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郭卫东 《天府新论》2014,(4):134-141
地理发现启动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世界性的"商业网络"自兹构建。但由西方人所开启的16世纪之后的国际贸易,实际上主要不是西方与东方间的交换,而是西方人利用东方物品的交换,西人只是充当居间牟利者的角色。这是那时的东方经济不输西方经济的表征,也是血与火的殖民地掠夺经济的反映。直到19世纪中叶,西方重要国家的工业革命完成,机器生产的工业品以其质优价廉,与东方产品之间形成比较优势,古老的东方贸易圈衰落,西方工业品支配的贸易圈独大。  相似文献   

2.
宫柯的《东方奇迹》这部报告文学集确有不同一般的亮点在。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对科技和科技人员对大庆油田发现、发展所做贡献的一贯高度重视与倾心真挚的表现。也正是此点,才使我们更加承认和信服大庆油田的发现、发展是中国石油人创造的奇迹,是中国的奇迹,东方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  相似文献   

3.
东方和西方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地理上的东方和西方与文化上的东方和西方的关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由此产生地理一文化重合论和地理~文化分离论的分野。地理一文化重合论主张在东方地理上产生的文化就是东方文化,在西方地理上产生的文化就是西方文化,即地理上的东方或西方同文化上的东方或西方是分别相互重合的。地理一文化分离论则相反,即认为地理上的东方或西方同文化上的东方或西方是分别相互分离的。本文主张后者,对李大钊、萨义德、霍布森等人的地理一文化重合论做了全面梳理,并用史实对之做了批评。  相似文献   

4.
十三世纪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大动荡的世纪。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在大半个世纪中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远征,以雷霆之势扫除了无数封建壁垒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由于壁垒的扫除,欧亚之间在相当长期间的交通畅通,十三世纪时有不少欧洲人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而早于马可波罗二三十年就已有不少欧洲传教士曾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有两位西欧传教士普兰·迦儿宾和鲁布鲁克曾分别于1246年和1253—54年来到蒙古地区,记载下了有关蒙古社会各方面情况的行记,是研究早期蒙古史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5.
地理大发现是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世界范围内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对全人类的历史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把地理大发现的时间局限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把空间局限在开始发现美洲,开辟欧印新航路和首次环球航行,把行为主体局限在西班牙葡萄牙.我以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刻的.鉴于此,本文研讨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地理发现及其几个问题:16~17世纪的俄罗斯的地理发现能否成立;什么是地理(大)发现;北亚北冰洋在此前的待发现地位.  相似文献   

6.
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位的孔子,他的思想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为建立中华文明做出过重要贡献。并在历史的延续中不断向邻国传播,为那里的人民所吸收,形成了东方儒家文化圈;现在,孔子的智慧引起西方人的极大重视,使他们去认真学习和研究孔子。孔子思想的影响从东方延及到西方,延及全世界。这说明在孔子思想中包含着有现代价值意义的东西,这些东西已被对世界的现状和未来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发现,它们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孔子思想的现实价值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只就其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义利观等三个方面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地理发现应指文明民族的代表首次到达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中国人没有参与地理大发现,是由于中国缺乏参与地理大发现的理想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位置。因为从中国横渡太平洋到美洲的距离是从西欧或西非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距离的几乎三倍。中国缺乏从事地理大发现的合适的政治地理环境。中国人难以向南航海去发现澳洲,因为文明的东南亚把中国和澳洲隔开。如果中国人(明人)要向北探险去发现北亚西伯利亚,又被游牧民族如蒙古人、女真人-满人、维吾尔人、哈萨克人等锁闭。中国优越的经济地理状况在地理大发现方面反而起了负作用。中国自来是个大国,地域辽阔、物产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且其人口直到明末清初仍不多。中国在经济上不需要外贸和外国,因此在中国,海陆探险和地理发现缺乏经济刺激和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最早的十四行诗发现于意大利,后来传到法国和英国等地。为什么十四行诗会首先在13世纪的欧洲意大利出现呢?当时西欧文化远比近东文化落后,十四行诗这种诗体在希腊尚且找不到,是不是大食即阿拉伯人传过去的呢?当时大食势力在地中海非常强大,西西里岛就曾经在大食的统治之下。可是在古代阿拉伯诗歌中至今也并没有发现十四行诗。然而,在大食帝国的另一边,也就是在东方的中国,我们却发现了最早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性观念体系中.西方/非西方的二元对立的世界现念结构似乎左右着现代不同国家民族自我认同的想象秩序.日本、印度等在历史与地理、制度与文化上与我们有诸多关联的国家的中国形象,其知识框架与价值立场都是西方的,是这些国家、地区在现代性自我认同结构中"自我东方化"与"彼此东方化"叙事的一部分.关于亚洲国家自我东方化的讨论,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一、自我东方化;二、去东方化;三、彼此东方化.这三个问题,是解析东方或亚洲国家的中国形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5世纪的航海史上有两个重大事件:世纪初的中国郑和航海和世纪末西班牙的哥伦布航海。两者都是光辉夺目的事件,都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但由于东西方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两者航海导致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贡献也大不一样。哥伦布航海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新时代,使人类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整体化世界。美洲发现的500年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各国在科学、文化、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比人类文明史上数千年的发展都快得多。规模…  相似文献   

11.
《东岳论丛》2017,(4):37-42
在西方传统心理学中,人性问题被仅仅看作是哲学问题而基本上被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行为主义以动物性否定人性的存在;精神分析以生物(本能)取代人性的存在。然而,吸收中国道学乃至东方思想体系并倡导向母体——哲学——复归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却改变了传统心理学的这一偏见,而将人的价值、意义等问题纳入心理学研究范畴,并以"人的内在本质"肯定人性的存在;而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进一步深入融合东方哲学思想体系并重新攀登了人性能达的境地,不仅充分肯定人性的存在,并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认为人性的核心是"自我超越",同时以"精神性"重新定义人性,提出"超理性的本质",这既是对人性非理性层面地位的提升,又是对人性丰富内涵的深层揭示。可以说,无论是西方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还是超个人心理学,其人性思想的提出和建构都离不开中国道家哲学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东方文化体系对其的贡献。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一大批西方心理学家吸收东方智慧,不仅引发了心理学领域的革新,同时也是由西方人吹响向东方学习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东方文化身份与中国立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岳川 《东南学术》2005,(1):109-116
经历一个世纪的拿来主义,开始走向新世纪的文化输出主义.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成为21世纪中国的文化战略.在东西方文化平台上,世界需要重新"发现东方",发现中国文化的东方生态文化魅力;而中国也需要面对世界,"发现"并"重释"东方,读解自身的文化之谜,重建文化自信,形成良性互动式的文化输出,达到人类文化总体性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山水诗画作为文学艺术中独立的一种体裁,形成于东晋、刘宋时期。其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晋、宋之间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这个事实证明:世界上最早发现自然美、最早产生独立山水诗画的,不是欧洲的意大利与荷兰,而是亚洲东方的中国。但由于“欧洲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也由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隔膜,长期以来,这一客观事实始终被西方学者所忽视。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说:“意大利人是现代人中最早看到和感到外部世界有美丽之处的。”他又说: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与海内外330余家进步刊物进行交换过的甚有革命影响的刊物。其在办刊期间,在"团结融合东方被压迫民族"、"谋求解决整个东方问题的方略"、凝聚和锻炼革命青年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此被国民党定为"共产党派别"的刊物而予以查禁。吕振羽——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早年对《新东方》杂志的创办与编辑贡献卓著,又从中受益良多,从此后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吕振羽与《新东方》,不但对准确评价吕振羽早年的革命探索经历有所裨益,而且对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研究,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理大发现"不仅使人类对世界产生了崭新的认识,也使西方的地理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代"西学东渐"以降,西方的地理科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地理谱系、知识、价值和表述并置,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夹生现象",即中国的地理知识并没有融入到地理科学中,而我国的"地方表述"仍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如何使地理科学与我国的地理知识、地理价值和地理表述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地理学",需要学界进行反思、研究和重建工作.在这方面,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欧洲中世纪意大利在接受当时处于高峰时期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方面 ,具有重要的地理文化优势 ,事实上 ,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森那和阿威罗伊的哲学思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大诗人但丁的诗学观和《神曲》的创作。这是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两个领域对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评论,梳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阐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和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8.
知识启蒙——《东方杂志》对近代启蒙思潮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发展历程中须臾离不开知识启蒙,在政争频仍、思想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启蒙历程中,<东方杂志>不似<新青年>等刊物一直处在思潮的风口浪尖,但它却是唯一自始至终坚持担当知识启蒙重任的刊物.以<东方杂志>为研究对象,介绍其与商务印书馆的渊源及第一位对<东方杂志>作出重要贡献的主编杜亚泉,分析了他的"另一种启蒙"--一方面依守传统资源,一方面又积极引进西学新知中的科学与民主,力求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之间调适折衷.这种特立独行的知识启蒙,虽然在彼时悬浮于整个启蒙思潮的轨迹,但在此时看来却在更深层次上真正做到了启迪思想和改造国民.这"另一种启蒙",在近代启蒙思潮中润物无声,其贡献却史册彪炳.  相似文献   

19.
在东方世界对现代化道路向往追求之时,西方则对现代文明开始质疑反思.应对此一矛盾,东方国家既不能追随西方文明之旧路,专注于现代化;也不能拒绝现代文明,回归东方传统.而是应探索不同于西方、切合东方国家自然需要的现代化道路.其中关键是构建东方现代文明核心价值理念,即拿东方传统的"自然生命"理念与西方盛行的"自觉生命"理念相结合,以"自然"为本原,以"自觉"为主导,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命理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英国和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是产生"东方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当欧洲革命风暴平息下来后,就会产生所谓"东方问题";这个问题都要留待欧洲革命来解决.他们还指出,美、法的"绥靖"政策及活动,是导致战争初期土耳其军事上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方战争的结束不仅未使西方列强在东方问题上的矛盾得以解决,而且还孕育着新的、更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