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倪国玉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1-2
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紧密联系的两类社会规范 ,又是治理国家、规范行为的不同方法。只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二者并重 ,才能营造安定团结、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把国家治理好。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提出 ,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贡献 ,对于建设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治国方略的必要性和科学性 ,并对其具体实施途径作了部分探索 相似文献
3.
任丽卿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0(Z1):31-32
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角度,阐明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一方略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长治久安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治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2):10-12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本文对这一重要新观点作了四点探讨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是中国古人安邦治国的一个传统治国思想;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以贯之的治国方略;是克服和弥补法律和道德各自局限性的双向需要;是当前维护和发展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需要从哲理上弄清二者的关系。我们应当从市场经济、思想路线、文化传统、政治优势、道德功能、依法行政等六个方面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需要法治,而且需要德治。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是对党的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8.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军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3):177-178,20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孙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0(6):95-96
本文从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规范人们的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精神文明发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广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30-32
法律与道德虽属两类相对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法治和德治也属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两者的统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两者的统合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基础的全新构架,是在法治主导原则下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玉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56-58
民诉法适用意见第148条与仲裁法第26条存在冲突。适用意见第148条比仲裁法第26条的规定相对合理;但因没有赋予双方当事人合意选择仲裁的权利,适用意见第148条也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李延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37-140
道德法律化,即是将人类的道德、原则、规范铸为法律的过程,同时也是善法由此产生并存在的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法律的本质,并为法治的构成建构了基石。道德法律化可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加强社会制度文明建设,提高社会公民素质,是实现法制化社会的一个前奏曲。我国现行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德、加强职业道德和婚姻家庭道德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还应从时代需要出发,继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试论儒家道德主义的和平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颜世安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5,42(5)
先秦诸子大多反感暴力,倾向和平,他们的看法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以儒家为主的道德主义和平理想和以道家为主的妥协主义和平理想。道德主义和平理想不赞成冲突双方妥协共存,主张道义上正确的一方征服对方。但这种征服不是靠武力,而是靠以德服人,实际上是认为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对立与冲突。儒家主张征服的想法源自西周一元主义政治传统,依靠德性力量的想法源自孔子,二者在孟子处汇合,成为有关征服与非暴力的系统理论。儒家以德服人的思想在近代以来已经被大多数知识分子否弃。 相似文献
14.
周顺忠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6):110-113
“德”、“法”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和价值取向,都起着调整人们行为的作用。在公安队伍管理中,“以德治警”与“依法治警”也具有共同的价值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公安队伍内部管理、使公安队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这一共同目的服务的,二者互补,有利于公安队伍内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为指导 ,分析了“以德治校”的重要性、主要标志 ,论述了“以德治校”的设想 ,其目的是为我国高等学校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龚向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59-62
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律人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国际法律秩序稳定的需要等构成了国际组织承担法律责任的法理依据;国际组织的决议、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司法判例)等是国际组织法律责任制度的主要法律渊源;法律责任一般是由国际组织与其成员国分担的。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到1957年,是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时期,在这短短的八年里,就如何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如何执政等方面,毛泽东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一人公司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司法律制度发展初期 ,受传统的“公司是社团性法人组织”的理论局限 ,一人公司并未被纳入公司法的调整范围。本文一方面承认一人公司现象对传统的公司法理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一人公司在社会现实中广泛存在的必然性。再借鉴世界各国关于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立法 ,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 ,提出应确立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石慧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6):56-60
基于矫正市场失灵等问题,监管制度应运而生,其价值优势是在与诉讼、国有化等方案的比较中得以体现的,这也是监管型国家(政府)崛起的重要原因。建立在法治、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市民社会等制度与社会因子前提下的监管型政府,越发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主要选择模式,法治则是监管制度的内在元素与基本要求。中国监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在方向上是逆向而为的,明显不同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行政法限权式的公法治理与经济法的积极授权式干预成为依靠法治构建监管型政府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责令行为规范普遍存在于现行法律中,责令行为规范可分为司法责令规范和行政责令规范。行政责令规范可进一步分为内部行政责令规范和外部行政责令规范。通过对行政责令行为内涵的考量,可以确立特定的界分基准,将外部责令行为中的处罚性责令行为与命令性责令行为进行明确区分。根据法律规范中“制裁”要素的结构,可将具有行政命令性的责令行为规范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结构类型体现出不同的法律规范功能。现行的行政责令行为规范存在词义界定不明确、结构选用不合理、行为配置不科学等诸多问题,有必要构建典型的行政责令行为规范模型,以推动行政责令法律规范的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