演进到汉族的重要时期,百越民族大规模融入华夏、汉族,壮大了汉族的队伍,成为汉族的重要族源之一。在今日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又至少有11个民族被公认为源出古代百越,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百越后裔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种原始宗教,萨满教在今天的朝鲜族中似趋衰落,但它并没有彻底消逝。萨满教在其漫长的变迁过程中,已和朝鲜族文化错综地交织在一起,并深入到朝鲜族民众的潜意识之中。即使它或许不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但其影响仍将在朝鲜族文化的各方面感觉到。全面论述朝鲜族萨满教文化,非笔者力所能及,本文仅就萨满教与朝鲜族文化的关系,萨满教对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做一大致观照,进而简单探讨民族文化形成的某些规律,以就教于硕学、同仁。  相似文献   

7.
不能把晚清以来的中国文学称作"民族国家文学"。与西方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不同,中国的现代进程是由王权社会向民权社会的转换。欧洲形成民族国家有"国驱"和"族驱"两种方式,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既没有法国式的"国驱",又没有德国式的"族驱",而只有"他驱"。中国自秦汉以来一直是民族国家。由民族国家建构民族国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他驱"带动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破坏了原来和谐互济的"国"族"关系,新"国"不偕旧"族",旧"族"不援新"国"。"国"族"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不仅决定了改造民族性成为清末民初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主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到此后中国的现代进程。为变"国"而变"族",变"族"以应变"国"之需,实为不得已而为之。清末民初的语言文字变革和"文学革命",以及随"文学革命"而来的从内质到外形的文学革新,都是为应变"国"之需而"去族性"(自我更新)的证明。把晚清以来集中体现"国"族"冲突和民族文化性格变化的文学看成民族国家文学,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引向了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处于新的转型时期的今天,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将是:一、要强化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二、要加强民族主体意识,结合当代世界文化走向,选择朝鲜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三、充分利用网络高速公路,扩大朝鲜族文化的生存空间;四、提高人口素质,确保稳定的文化群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开启以来,中华民族的地位前所未有的凸显。因此,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也成为重大的时代命题。作为现代国家构建进程中形成的现代民族,中华民族既是国内众多民族组成的共同体,又是全体国民组成的共同体,兼具多族聚合体和国民共同体两种属性。前者为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致,后者则是现代民族一般本质的体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时期,"民族"被定位于56个"民族"的层面,在中华民族认知的问题上,多族聚合体的属性受到关注,国民共同体的属性则被忽视。在中华民族被凸显于历史舞台中心的今天,对中华民族的认知兹事体大,关乎对中华民族蕴涵资源的利用,关乎对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塑造,关乎中华民族以何种姿态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心。所以,对中华民族形成完整认知的意义非常重要,既要重视其多族聚合体的属性,也不能忽视其国民共同体的属性,两个方面不能有所偏废。  相似文献   

10.
对土家族民族共同体形成时间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目前关于土家族族源的三种说法均不准确,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的理论,结合土家族历史发展实际,土家族应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回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一元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民族,都是以共同族源作为其形成和存在的前提.其共同族源的确立,不是天生的,而是具体历史发展过程作用下的产物.共同族源的确立,是这个民族形成的根本前提.关于回族族源的认识,人们往往停留在个别历史现象上,而很少从回族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考察.本文在回族族源多元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回族族源间一元认同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确立对回族族源的一元认识.  相似文献   

12.
北方古老少数民族一契丹所建立的辽,由于初期国力较弱、体制不完善等产生了一系列的民族教育公平问题:统治者意识到要想缩小契丹族与汉族的教育文化水平差距,促进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就必须实施科举考试、采取崇儒兴学等策略和方式: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对实现政治统治,促进民族教育公平所具有的思路及采取的做法,对今天民族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使今天的中国应对辽代很多有实际价值的做法加以吸收和借鉴,从而促进多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朝鲜民族以其特殊的人文历史和发展进程,孕育出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朝鲜族文化。朝鲜族女性作为创造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另一主角,在朝鲜族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朝鲜族民族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朝鲜族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点。朝鲜族女性被视为贤妻良母的代表,相夫教子的模范,能歌善舞的典型,勤劳智慧的化身,任劳任怨的楷模。在朝鲜族历史发展、社会生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朝鲜族女性发挥了重要的角色,形成了朝鲜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聚焦中国西部地区族际网络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效应。通过对中国西部社会经济变迁调查数据开展实证分析,并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加强因果推断,最终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族际网络的形成机制中,空间聚居、民族文化、家庭结构和个体特征发挥着重要影响;第二,族际网络具有丰富的社会效应,可以优化社会资本和促进民族团结。无论族际聊天还是族际友谊,这种跨越民族边界的社会交往,可以显著扩大网络规模、提高网络顶端、增加网络差异和提升网络均值,由此优化个体社会资本,并显著促进民族团结。未来民族工作需要关注空间聚居和民族文化对族际网络的潜在制约,并且充分发挥族际网络所蕴含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散杂居蒙古族有着独特的地域、身份和文化认同,散杂居民族特征非常明显。作为移入族群,重庆蒙古族形成了对族源地和居住地的强烈地域认同观念。同时,重庆蒙古族还体现出以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认同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重庆蒙古族固然体现出对国外蒙古族民族属性的认知和认同,但同时也强烈关注到国籍与族籍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巨大差异,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初步形成了慎重、民主、渐进的族际政治整合方针;国家主义的团结、平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族际政治价值整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等"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族际整合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朝鲜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研究中国朝鲜族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以及巩固东北地区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朝鲜族已成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其自我意识、认同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步形成。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朝鲜族为开发中国东北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韩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中山国名称的由来 狄族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民族压迫,以致在历史文献记载中,详于大的民族,略于小的民族。对狄族的历史只片片段段地保留在华夏族的历史记载中,既不全面,又不系统,而且还有矛盾。我们今天应当尽力搜集材料,写出一些关于古代少数民族较为翔实的历史来,以恢复古代少数民族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走近彝人年     
在祖国西南部的莽莽群山中,生活着一个古老神秘的民族:他们依据一年分五季,一年十个月,一月三十六天的古老太阳历而耕种收获,这个民族叫做彝族。彝族的族源多样、迁移频繁、分支芜杂、分布广泛,又因历时久远,最终形成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其文化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并存。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赤峰市是多民族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出现了对当时和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民族,如商族、山戎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契丹族、库莫奚族、霫族、女真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和汉族等,以上诸族对赤峰地区的文明形成和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赤峰地区古代民族的发展历史,充分证实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