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必然要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无论我们被动接受还是主动抵御,都需要理智地了解和全面掌握西方文化.从历史侍承、文化基础、现代情境等方面看,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基性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对中国社会的转型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基督教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文化基因它已经完全渗透在西方文化的肌体之中,我们必须以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面对基督教在文化对比中的相对特点和优势,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中吸收和借鉴我们所缺乏的因素,深刻发掘基督教的文化价值为完善中国文化所用.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却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而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本文试图从人生哲学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现代中国浪漫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安泽 《求是学刊》2012,39(3):41-45
严复是我国第一位提出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启蒙思想家,也是一位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他对儒教和基督教的比较研究,将两大文化系统的异质性凸现出来.他对基督教和宗教问题的理解,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精神特色.严复的宗教观念,代表了近代一部分中土学人,在坚持本土文化的精神特色的基础上,融合外来宗教与文化思想,推动中西文化会通的一种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4.
赵冰 《社科纵横》2014,(6):120-121
基督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基督教文化是西方的主流文化,渗透在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探讨了基督教文化对西方社会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以及绘画、建筑、音乐等文化方面的影响。以新兴大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以快步迈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今天,必须了解西方的思维逻辑、行事准则、审美方式以及文化习俗,了解基督文化,也就能真正理解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5.
王嘉 《学术交流》2003,3(6):126-129
在中西音乐文化性格冲突之表象背后 ,西方基督教意识形态内涵与中国社会传统人文精神施于彼此音乐文化思想模式的内在影响不容忽视 ,同时在中西社会主体对音乐文化创造接受与认同类型的内在分歧中 ,宗教意识也具有深刻久远的意义 ,因而对于这种民族信仰层次的精神隔阂的分析把握 ,或许有助于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彼此理解、认同乃至相通 ,进而对音乐本体价值的审度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神实质不体现在无神论、鸦片性、消亡论等理论观点或指导实践的原则、方法、方针、策略上,而体现在它是以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精神为主旨的现代文化精神对以"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为基本内容,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传统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批判和超越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没有过时,它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对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现实仍具有理论价值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骑士文学人文内涵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晖 《社科纵横》2009,(9):102-103
骑士精神对欧洲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欧洲的一种独特精神文化现象,体现了欧洲封建时代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规范。中世纪以骑士生活为描写范畴的骑士文学的人文内涵具有双重性,既体现着基督教文化视域中的典雅和唯灵,又流露着世俗文化视域中的浪漫与世俗。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峰 《浙江学刊》2003,(5):111-120
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源于二十世纪早期来华的农业传教士 ,到三十年代随着全国乡建运动的发展而达到鼎盛时期 ,它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受世界基督教乡村运动的影响。基督教乡建运动通过把乡村建设与教会建设合二为一的方法 ,以最终建立基督化的乡村社会为目标 ,但它的理想与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宗教 (教会建设 )与世俗 (乡村建设 )并不能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两者的持续张力以及近代恶劣的社会环境最终使中国基督教乡建运动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女性基督教信教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伟虹 《浙江学刊》2001,(3):125-128
对上海的女基督教信教者的调查发现1)女信教者中中老年人居多,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退休、无业、待业人员占较大比例;2)信教时间较短;3)信仰基督教的原因主要有解脱危机或困惑;受家庭影响;寻求人生归宿;精神追求等;4)在基督教"三自"爱国教会的引导下,不少人的信仰层次有所提高,并能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大多数宗教都是伦理型的宗教,坚信如果没有伦理因素,不仅宗教生活将会失去精神支持,而且整个宗教信仰乃至人类社会文化(尤指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传统佛教及某些传统民族宗教为基础的社会文化)也将失去道德基础.但这一信念在当代和平主义思潮和全球化境遇里,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宗教矛盾和区域战争的新高潮中,面临着艰难而复杂的处境.我们看到,当代世界的主调是和谐发展,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基督教世界没有强调这个主调,而是在跨国公司意欲控制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对落后国家采取了对立态度,美国理论界抛出"文明冲突"论,对不同于基督教文化的文化采取了对立态度.如何看待宗教的价值趋向?宗教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什么?这类问题自然引起了深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认识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标准和取向,对于整合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建设和谐文化,要树立文化和谐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谐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的理想与信念、建立与实行和谐的社会道德规范、加强和谐的制度建设、调试和谐心理。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因此,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才能保证社会的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取得实际成效,才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占有核心与根本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把基督教的社会历史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加以区分的前提下,评述了俄国哲学家从哲学人学观点对基督教关于"两个世界"、"灵"与"肉"、"福音"、"天国"、光与黑暗、救世与救灵等基本观念所作的重新理解,和对圣经文本某些重要概念的重新解读.通过与哲学观念和古代宗教观念的比较,分析了基督教的二重世界观特点,并指出了这种哲学人学解释在当代世界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峰 《社会》2015,35(2):137-165
本文基于经典的“世代分析”框架和系统信任研究的“文化论”路径,试图回答:与其前辈相比,出生并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生代在对基督教信任方面有无差异?若有,近代以来影响国人对基督教态度的科学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在其间是否仍具中介影响?以此会突显民众对基督教怎样的态度变化?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与前辈相比,新生代对基督教的信任度更高;科学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在世代与基督教信任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且影响较弱。由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到新生代在实现包容性国民精神转型方面的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从实证研究看基督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师宁 《浙江学刊》2006,112(4):56-62
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体现在宗教的产生方面,也体现在宗教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方面,同时,还体现在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方面。对于中国社会而言,基督教是一种舶来品,它与中国社会的关系,自然另有一番特色。而且,由于中国社会自身的各种因素与之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这样一种特色就越加突出。本文试从实证研究的三个方面,即北京基督教不同形式的教会组织、中国基督徒的身份认同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社会道德重建方面的影响出发,来探讨基督教①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西方文化精神的整合——对中世纪文化的一种理解郭艳君隽鸿飞中世纪大约一千年中,教会使哲学的信念与社会的、政治的事务较后时期结合成更为紧密的联系,基督教逐步取得了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人们对这一时期的历史一直用“黑暗的中世纪”来指称。认为这是“一个思想低落到...  相似文献   

16.
明清之际,西方来华传教士将基督教平等观念带入中国,与当时实学思潮相结合,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表现在新的伦理观、价值观、政治观涌现,也表现在对传统的批判上.  相似文献   

17.
把启蒙运动与现代性问题联系在一起探讨现代性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路径,即从自律精神、技术理性精神、自然法精神、和谐精神等启蒙精神的基本内涵出发,在更深层面发掘启蒙精神与现代性的内在关联是一种新视角。从思想史看,启蒙精神对西方现代性生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基督教文化演变背景看,现代性是基督教不断去魅和世俗化的结果。现代性是以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精神为支柱所构筑的价值观念体系。而现代性危机又同启蒙精神有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邹广文 《创新》2014,(1):5-8,13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中国"蓝图构想恰逢其时。文化中国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接地气",即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文化中国建设要在凝聚中国精神,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凝聚社会道德和构建民族信仰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扈倩 《创新》2007,1(5):125-129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望州南精神体现出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学习望州南精神,就是要发扬传统文化精髓,在全社会积极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从而构建先进文化的"和谐"社会风尚,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充分体现、是构建和谐南宁的基本要求,是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罗光编纂的《中国哲学思想史》是一次基督教文明与中国儒家文明的有益对话。"台湾新士林哲学"创始人的身份,决定了罗光对中国哲学研究的特色在于以天主教信仰为精神取向,融天主教信仰、士林哲学与中国文化于一体。在编纂过程中,罗光本持着剪枝裁叶、忠于本义、系统研究、福音性质的研究四原则,将中国哲学作了天主教精神的解读,为当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和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