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至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前,为贯彻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并服务于“振兴经济,实现四化”这个中心,将科技文化建设历史地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党和国家科技政策的演进并付诸实施,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科技文化逐渐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由此促进了理性化科学观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
科技无害假设原则是评价科技技术社会价值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在“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前提下,坚持科技无害假设原则,对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确立了一种评价科技社会价值的科学逻辑,确保科技评价良好秩序的建立;保护科技免受无端的指责;确立起科技必要的发展权;提高了怀疑者的责任意识、科技知识水平和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3.
论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的近代科技观是其维新启蒙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康有为提出“以开创之势治天下”的科技启蒙观, 极智极富、争雄竞长的科技比较观, 变法急务、富强至计的科技人才观, 是世界科技革命的第一次巨浪对我国近代历史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出发,探讨了其“科技的社会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指出了这一观点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贯彻运用,旨在使人们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解,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以及科技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从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核心出发,探讨了其“科技的社会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指出了这一观点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贯彻运用,旨在使人们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命题的理解,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以及科技创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提供现实支撑,人文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引领。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又相互促进,它们共同的实践基础是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的切入点。树立正确的科技观与人文观,应从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构建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交融的科技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培养融合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整合必须面对三种历史存在:(1)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整合,在实践中必定更多地是功利导向而不是学理导向;(2)近代以来西方化的实践,对待西方化不能只看其学理上是否合理,更应看其实践上是否可行;(3)“文化大革命”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政治化的科学观,激进的乌托邦理想,民粹主义和集权主义的双重倾向。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科技与文化的整合已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管理的主要手段,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创新发展。围绕科技评价“破四唯”“立新标”,安徽农业大学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评价、同行专家评议、中长周期评价和分类评价机制,营造激励创新、追求科学真理的科研环境,有力推进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  相似文献   

9.
提高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中小学是科技教育的主要阵地,培养和造就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启蒙教育能力的教师是当前中师教育的迫切任务。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上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就以及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来培养中师生的科技意识、科学情操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进而树立献身科学和科技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当代科技革命的背景之下,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深入解剖了当代大学生“工具化的科技观”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同时指出了这一状况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