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所有制将经历哪些阶段,采取哪些具体的形式,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特性将有什么样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五性”,是指它的必然性、长期性、复杂性、优越性和,曲折性。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矛盾运动,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一切其他社会一样,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曾经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关系,采取社会所有制形式。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谈到的这种所有制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按劳分配,没有商品货币关系,消灭了剥削和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对社会所有制的基本点也作了论述。他们所论证的社会所有制关系,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资本主义化为前提条件的。在这个基础上所建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成熟的或者叫做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没有一个具备了这样成熟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大家所熟悉的、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西欧、北美那些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发展,他们甚至点出了英、美、法、德四国首先和同时向社会主义过渡。“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69页)。其…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是否需要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科学的经营管理经验来建设社会主义,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论述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这样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要运用人类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所取得的一切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和经验。这是从知识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上讲的,并不是具体指从资本主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争论.笔者认为,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在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所建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占有社会化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可以有国有、社会资本控股的混合经济、劳动者股份所有、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宋养琰同志说:“计划经济的科学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首先予以论证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以前的一切社会里,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或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是无法正确地去认识和利用客观一切规律的。一切规律支配着人,奴役着人,人成了规律的‘奴隶’。当他们谈到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时,认为到了那时,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过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实行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没有商品制度、货币交换,没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胜利后,摆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找到一条使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直至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于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从未提出也不可能提出具体的纲领、方法、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时候,或在与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进行讨论时描述过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轮廓。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因而他们认为;在未来社会里生产资料将实行全社会共同占有,在此基础上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和按劳分配;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和计划经济,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指出落后国家也有可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一方面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这种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通过实践的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给这道历史难题下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