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传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到底是否李白所作?历代以还,未有定论,但又都归于李白名下。其实,我们只要对现在已经掌握的资料进行剖析,就可以发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李白。至于作者究竟是谁?在没有取得确切的证据之前,似乎还是不作定论为好。  相似文献   

2.
李白《关山月》诗之源流所自,《李白乐府探源》一文曾作过探讨,谓此诗乃“拟齐梁体”,且举齐梁诗人所作《关山月》诗句数例为证。本文则进一步认为,《李白乐府探源》所举之例,可视为李白《关山月》诗之远源;而其近源,当为初唐诗人崔融之《关山月》。为了便于说明问题,现将两诗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白《送友人》之"友人"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名诗《送友人》之"友人"为谁,学界至今不得其解。从种种资料来看,"友人"实为范崇凯。范崇凯是唐玄宗开元四年状元,后应诏作《花萼楼赋》,为天下第一。李白此诗,盖是他15岁时在蜀中送别范崇凯赴长安赶考前之作。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今传范崇凯所作的《花萼楼赋》并《序》,并非范氏所为,而是高盖之作。  相似文献   

4.
《上李邕》一诗,是李白诗中的著名篇章,对研究李白的性格、思想及其艺术风格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这首诗的系年却大成问题。大多数李白研究家,都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初赐金还山后游齐州谒见北海太守李邕时所作。但细考此诗,觉得系在天宝年间,却有不少问题无法解释。全诗不长,录于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相似文献   

5.
今存李白长短句,据林大椿先生《唐五代词》辑有十五首。其中《清平调》三首,乃李白所作,其余如《桂殿秋》二首,《清平乐》五首,《连理枝》一首,《菩萨蛮》中之二首,共十首,乃后人渗入之膺作。而《菩萨蛮》(平林漠漠)《忆秦娥》(箫声咽)等两首则存疑未决,而且自古争议不休。然李阳冰为李白诗文作序时也说“当时著作,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可知李白诗文自唐代就已散失不少。再加上年代既久,转相传抄,真膺相混,或又于有意无意中,托名流传,  相似文献   

6.
李白《早发白帝城》一诗,流传千古,脍炙人口。但是,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很不一致。到目前为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种观点:(1) 王瑶在《李白》中认为是李白二十五岁的时候,“出蜀途中离开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到江陵时作的。”(2) 朱东润在他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说:“唐肃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长  相似文献   

7.
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秦观《好事近:梦中作》毛水清同志在《瘴雨海棠写归魂——谈宋代词人秦观在广西》(载《学术论坛》1982年第三期)一文中,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放归途中在藤州所作。醉中有欢喜,是真醉。整首词,除了最后两句  相似文献   

8.
《大招》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大招》的作者就是景差,此篇当为景差因顷襄王射兕受惊失魂卧病而作的招魂之词。其创作时间当在顷襄王卧病不久的春天,比宋玉作《招魂》要早、“大招”之被命名为“大”,是因为此篇曾被误认为屈原所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研究》八二年第二期载刘友竹先生《李白的生地是“条支”》一文,确认李白的生地是条支,即“今阿富汗中都一带,其治所就是昔之鹤悉那,今之加兹尼。”我认为刘先生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李白生地问题的研究上是一个新的突破,不失为一家之言。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作者在论证这个观点时,不但从有关记载的原资料入手,引证、分析、推理、断定,而且还就李白有关诗章进行旁证,极有说服力地告诉读者:“李白的某些作品有助于使这个论点得以成立。”最近,我正翻阅李白全集,觉得除文中引《江西送友人之罗浮》、《千里思》、《赠崔郎申宗之》三首诗外,有一首也可以旁证李白的生地是条支。现录之于下:“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  相似文献   

10.
<正> 李白集中,现存有酬赠崔侍御诗十一首,除了两首之外,其余都是在金陵一带写的。这些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李白的行踪、生活和思想,应予注意,这样就必然会牵涉到对崔侍御其人的研究。李白有《酬崔侍御》一诗: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今本李白集在此诗前附有一首《赠李十二》诗: 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诗题下注明作者是“摄监察御史崔成甫”。李白还有《〈泽畔吟〉序》一篇。文曰: 《泽畔吟》者,逐臣崔公之所作也。公代业文宗,早茂才秀。起家校书蓬山,再尉关辅,中佐于宪车,因贬湘阴。从宦二十有八载,而官未登于郎署,何遇时而不偶耶?  相似文献   

11.
李白《蜀道难》的“兴寄”,前人多加探索,以至穿凿过深,异说纷纭,写作年代也难于确定。其实如果披开无根无据的迷雾,《蜀道难》的兴寄、写作时间、写作特点等,都是可以阐明的。总括前人旧解,大约有这样几种说法:范摅《云溪友议》认为是为了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而作;洪驹父《诗话》则以为李白自蜀至长安,曾将《蜀道难》诗贽见贺知章,又曾见李集一本,下注“讽章仇兼琼也”,因此是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的;肖士(?)注则认为是讽刺玄宗逃入蜀的失计的。但他们都不是从诗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而是凭一些想象和猜测。特别是肖士(?)竟把诗中“问君西游几时还”的“君”字,解释为指唐玄宗,实在是一种不合情理的武断。我们说严武镇蜀,想要危害房琯与杜甫,这是无中生有的推测,而当时李白流放夜郎,也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又据范传正《李公新墓碑》,说贺知章所称道的是李白的《乌栖曲》,而不是《蜀道难》,则《本事诗》、  相似文献   

12.
对于《后出师表》 ,自清朝以来有部分史学家认为其风格与语调都与前表有较大差异 ,所以不是诸葛亮所作 ,而是他人伪作。笔者对其内容及产生背景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参考前辈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 ,认为《后表》确为诸葛亮所作  相似文献   

13.
杂剧《真傀儡》非王衡所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傀儡》的作者,有三说:王衡;无名氏;陈继儒,一般都认为是王衡所作。其实,这还有进一步查考的必要。沈德符在《顾曲杂言》“杂剧”中明确指出,《真傀儡》是王衡所作。沈氏与王衡、陈继儒是同时代人,按理说,这个记载是比较可靠的。奇怪的是,崇祯初沈泰编辑《盛明杂剧》,收录  相似文献   

14.
王越与《满江红》词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邓广铭同志《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在《文史哲》发表后,博得海内外的好评,对《满江红》词是否为岳飞所作的怀疑,基本上可打消了。但文中对王越是什么人?为什么他跟《满江红》词无关?论证还不够充分,我想作些补充。六十年代初,夏承焘同志写了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我曾提出不同意见。夏承焘同志又写了《再谈岳飞满江红词》(见1962年10月21日《浙江日报》),作了答辨。他说:“我写《岳飞满江红词考辨》那篇小文,最初是受余嘉锡教授《四库提要辨正》的启发;后来捡得《明史》弘治十一年王越在贺兰山大破鞑靼族的记载,和岳飞《满江红》出现的年代只相差四年,触悟这两者可能会有关系。”那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夏承焘同志说:“这是明代汉族在贺兰山抵抗鞑靼族的第一回胜仗,其时间就在赵宽写这首《满江红》  相似文献   

15.
《九章》可算得是屈原诸作之中疑点最多的诗篇了。笔者确信,在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反证《九章》中一螳作品非屈原所作时,我们还是应该将《九章》作为屈原创作的一组诗加以处矾。特别是当我们从某个角度发现《九章》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又与公认为屈原所作的《离骚》有着某种必然联系时,我们就更有理由将《九章》看作是屈原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现行《辞海》对"继室"一词的解释是不周严的。作者引用《左传》、《史记》以及《公羊传》、《谷梁传》等文献中的众多资料,对"继室"一词的内涵作了重新的界定。作者认为,由于"继室"一词的意义涉及到作为继室的女子的地位、继室儿子的继承权、古代继承法等问题,所以,正确理解它的含义,对研究古代政治制度中某些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宋代以前,人们对《渔父》的著作权从未提出过怀疑。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云:“《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间,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然明代张京元(《删注楚辞》)以后的注家却有人开始对其著作权问题提出怀疑。他们认为《渔父》非屈原所作,或为宋玉、景差等楚人所为,或为汉人伪作(如清代崔述《考古续说·观书余论》及胡适《读楚辞》和陆侃如等)。马茂元先生主编的《楚辞注释》亦认为“本篇是楚人悼念屈原之作。”  相似文献   

18.
李白《蜀道难》创作意图是什么?这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桩聚讼纷纭的疑案。或谓“罪严武、危房杜”;或谓“讽玄宗幸蜀”;或谓“讽章仇兼琼”;或谓模拟乐府旧题,纯山水之作;或谓送友人入蜀;然而,此五种影响最大的说法亦各有其不妥之处。兹分别驳论于下: 一 (一)“罪严武、危房杜”说。唐李绰《尚书故实》:“《蜀道难》,李白罪严武也。”唐范摅《云溪友议》说:“李太白作《蜀道难》乃为房杜危之也……。”《新唐书·严武传》和《韦皋传》、宋钱易《南部新书》等都认为:杜甫晚年和房琯同为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僚,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深恐杜、房遭难,作《蜀道难》劝其离蜀避难。但是,《蜀道难》最早见于《河岳英灵集》。殷璠作序云此集的收诗年限“终癸已”(天宝十二载)。唐时日本人遍照金刚在《文镜秘府论》南卷引殷序也作“终癸巳”。《文苑英华》和《全唐文》所载是“终乙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及《庄子》中相关文章中的"齐物论"思想出发,考察李白对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接受及"齐物论"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李白的"人生如梦"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肯定与"齐物论";李白的万物平等思想与"齐物论"。总之,庄子的齐物、齐论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思想,成为李白思考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认知途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李白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0.
《蜀道难》是李白诗作中的名篇。对于李白为何写这首诗的问题,自中唐以来,众多的学者各持己见,迄无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罪严武”说、“讽章仇兼琼”说、“刺玄宗幸蜀”说和“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说这四种观点。无论哪一种观点,几乎都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写于秦地的作品。但是,这种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弄清了这首诗究竟写于何时何地,对于“为何而写”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拙文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切望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