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经济是全新的经济形态,对当代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网络经济的产生和特点入手,对区域经济系统作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的范围界定,网络经济理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改变和发展,分析了网络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网络经济带给传统经济的影响是空前的,网络经济必将成为传统经济的主体,成为二十一世纪区域经济的主流经济。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明显处于劣势。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形,民族地区应如何认识和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认为有必要采取合理布局,公平竞争,控制差距,有效扶持,理顺体制,扩大开放等综合措施,才能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粤港澳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着重研究港澳在大珠江三角洲的定位:“一国两制”的实施对1997和1999年后粤港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互动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通过营造相对平衡的发展机制,促进新形势下粤港澳经济全面合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它通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经济的腾飞,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文章以区域经济理论为指导,对青海经济的发展问题作了阐释,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亚中心建设与甘肃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中心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空间载体,其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经济辐射力和辐射范围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省会,也是全省最大的经济中心,应该起到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发动机”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兰州市与甘肃省内最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达到7倍之高,居全国之首。本文重点分析了兰州市的工业产业结构,甘肃省及周边各大经济中心的辐射能力和范围;从区划形状、产业影响力、经济中心辐射范围等三个方面剖析了甘肃省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加强甘肃省省际边界地区经济亚中心的建设来带动甘肃省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进而促进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网络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企业与市场二分结构的实质,但网络的锲入却在一定程度上细分了原有结构,使交易关系更为复杂;在网络的作用下,企业边界分裂为组织边界和市场边界两重形式,其在网络效应和企业组织构造转变的共同作用下发生逆向移动;两重边界的确定,最终取决于交易成本的比较,这也是网络经济下不同企业形态存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的角度,国民经济的整体系统是由不同的“区域经济”构成。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总是在区域经济的分工、互补、互动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区域经济”是否协调是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产业转移、技术扩散、知识扩散和公共资源四个正外部性作用入手,分析发展正外部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经济的经济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诞生,人们开始关注网络经济这一新概念,从各种角度对它进行探讨、研究。有人认为,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延续;也有人认为网络经济就是信息经济的核心;还有人认为网络经济的本质是数字经济。而对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和经济理论,也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对网络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能够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的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网络财务应运而生。作者就网络财务的有关概念、实施技术、管理方式、人员要求以及安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屏蔽效应是指阻碍空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效应。地方政府追求行政区域边界内利益最大化,使得边界屏蔽效应成为长三角区域实现经济转型的最大障碍。进入21世纪,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边界屏蔽效应突显,因此,要突破省市行政管理为主体的经济规划体系、公路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边界屏蔽效应的束缚,真正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就必须引入区域经济规划、路联网、社联网等制度创新协调机制,为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比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及非均衡协调发展3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现,新时期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更具有全局性、协调性和互补性,坚持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论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思路,提出了经济协调发展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国家宏观控调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安徽省统计年鉴,归纳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认为资源禀赋、地理空间位置、初期经济差异是其主要成因。据此,提出安徽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一是坚持适度倾斜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二是加强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三是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理论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极化效应"的作用远大于"扩散效应".因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将趋向扩大而不是缩小.只有在政府采取恰当和有利的政策手段之后,才能使区域差距趋于缩小.因而现阶段,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政府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建国之初,山东经济就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40年,这个问题有所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而且部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马太效应。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从政策设计、产业选择、人才配置等方面入手,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力争2035年之前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缩至合理范围,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小欧盟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顺利进行,欧盟积极实施区域政策,在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促进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就业、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研究和借鉴欧盟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武汉城市圈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层面推进国土开发格局优化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差异分解中把河北省划分为环首都经济圈、冀东沿海经济带和冀中南经济区三大区域。利用Theil指数方法测度了20002011年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变动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区际经济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快速增加,但区内经济差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并从效率和公平的视角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河北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认为应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区域主体广泛参与、出台配套法规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法律保障、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建立区别对待的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及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政策措施推进河北省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网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并对网络经济对我国政府行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网络经济环境下,政府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进行政府规制创新,以促进我国网络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经济性规制以及社会性规制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10年来宁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空间和速度变化特征,划分了区域经济发展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可知,宁夏北部川区和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宁夏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宁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从城市化与人均GDP、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等3个方面对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市化与以人均GDP为标准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与工业化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而与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与第三产业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