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拥有独具特色的抒情传统,"五四"新文学在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之下,重新发现并激活了抒情传统的现代价值和意义,生成为中国现代的抒情主义.它既受到了诗言志、诗缘情传统的孕育和影响,也有西方浪漫主义的诱惑和催化,并成为新文学的一种话语方式.当"抒情"成为"主义",感情的个人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具有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内涵,也遭受到新文学的质疑和批判.新文学的自我表达被纳入西方话语谱系,说明传统"抒情"的路径和意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文学也存在着自我认同的焦虑和困惑.  相似文献   

2.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滥觞时期的海外华文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但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且,从文化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也为20世纪现代华文文学新的文化传统及多元化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而又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3.
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而作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以外的文学行为,包括以文学主体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功业.此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汉语新文学历史发展中非常独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现当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科学理念在20世纪的中国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而且对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的重要来源。进化论打破了中国传统向后看的思维模式,为新文学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赋予中国文学以新的文学发展观念;精神分析学说为作家们打开了一个神秘的潜意识世界,为作家们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解决了"写什么"的重要问题;而科学的实验理念和方法则为作家们提供了新的写作理念和方法,解决了"怎么写"的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些具体层面上,新文学与传统文学有了本质的区别,新文学具有了现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5.
黄开发 《江淮论坛》2002,(3):94-101
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是站在启蒙现代性的立场上提出文学现代性问题的,他们虽然也受到了建立在知、情、意三分的现代知识制度上的纯文学观念的影响,但对文学的独立性和审美特征关注不够.文学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之间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这一方面使新文学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五四文学观念现代化的不彻底性,并给后来的新文学带来了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6.
文学命名表征着一种文学真值的彰显,也就是一种文学审美特征和内容描述的生成与构建.纵观新文学的命名机制,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新文学命名与集权话语的融合,二是现代消费理念支配下的新文学命名,从而带来的是迥异于传统文学的命名态势.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有批判与摒弃,也有发掘与继承.胡适所代表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并非单向度的西方影响的产物,而是中国传统脉络与西方进化论交汇、融合的结晶.五四斯文学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重新估定传统文学的价值、整理国故、梳理白话文学史与发掘民间文学,是新文学阵营向传统寻求支持的重要举措.鲁迅与郭沫若等作家的创作乃至人格中都表现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新文学作家不可能切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只会借鉴外国文化重新认识传统,进而以融会中外的个性创造来充实与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作为"言语社团"用作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既能显示出新文学传统的本质力量,又能克服由于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对汉语新文学加以人为分割的现实难题. "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它涉及到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以语言为本体的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空间的拓展,其作为学科名称也体现着某种学术趋势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澳门文学的四种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文学在发展历程中有四种文学传统:中国古、近代文学传统,中国新文学(现代文学)传统,中国当代文学传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统.本文结合澳门文学发展状况和澳门作家创作倾向,探讨上述四种文学传统对澳门文学发展的浸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世界范围内海外华文新文学滥觞时期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仅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也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它所做出的历史贡献是重要而又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茅盾与新文学的民族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新文学的民族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以张扬文学的民族性为指归的。一方面,“民族化就是批判地继承旧传统和创造新传统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汲取外国文学的精华作为自己的血肉。正是在中外文学的撞击和交汇中,我们的民族文学才会革故更新,取精用宏,在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自己的风格。五四文学运动开拓了新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开始了新文学的民族化道路。在新文学民族化建设的道路上,茅盾从理论和创作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考察这份财富的内在机制,深入总结茅盾的文学经验,对于新时期文学民族化和现代化建设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校园文学》主编黄世衡同志说:“校园文学是校园文化的一翼.”我们认为“校园文学”这一概念所界定的范围是(一)所有反映校园生活的文学作品,其作者包括学生、作家和一切社会人士.(二)学生所写的一切文学作品,其内容包括校园内外.本文所论主要取第二种界定.凡在班刊、校刊、和文学社团的一切刊物上所载文学作品,都活跃了校园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自然都应归入“校园文学”了.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呢?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说:“所谓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随我国八十年代“文化热”的出现而出现的,迄今,全国各地的校园文化建设已是百花争艳,如火如荼,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尽管起步较晚,尚处在借鉴探索阶段,但在校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也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成绩,海南电视台曾在九五,九六年两次以“琼州大学校园文化有声有色”做过专门报道,短短几年,学校里成立了文学协会,文学社、书画协会,摄影学会,歌舞团等各种社团.这些社团对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了一定的作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如何呢?限于专业和篇幅,本文仅通过“校园文学”这一特定角度来透视我校校园文  相似文献   

13.
田文兵 《天府新论》2013,(6):139-144
延安文艺承续和发展了“五四”新文学启蒙精神,在左翼文艺理论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实践了文学的大众化和民族化问题,通过对民族形式和民族语言的创造性运用,不仅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近现代以来文学为大众的目标,而且使新文学的发展重新接续到了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延安文艺作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经验的集大成,是中国新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没有背离或者中断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中间寻找异路——论废名的方法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创作富有个性.他的基本思想是不满于新文学的西化发展方向,转而试图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寻找新文学的源流.当然,废名不是单纯地回到传统,而是有意识地借用传统,其方法和思路都是创造性的.他并不放弃西方文学的技巧,而是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二者的融合.废名在传统中寻找资源思想和创作实践在1930年代并非个案,其思想体现了与周作人、朱光潜等作家的精神联系.废名对新文学道路的反思体现了新文学本土化的集中要求.而且,他创造性的创作实践具有开拓性意义.当然,他的探索也有不完美处.遗憾的是,后来者忽略了废名思想和探索的意义,没有出现足够的后继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15.
胡适的文学史观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但他并未将形式主义文学观贯彻到底.胡适的"八不主义"主张包含了对思想与情感的关注,在表达新文学的基本特征时,他提出了"国语的文学"与"文学的国语"的新文学建设目标,但也注意到新文学应是"活的文学"和"有生命的文学".胡适文学史观的形式主义倾向及这一取向未能贯彻到底,与他接受实验主义的治学方法及文学审美本身乃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新文学传统的阐释具有多样化色彩,不同路径与视域下的解读各具学理特色。融进化论与革命论为一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以比较文学思维为基础的启蒙式阐释,1990年代以来的后现代性观念,是其中最为明显的3种阐发,新文学传统犹如戴着这些变幻的面具而存在。从"革命论"到"后现代性",新文学传统显身在不同的阐释者中间,这一切,都可归结为对新文学传统的种种"误读"。最为根本的是,只有回到现代作家特殊时空下的具体生存感受,与新文学对应的文学传统,才会尽可能地贴近新文学的本来面目,回到新文学传统的基座之上。  相似文献   

17.
与近代相比,“五四”时期对翻译文学价值的认识趋于全面,不仅把它当做望异域世界的窗口,而且视之为思想启蒙的载体、精神沟通的桥梁、救治传统文学观念弊病的良药、新文学建设的范型和别致的审美对象。在前驱者看来,文学翻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对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新文学发展具有恒久意义的重要工程。翻译文学极大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天地,促成了白话文学语体的成熟,培养了作家,也哺育了读者,在多种层面上参与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抗战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转折点,新文学作家在无家可归的"流亡"生涯中,深刻地理解了"个人"与"民族""、小家"与"国家"之间的辩证关系。"漂泊"使他们的民族意识彻底觉醒,并深刻反思了五四启蒙的历史局限性;"流亡"既激发起了他们奋起反抗的复仇意识,也强化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因此呼唤民族精神、渴望民族复兴,几乎就是抗战文学的时代主旋律:它以爱国主义为主导思想,以民族本位为核心价值观,以文学叙事为表达方式,为新文学的后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大学与现代文学的相互哺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学与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相当大的意义上,可以说中国新文学诞生于大学.文学与大学结盟的最突出表现,就是文学创作者大多是大学的师生.在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大学史上,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很多大学里的著名学者同时又是著名的创作家.大学既是学术研究的大本营又是文学创作的大本营,大学的教师和学生既从事学术研究又致力于文学创作,这对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的一身二任,使学术研究更富有灵性,又使文学创作更具有文化意蕴.大学成为文学创作的大本营,也使得大学校园具有更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诗意.大学与文学的结盟,实际上构成相互哺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如何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建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文论传统。五四新文学的文论传统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抨击中国封建社会旧文论的批判精神,高扬科学和民主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精神,百家争鸣的多元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