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通过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农民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毛泽东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方面,既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毛泽东一生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解决农民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3.
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农民非农化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非农流动、60-70年代低潮中的“暗流”、80年代经济改革与复苏中的“盲流”、90年代“背井离乡”的大规模农民流动和21世纪初再次掀起“民工潮”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今后中国农民非农化道路仍将是漫长而艰难的,政府应当为农民非农化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并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4.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了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促使农民自我解放等三大措施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这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深层次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特别重视,他把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农民观的产生有历史的、社会的、传统的、现实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传统农家文化、传统重农思想和民本思想以及农民斗争历史文化,对毛泽东农民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中国农民问题上 ,先后在湖南、广东、上海、湖北等地 ,积极从事农民运动 ,不断积累经验 ,并进行系统总结 ,形成了一套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他提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 ,解决农民问题的策略是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这些思想 ,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巧宁 《学术论坛》2003,(6):119-122
女知青与农民的婚姻是上山下乡时期女知青婚姻的主要形式,在当时受到了国家的介入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今天仍是知青研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女知青与农民结婚,和当时社会的大多数婚姻一样,有爱情和理想搀杂其中,但现实的成分占多数:和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关系。今天,回顾这段婚姻,我们应当给予它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和社会从物质上和财政上帮助农民和"农村公社"发展的思想.列宁关于国家的政策和措施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思想,关于以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得以发展.邓小平关于把农业放到一个恰当位置上的思想、关于在改革中改善农民生活和关心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思想,江泽民关于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的思想、关于不断地给农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的思想、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思想,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工农政权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面临诸多土地问题,简单地将这些问题归结为农民缺少土地并不可取。实际上,俄国多数农民并不缺少土地,份地实行村社集体所有、份地需要长期持续赎买、份地经常被重分才是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香港问题是近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冷战氛围中,中国在对香港问题上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战略方针,即“在适当时机,通过和平谈判进行解决,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且这一战略方针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亦未改变。英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于1979年首先提出解决香港问题。尽管英国政府在接下来的四年间连续抛出了所谓的新界租约“续约”问题、难民问题等,进行多方阻挠,但终遭失败。“一国两制”的构想最终确立了香港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地考察这一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经济思想.毛泽东科技思想对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至深至久的战略影响,它不仅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先声,而且还是目前我国确立的"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一方面注重理论研究 ,提出了农民革命是国民革命的基本动力 ,建立农民武装、农民问题的中心是土地问题等理论 ,并且对中国农村社会阶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实践 ,深入农村考察农民运动 ,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毛泽东的这些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现代化建设中的农民问题与尊重、发扬农民的首创精神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当代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政治制度 ,是我国立国的四大政治根基。对于这四大政治根基的确立 ,毛泽东同志有着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罗莉 《青海社会科学》2005,5(3):128-131,157
伊斯兰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播,目前它在回、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少数民族约2000万穆斯林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清真寺是传播伊斯兰教思想和广大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和礼拜的场所,清真寺经济在历史上有过独特的作用和影响,本文侧重对历史上清真寺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收入来源和经营形式进行考察,说明这种经济的局限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农民观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农民运动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很长历史时期,国民革命时期正是毛泽东的农民观的萌芽阶段,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深刻地揭示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一理论,在农民观上对马列主义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三大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及以此为起点的对于农民的高度重视 ,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一 ,农民是中国国民经济之基础 ;第二 ,必须巩固工农联盟 ,重视在农民阶级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 ;第三 ,只有农村稳定 ,天下才稳定 ;第四 ,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价值主体。  相似文献   

17.
杨俊 《兰州学刊》2005,5(5):40-43
在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极其重视"钢铁问题",他认为钢铁是"工业元帅";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同时,钢铁也是一种象征物,既是赶超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参数,又是一个国家国力的标志和国际地位的体现.这些认识正是毛泽东在"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以钢为纲"等决策的思想原因.然而毛泽东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中,他对"钢铁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全面和科学,从而努力地克制自己想把钢铁搞得越多越好的主观愿望.本文试图用详尽的史料和工业系统理论对毛泽东对"钢铁问题"的认识、以及认识的演变作一个历史考察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回顾历史,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者当属毛泽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农民主体思想。本文从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农民问题的解决来阐明他农民主体思想的内涵与实质。这对于我们探索和解决今天中国农民问题仍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陆军恒 《河北学刊》2007,27(5):145-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从而促进了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回顾各五年计划和规划可知,教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指导,但又要防止完全依靠计划,把一切统得过死的倾向。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制约;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与各类教育的全面协调、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宣海林  郑鸣 《北方论丛》2004,(6):120-123
农民问题是现今中国比较紧迫的社会问题,并且得到举国关注.中国农民问题的现状揭示了了建国后我国农业政策的局限性,与政策相比,法律手段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中具有优越性,我们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法律手段在解决中国农民问题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