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北大学的源流与承袭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新发现的文献资料,论证西北大学前身的历史,认为西北大学与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关中大学堂等五校为一脉相承的关系。又通过近期所见的期刊资料,对1915年至1922年和1927年至1936年的两个间断期的历史进行弥合性论证,从而得出其历史大致连续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肇端于陕西大学堂"中学门"与"西学门"辖属之"文语科",历经百年,不断壮大。著名学者黎锦熙、罗常培、曹靖华、张西堂、傅庚生、郝御风、单演义、杨春霖等为本学科发展奠基。知名学者何西来、王富仁、党圣元、罗钢,著名诗人雷抒雁,"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迟子建,"韬奋新闻奖"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考证和调研,对《西北大学学报》的历史沿革与地位、学术贡献与深远影响,以及管理与成就作了全面研究,并将其历史划分为晚清民初的酝酿和初创期(1903—1929)、抗日战争前后的艰难维持期(1930—1949)、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恢复和稳定发展期(1950—1999)、21世纪以来纸—网互补的跨越式发展期(2000至今)等4个阶段。结论认为,《西北大学学报》:构筑了旧中国西北地区罕见的最高学术论坛,物化了学术立校的理念,成为传承周秦汉唐文明和创建西北新文化的渊薮;是西北大学的百年史册,反映了西北大学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档案中最宝贵的珍藏;是西北大学学科生成的孵化器,也是学术人才成长的摇篮。今后,《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将进一步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编辑部的科学化管理,强化期刊特色,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不懈地提高学报学术质量,不断扩大在国际范围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最早的高等学府——陕西大学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清末报刊文献的再发掘 ,清理出从春明学舍和青门学舍→养正书院→崇化书院→游艺学塾 (格致学堂 )→陕西大学堂→西北大学的清晰脉络 ,并对陕西大学堂的源流、承袭、沿革、校舍、校政、宗旨等作了全面的历史性论证。结论认为 :陕西大学堂是中国西部创建最早的地方性、综合性的新式高等学府 ,奠定其后组成西北大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陕西地方教育由书院制度向学堂制度的转折 ,标志着以引入西学为标志的新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丁家立与北洋大学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洋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 ,丁家立以总教习身份主持该校长达 11年之久 ,对学堂的规模、学制、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教习的延聘、招生、资送学生留学、校址变迁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促进了北洋大学堂的发展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以往学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高等法律教育呈现“南东吴,北朝阳”的格局。然而此观点忽视了当时陕西地区以西北大学为中心的高等法律教育繁荣发展的史实。为了弥补学界对民国时期陕西乃至整个西部地区高等法律教育研究的不足,通过对西北大学高等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的考察和分析,认为20世纪30—40年代,诸多法学界的名宿硕儒云集三秦,研究著述极其丰富,不仅繁荣了民国时期的法学研究,也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法律行业提供了专门人才。而陕甘宁边区高等法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为新中国司法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大学在其 80 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 ,由于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知识操作活动的目的、方式和内容的不同 ,其社会职能经历了演化和变迁 ,这种演进过程表现为历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论文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大学社会职能的不同表现形式和活动模式 ,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进过程 ,阐明了社会职能演进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科学的背景和动因。  相似文献   

8.
清末状元、近代社会改革家张謇在致力地方发展时,实行实业和教育的良性互动。在其实业有成之后即着手建立南通大学。南通大学是先从各专业、各科系开始创办的。张謇为南通大学构筑了专业框架并为之配置了基产。无论南通大学的称名如何变化,其内部长期采用了“邦联制”式的结构。今日的南通大学相承于历史,在“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大学精神上一以贯之。但新组建的南通大学是现代化的充满创新的大学。与历史上的南通大学相比,它的崛起是质的飞跃,其办学理念、队伍建设、制度规划、科学管理、教研方向、学科结构、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的开拓等许多方面都已今非昔比,属全面的质的提升。位于高速发展的长三角的南通大学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历史的深处走来的南通大学正在坚稳地迈向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分合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新见历史档案、报刊文献,清理和还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子体演化的历史脉络,重新反思和认识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937年9月10日成立的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母体与其子体,即国立西北五校——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从1937年临大成立至1946年各自回迁复校,具有分而有合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研究客体。其母体与子体在大西北历时九年艰苦卓绝的办学过程,形成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完整学科体系和教育体系,拥有505名教授和1 489名员工的师资队伍,毕业学生9 257人,五校均开始招收研究生,奠定了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基础,并为21世纪的西部大开发储备了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源于传教士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是除医疗外又一项重要世俗性事业,其发展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初创、兴盛、衰退及消亡几个历史阶段。教会大学农业教育在中国近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透过对其历史演进过程的探究,能有助于更好地为当代中国农业教育、农业科研作出贡献,全面实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陕西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两大源头:陕源与京源。在陕源即将断流之际,京源济陕,成为陕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再生之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诞生,曾成为中华民族危难时期,支撑和延续中国高等教育的擎天柱石;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的五校分立,促进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其办学传统与精神,对陕西高等教育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高等教育影响的基础上 ,对高等教育与文化的本原联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中国最初的大学乃是一种文化机构 ,高等教育是逐渐从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的 ;中古时期 ,文化在大学与政治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至近代 ,文化创造的火焰又往往首先在大学中燃起 ;但无论何时 ,高等教育都既是文化的承载者 ,又是文化的推动者。全面深入地了解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 ,是我们做好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近代西北地区城市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西北地区城市总体发展水平滞后 ,其主要特征是 :城市的封建军事性和政治性十分突出 ;城市数量少、规模小 ,且分布不均 ;城市功能结构单一 ,工业和文教科技长期落后等。西北城市自身发展水平低下 ,造成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差 ,而周边社会的不发达又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 ,难以形成良性循环 ,从而使整个地区经济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鉴于大学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失位,在理想追求、内在品质、独特气质的统一中对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做了定位。在大学精神下分析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互动,进而提出了大学精神表征及其3条实现路径:树立先进的大学发展理念;加强规范高效的制度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5.
促进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首先必须解决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功能定位问题,而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则主要是通过高等学校的理念即大学理念来体现的,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学校发展的全局,是求真务实确立学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对大学集群的现象进行分析。大学集群是传统意义的自然禀赋特征与现代意义的知识创新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大学集群效应的本质意义在于大学集群内部以及大学集群与产业集群、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关系。我国城市中存在高等教育机构“扎堆”现象,但是还缺少实质意义的大学集群。  相似文献   

17.
从生源的总量、性别构成、年龄、毕业学校、推免生录取等方面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986-2006年硕、博士研究生生源情况。结果表明,20年来生源稳定增长;硕士生中女性生源增长较快,生源逐渐年轻化,应届生生泺增幅较大,本校生源仍占很大比例;博士生中女性生源亦有大幅度增长,生源年龄有所增高,考生来源仍以本校为主;推免生录取人数逐年增加.所占录取总人数的比例仍然偏低,特别是外校推免生生源严重匮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科学规划发展规模和速度,确保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培养质量的和谐发展;改革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加大复试权重,注重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源的选拔,提高生源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交流,多渠道吸收外校优秀生源,改善“近亲繁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大学行政人员目前在高等教育活动中的现状.并论述了行政人员融入高等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利用高等教育本身优越的资源,使大学行政人员多方位融入高等教育活动,以求高等教育与大学行政人员本身得到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既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 ,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寻求和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并付诸实践 ,是西北少数民族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