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农民土地性收入与社会保障支付能力之间的灰色关联的分析可以通过三步骤来分析:首先分析土地收入与家庭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家庭总收入与农民社会保障支付能力的关系,最后根据农民愿意支付的社会保障金额,建立农户收入与社会保障的灰色关联模型.结果表明:土地性收入在所有类型的收入当中与农户总收入的关联度最好,其次是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在社会保障品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来自土地的收益和工资性收益,对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另外,转移性收入也与农民总收入有着较好关联,增加政府对农民的补贴是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对有效保障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我国西部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西部经济落后的现实,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建立,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并针对贫困人口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由于人口众多、财力不足等原因而发展较慢,严重滞后于城镇,农村医疗保障不落实,社会救助制度水平很低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保障统计,至今尚无一套统一、完整的制度方法,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社会保障统计的意义,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统计的原则,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统计调查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 ,对顺利实现我国第三步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并保持社会稳定 ,为此 ,必须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一 ,这是新形势的迫切需要。目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而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 ,是要有一个完善而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否则 ,企业将很…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6 3 8 % ①的农村人口,就此而言,构成我国社会的基础是农村,中国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农村的社会稳定。只有在农村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真正可靠的社会安全网。因此,尽快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保障政策应当面向所有的就业者、各种经济成分和所有就业形式;面向全体公民,包括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乡镇企业职工和农业劳动者。只有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才是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的总称,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内容。建国45年来,上海逐步建立了城镇以高就业为基础、农村以社会救助与集体福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在保证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还是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现就90年代上海社会保障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态势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8.
住房公积金问题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了解决广大职工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社会保障制度。本文阐述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够宽、缴存比例和基数不一、个人缴存额相差悬殊等主要问题,从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意识不强、职工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认识不够等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原因,提出今后应采取加大“扩面”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有效提高增值收益、健全完善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分配格局,给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就是给农民以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的具体体现。因此,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措施:需要对…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我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绿色食品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新亮点。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全面准确地反映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监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快、精、准”的统计信息,积极推进绿色食品大省建设,黑龙江省统计局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经过协商研究,决定从2001年起建立绿色食品全面统计制度。这项制度填补了国内空白。这项制度明确了绿色食品的内涵,规定了统计内容和统计方法。 绿色食品 系指遵…  相似文献   

1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0):122-128
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农民工流动状况专项调查数据,使用递归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来看,老家农村医疗保险显著阻碍了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而老家农村养老保险并没有显著阻碍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第二,从城镇社会保障方面来看,打工地城镇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显著促进了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第三,从同一类别社会保障来看,老家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阻碍程度,高于打工地城镇医疗保险的吸纳程度;打工地城镇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吸纳程度,高于老家农村养老保险的阻碍程度。因此,应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接,并提高农民工的各类社会保障覆盖率,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促进全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在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人群覆盖面较窄,城乡和群体之间待遇差距较大,历史遗留问题未妥善解决等问题。“十二五”时期浙江应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大中城市中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明显优于小城镇和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也明显偏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9年11月12日于上海发布的(2009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表明:2009年小城镇的社会保险覆盖率有明显提升,居民的社保满意度首次超过城市,但社保覆盖率仍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视域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农村人口自由流动成本过高,阻碍了劳动力自由转移,进而影响了农民增收。基于1990—2006年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三者之间的内在机理及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下一期农民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当期收入增长无显著性影响;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但没有发挥其经济推动器的作用,还通过影响劳动力转移的效率,进而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故要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加大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搞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要逐步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以消除农村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社保方面的障碍,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的观点被“民工荒”现象逐步推翻,其诱因是“结构性的不协调”,是制度性歧视抑或是中国的“刘易斯拐点”真的已经到来?为理清这一问题,结合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进行了经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出务工收入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以及农村金融体制和信用制度的改革是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拒绝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一方面,政府在下一步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不能再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及其转移接续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入手,通过建立Panel Data数量关系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受影响程度最大,西部地区最小,但影响效应都是正向的;不同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公平性、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提高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消费支出和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加强劳动统计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社会保障角度看劳动统计 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和安邦兴国的要求,又是"关乎国运,惠及子孙"的大事.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的存在也正是因为生活中存在不稳定的现象。稳定只是社会状态之中的一个特殊状态,而不稳定才是一般的社会状态。农民工的流动是常态,相反城镇中稳定才是就业中的一种特殊状态,如果我们要拿特殊状态下的制度硬套在一般状态下,既让一般状态去适应一种特殊状态下建立的制度,无疑削足适履。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正是因为农民工的收入不稳定、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我们才需要建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金红 《青海统计》2009,(10):13-16
解放六十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全省就建立了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国家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即国家统包统揽的养老保障、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等。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青海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