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留给后人的杰作。文章试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陶渊明所生活年代的经济制度,并由此出发揭示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来学术界对《桃花源记并诗》的关系问题,持有不同看法。雒江生写的《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一文(《文学遗产》1984年四期)认为:“记和诗没有任何联系,是陶渊明在不同时期,不完全相同的写作旨趣下所写的各自成篇的两篇诗文。”雒文褒记而贬诗,并肯定说:“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并诗》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其实主要表现在诗里。正因为这样,我们在评价《桃花源记》时,应该把它与后面的系诗区别开来,分别评论,不应该把诗与记等同,放在一起评价,而降低了记的文学价值。”我不同意上述观点,今谨抒己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解放后,对这篇作品的思想意义的评价,一直存在着重大分歧。本文试图从《归去来兮辞》到《桃花源记》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作中,探讨陶渊明思想的发展过程,谈谈对“桃源理想”的初步看法。一《归去来兮辞》的写作时间是很清楚的。作者在此文的“序”中点明它作于“乙巳岁”,即东晋义熙元年,公元四○五年。《桃花源记》的具体写作时间则是很难确定的。历来学者大都认为它是陶渊明的晚年之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前人多有研究。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笔者经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认为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将这一怪异故事记载下来罢了,因此《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其中之“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亦不宜坐实。而《桃花源记并诗》在历来陶本中“文”、“诗”并载,这种文体特征极有可能受到佛经文体偈颂相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记并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 ,前人多有研究且认识渐趋一致。而有关“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真伪之争论则颇为激烈。通过对当时流传的几种武陵人奇遇故事的比较 ,认为 :陶渊明亦不过如当时之小说家 ,将这一怪异故事记载下来罢了。因此《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 ,其中之“桃花源”这一地理位置亦不宜坐实。而《桃花源记并诗》在历来陶本中“文”、“诗”并载 ,这种文体特征极有可能受到佛经文体偈颂相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晋宋之际,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生活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思想的慧远、周续之、刘遗民、张莱民等交往,也会受其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品,《桃花源记并诗》就是其载体。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他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后来被看成是独立的文章。这篇内容新颖,文学优美的散文佳作,虽只三百多字,却笔简意深,优美如画,饱蘸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陶渊明的时代距今已一千五百多年了,而这篇《桃花源记》至今仍流传不朽,这应该归功于《桃...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记并诗》(以下简称《记并诗》)是陶渊明创作上的一座丰碑,为历代陶学研究者所关注。然而,综合既往的研究,我们却觉得学者们对于《记并诗》在陶渊明思想史上的位置未予注重,同时对《记并诗》在他整个创作中的地位及创作方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谈谈粗浅认识和看法,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9.
1 陶渊明“以诗立言”辨析 /吴国富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 《桃花源记并诗》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张钧、亓心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 宋末爱国士人与陶渊明的深刻共鸣 /李剑峰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 《“快乐”的陶渊明》前言 /(日 )伊藤直哉 ,王淑沅译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5 《陶渊明集全释》序 /(日 )田部井文雄 ,王淑沅译 //九江师专学报一期6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高建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 (社科版 )一期7 陶渊明与后代诗人之关系略论 /高建新 //零陵师专学报一期8 陶渊明《述酒》诗补 :兼论陶渊明在晋宋之际的政治态…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记与诗》(以下简称《记与诗》)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它歌颂了桃源的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生活,被不少人视为乌托邦。然而,作品本身并不是作者随心所欲的任意虚构,而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1.
1、陶渊明对劳动美的艺术表现(万永翔)龙江师专学报一期2、陶渊明思想与诗风新论(侯柯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普宋习俗与陶潜诗文(王贤森)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好读书,不求甚解”之我见──兼论陶渊明读书与诗文创作的关系(沈正申)铁岭师专学根一期5、诗义的喻比创作历程的象征—一陶渊明咏乌新议(沈正申)鞍山社会科学一期6、人生的理想化—一再论陶渊明(蔡阿聪)漳州师院学报一期7、《桃花源记并诗》疑义管窥(袁传渗)安庆师院学报一期8、陶诗:走向成熟的中国诗格:t陶渊明)(沈检江)学习与探索一期9、《陶渊明集》板一个局…  相似文献   

12.
世外桃源     
《阅读与作文》2009,(4):7-8
此语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晋朝的大文学家陶渊明,一生写了许多名著。其中《桃花源记》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写的是一个捕鱼人的奇遇。  相似文献   

13.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及歌行体诗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荣木》诗不应作于陶渊明四十岁时.此诗中所表现的积极进取精神与陶渊明四十岁时的心态不吻合,而且学者对诗中"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理解也有失偏颇.根据古代进学传统和陶渊明的思想发展脉络,《荣木》诗应作于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江州祭酒之前.从题材、主题思想等方面看,《荣木》诗与嵇含《朝生暮落树赋》和《白首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雒江生同志在一九八四年《文学遗产》第四期上发表了《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以下称《略论》)一文,认为如按旧例把《桃花源记》(以下称《记》)和《桃花源诗》(以下称《诗》)放在一起,会影响《记》的文学价值,因为“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主要表现在《诗》里”;此外,《记》和《诗》之间还存在着三个矛盾云云。笔者读后,未能释然,特陈述管见,以就正于作者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的四言诗,约占他全诗总数的五分之一。与其五言诗相比,虽然为数有限,但它却是陶诗不可分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然而今天,人们却大多热衷于对他五言诗及《桃花源记并诗》等的研究和探讨,对其四言诗的研究就比较冷淡。诚然,比较集中地研究他的五言诗是可以的,但也不能顾此失彼。因此,本文想专就陶渊明四言诗的渊源问题作一初探,权作引玉之砖。《诗经》以后,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进行创作的《楚辞》,至汉代又出现了赋体散文,雍雍典雅洋洋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生存存在着物质乃至精神的压力。田子泰自耕自食的居民点对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并诗》有启发。税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但王税异化为盘剥百姓的同义语时,没有存在的必要,陶渊明呼唤着“靡王税”的理想社会。“王税”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王朝的更替没有意义。陶渊明并非晋室忠臣,因为晋室也有盘剥人民的“王税”,陶渊明呼唤没有王税的社会,实际上就是对晋室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关于《桃花源记》所表现的思想,历来倍受争议。有人说它纯属作者的虚构幻想,其实它是有多方面现实渊源的;也有人说《桃花源记》存在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其实作者的怀古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否定;还有人说陶渊明虚构描画出这种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是麻痹人民的革命斗志,引导人们逃避现实,具有消极作用,其实《桃花源诗》(并序)所表现的思想并非要逃避现实,而只是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并表达了普天下劳动人民的共同心愿而已。  相似文献   

19.
庐山脚下的康王谷,以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在陶渊明之前就产生了躲避战乱的文化,由此成为《桃花源记》的原型,并在此后的历史中不断积累着相同主题的文化。这一点对了解《桃花源记》的深刻含义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陶渊明的名、字、号以及《桃花源记》一文的内涵作了详细的考释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