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丰富的联想力艺术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鲁迅的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论文,其文艺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又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鲁迅的联想力之强是十分惊人的。有时甚至连一个作者的笔名,也可以触发他的联想,写出有力的文字来。三十年代,作家冯文炳用“废名”的笔名在林语堂办的刊物《人间世》上,宣传其“文学不是宣传”的主张,鲁迅是不同意这种文学观的。他在反驳冯时,便联系其笔名做出了绝妙的文章,显示了丰富的联想力。鲁迅写道:“写文章自以为对于社会毫无影响,正如称‘废名’而自以为真的废了名字一样。‘废名’就是名。要于社会毫无影响,必须连任何文字也不立,要真的废名,必须连‘废名’这笔名也不署。”这里,鲁迅的联想既巧妙而又自然,所作的分析既生动有趣又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这种联想简直是出于对方的意料之外的,对鲁迅来说却使其文章取得了出奇制胜之效。 相似文献
2.
3.
4.
5.
<正> 回 敬 鲁迅不仅是一位勇于战斗的战士,而且是一位善于战斗的战士。各种战术,在他都是运用自如,使他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巧妙周旋,克敌制胜。 回敬,就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论战方法。所谓回敬,并非简单的指你骂我一声,我回骂你一句。这种回骂的方式有时固然也可以使用,但毕竟较为一般化,并且不一定很有力量。这里所说的回敬,乃是指将论敌攻击自己的某些用语,巧妙地用以反击论敌,或者说,将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拣起来扔回去以杀伤敌人。这种战法的高妙之处在于:我方既避免了损伤,又使敌人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地自食其果,即被自己制造的武器所击毙。 相似文献
6.
结构是文学作品表现内容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体现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鲁迅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但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杂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而且结构严谨缜密,灵活多样,准确而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他的杂文具有“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文艺武器。他的杂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泼辣、幽默、含蓄、犀利、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都和鲁迅充分运用讽刺艺术有关。可以这样说,没有讽刺,鲁迅杂文就失去了它的固有特色。鲁迅所以选用杂文作战斗武器,是由于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战斗的紧迫性。杂文言之有物,可以起到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它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的灵敏度高,“对于有 相似文献
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
杂文是诗和政论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现代杂文宗师鲁迅的作品,正是这种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典范。他的杂文不仅暴露黑暗,鞭挞腐朽,勇于解剖人生,富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性,而且诙谐幽默,妙语惊人,构思奇特,神采绝伦,既移人情性,又给人以娱乐和休息。鲁迅杂文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与他擅于驾驭杂文的写作技巧分不开。作为艺术巨匠的鲁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可谓色彩纷呈,很难一一尽述,本文仅就他常用的联想和想象、讽刺和幽默、闲笔和曲笔这几种表现艺术,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文体的根本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杂文这种文体早已伴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侵入”到了高尚的文学楼台,大概今天不会再有多少人公开否定它是文学家族中的成员了。但是,对这种文体的认识,人们至今仍然停留在较为浮面的层次上。三十年代,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以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意境,是我们民族长期文艺实践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美学范畴,最初使用于诗词、绘画、音乐;以后又逐渐地使用于散文、小说、戏剧等。说散文有意境,一般只指抒情、写景或其他描绘性的散文。象鲁迅杂文这样议论性散文是否也有意境,其特点如何,是怎样创造的?等等,至今似乎还无人谈到。所谓意境,历来说法甚多,不尽相同,但究其大意,还是比较明确的:它主要是指作家在借助于客观事物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情感作形神兼备反映的过程中,造成的“虚实相生、共殊交发”的艺术氛围,或者说是留给读者特定的联想或想 相似文献
13.
<正> 鲁迅的杂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散文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伟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和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把我国传统的议论性散文推进到诗化、艺术化的高度我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先秦诸子作品中已有了比喻、寓意、夸张、想象之类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到了魏晋以后齐梁时代,文学性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开始分途发展,后经唐宋八大家和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相继在复古旗帜下进行的两次散文改革运动,将散文艺术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桐城派的散文创作虽不怎么十分成功,但他们在理论上却 相似文献
14.
童秉国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1925—1926年,是鲁迅前期杂文创作的高峰。因为这两年鲁迅写的杂文,大部分收入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①;又因为这两年正是鲁迅在北京,以杂文为武器攻击旧社会,但又不断遭受北洋军阀政府及其走狗文人诬陷打击、“交着‘华盖运”’之时(《华盖集·题记》),所以,这两年便被人们称作为鲁迅杂文的华盖集时期。鲁迅这一时期的杂文不仅数量丰富②,而且在杂文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上都有了重大突破:不仅旗帜鲜明地确立起以社会批评和文学批评为宗旨的杂文创作纲领,而且确立起他杂文最基本的艺术特质──强烈的情感性和丰富的形… 相似文献
15.
鲁迅杂文大量使用反语。鲁迅自己也说过:“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两地书·十二》(1925年)。这既是内容的革命性和战斗性所需要,也是鲁迅艺术才华的生动表现。鲁迅杂文反语之多之好,使他的杂文和同时代的其他杂文作家迥然有别。鲁迅的十四个杂文集,因为几乎是“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体,各种都夹在一起”(《且 相似文献
16.
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体现在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两个方面。就话语体式而言,鲁迅旧体诗中常见的戏仿、反语等修辞策略具有与杂文话语体式相似的"双声"特征和相似的运作机制;就结构方式而言,鲁迅的许多旧体诗与辩驳论说体杂文具有同构性。鲁迅旧体诗的杂文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其后期诗歌创作中,这个时期也是鲁迅杂文创作的高峰期,杂文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强势进入诗歌话语空间是鲁迅旧体诗杂文化倾向生成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奠基者,他将一生大部分精力投入杂文创作,并铸就现代杂文的丰碑.鲁迅与杂文这一文体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鲁迅的创作心理中明显存在一种浓浓的"杂文情结".鲁迅"杂文情结"的形成,是急剧变动时代的呼唤,作家自身的思想、经历、素养、气质等,杂文文体的独异性三者相融合的审美凝聚物.正是这一情结成就了杂文,同时也成就了鲁迅的伟大. 相似文献
18.
19.
杂文的概念与鲁迅的杂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刘勰《文心雕龙》第十四篇即为“杂文”,这大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杂文”字样。文曰:“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然后,刘勰列举了从宋玉到左思的十七位作家的二十一篇作品(诸如《对问》、《七发》、《连珠》、《客难》、《解嘲》等),将它们统统纳入了“杂文”的范畴,并且归结道:“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现在看来,刘勰这里的“杂文”,范围相当宽泛,他是把诗赋、史传、诸子、论说、铭箴、诔碑、哀吊等等之外无类可归者,统统以“杂文”目之。这里的“杂文”概念,显然是一个大的类别,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文体之一的杂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