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任书记陈延年同志牺牲日期的问题,在一般书刊中均误为1927年7月4日。为此,我们曾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的杨虎致吴稚晖亲笔函件,在《学术月刊》1983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叙述陈延年牺牲日期的短文,认为陈被害日期应在1927年7月2日之前,并指出这些书刊作者们都是根据上海《申报》1927年7月5日登出陈被害的消息加以推断从而误认为前此一天的7月4日是陈延年同志被秘密杀害的日期。当时我们由于掌握的资料尚不足,因而无法确定陈被害的日期是哪一天。最近,我们又发现了新的资料,不但可以补充我们前文的不足,而且完全可  相似文献   

2.
近年出版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在论及茅盾的文学创作时,有编著者认定茅盾创作于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八年六月的处女作、成名作《蚀》,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三部曲,并给予历史的评价。比如黄修己主编的中央电大教本《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出版)认为:“他(茅盾)不仅开了‘幻灭’主题的先河,而且还是三部曲形式的首创者。”(见该书第二百二十二页)专门研究茅盾的叶子铭在他  相似文献   

3.
《江汉论坛》一九八一年第三期,刊载了宋镜明、刘捷撰写的《李达年表》,这对于研究李达同志的生平和思想,是很有益的。但该文中有几处与事实有出入,特辨正如下: (一)第四十二页中,“回国后,同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的上海发起组”。据笔者目前发现的史料,施存统(即施复亮)已于一九二○年六月去日本。施自己曾回忆:“我于一九二○年六月二十日去东京”(《一大前后》二册第34页)。而李达是一九二○年八月初回国的。  相似文献   

4.
邓啸林同志来稿对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三校合编的《鲁迅年谱》中的所谓鲁迅“通过”高尔基寄给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一封信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 《鲁迅年谱》在关于一九二七年里,这样写道:“同年致北方俄罗斯民族合唱团信:‘你们热情洋溢的歌声飞越万里,给中国无线电听众留下了美好的、难忘的印象。现通过高尔基同志寄给你们几首有谱的中国民歌,以表示崇高的敬意与谢忱。’……(见‘北国妇女的歌声”载中文版《苏联妇女》1961年第二期)”(《鲁迅年谱》上册,第372页)  相似文献   

5.
九月二日下午一时十五分在上海逝世的李亚农同志,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李亚农同志于一九○六年六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一九一六年赴日本学习,一九二七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九年在日本被捕,入狱三年,失去与党的联系。一九三三年回国后任中法大学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一年冬由上海赴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新四军军部。一九四二年重新入党。历任新四军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华东研究院院长。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  相似文献   

6.
关于彭湃同志的牺牲日期,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有许多同志认为是八月三十一日(1929年)。如,1959年出版的侯枫《彭湃烈士传略》写道,“彭湃终于在一九二九年八月三十一日,由国民党反动头子蒋介石下令,被枪杀于伪龙华警备司令部”。该作者1978年10月出版的增订本《彭湃》中仍用此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革命烈士诗抄》中称,彭湃“1929年8月在上海被捕,8月31日在龙华被害。”《人民日报》1978年8月31日《不废江河万古流》文中说,“今年8月31日,”是“彭湃烈士就义纪念日”。《解放军报》1977年11月8月《缅怀彭湃烈士光辉战斗的一生》文中说,“8月31日,彭湃同志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也有不少同志认为彭湃牺牲的日期是8月30日。华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11月出版的《华南革命史迹》(一)书中“彭湃同志史略”一文写道,“8月30日由汉奸卖国贼中国人民刽子手蒋介石下令,枪杀彭湃同志于龙华警备司令部。”《南方日报》1978年11月15日《宁死不屈浩气长存》文中说,“彭湃同志坚持斗争到生命最后一息,终于在8月30日这一  相似文献   

7.
读《天津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董振修同志《关于于方舟、李培良同志生卒时间的考证》后,我认为对于于方舟烈士的生卒时间还应进行再考证。 董振修同志从《马千里日记》(1920年4月10日)“八月二十二(日)生”而导出“于方舟同志的生日应为1900年9月15日”。根据《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恰闰八月,故于方舟的生日还有闰八月二十二日(1900年10月15日)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戈公振先生,究竟卒于何时,其说法不一。戈宝权同志发表在1979年第4期《新闻战线》的《邹韬奋和戈公振》一文中说:“家叔(即戈公振)立即由莫斯科启程,经海参崴乘船回国,在十月十五日(一九三五年)到达上海,旋即因病于十月二十四日逝世”。许涤新同志在其新作《百年心声》(1979年3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一书第256页上写道:“同年(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名记者戈公振病卒;临死时断断续续发出‘我是中国人’的呼声。”  相似文献   

9.
孙蕡的卒年     
孙蕡字仲衍,号西庵,广东顺德人。《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3月第1版第253页)说:他的卒年是公元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此说不知何据? 孙蕡,《明史》有传,见卷285《文苑传》,他死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898年)的“蓝玉之狱”中。洪武二十二年,蓝玉督修四川城池(见《明史》卷132《蓝玉传》),时“蓝玉之狱”未兴。  相似文献   

10.
莫斯科1958年出版《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选收的《没有地址的信》关于达尔文的“对立的原理”的注释(俄文版第297页第1条注释),根据曹葆华同志1964年的翻译和三联书店编辑部校订(见《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单行本第20页第13条注释),我们照录在兹:  相似文献   

11.
李步楼同志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见1981年4月9日《光明日报》第4版)一文中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不在于用不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而在于感性认识没有抓住事物  相似文献   

12.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79年版)在介绍徐其虚时说:“1928年冬,被派往商(城)南地区,协同周维炯等领导商南起义。1929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师党代表,领导部队开展武装斗争,开辟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同年8月,在商城班竹园(今属安徽金寨)牺牲。”(见《辞海》第1837页)其中,关于徐其虚“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师党代表”的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丁帆同志《论茅盾早期的短篇小说》(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一期)认为《自杀》连同《创造》“是在上海写成”;无独有偶,叶子铭同志的《茅盾的第一个短篇集——[野蔷薇]》一文(《书林》1981年第三期)也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14.
通常对孔子“三十而立”有两种解释:一以为立于办教育,一以为立于礼。刘蔚华同志主前者(见《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宋敏同志主后者(见《孔子“三十而立”非“立于办教育”》,《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4期)。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的七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云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一首流传颇广的诗歌 ,曾被选入中小学课本。但长期以来 ,人们对其中的“六月中”一词往往不加注 ,甚至有误解。例如《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 ,中华书局196 2年版 ;又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新 1版 ,均为第 14 3页 )中选此诗而对“六月中”没有加注。又如《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年版 ,第 10 88~ 10 99页 )中陈志明先生撰文 :“诗人的原意是想说 ,满湖莲叶荷花的景色为六月所独具。但六月属夏 ,‘六月中’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秘书长人选,目前记载不一,或称周恩来(见中共中央党校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史稿》第一分册第227页),或称李维汉(见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第171页)。实际上第五届中央秘书长屡经更迭,并非先后一人。蔡和森在大革命失败不久撰写的《党的机会主义史》明确提到:中国共产党五届一中全会以周恩来为中央秘书长。但周恩来先是因事未到,继而改任军委书记,因此,中央秘书长一职其始就由蔡和森代理。蔡和森在“五大”前由苏联回国,脱离国内实际工作一年半。“事情又不熟悉”,更重要的是他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尖锐对立,不久即被免去代理秘书长职务。“大约是六月廿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中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历史规律是人们行动的合力。苏联学者库利科夫认为: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大量行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这些行动的合力(见《哲学译丛》1983年第6期,第3页)。国内学者中也有人认为,社会历史规律表现为由无数个人错综交叉的力量所组成的一丛平行四边形的合力(见《规律论》华岗著,第452~453页)。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河南省罗山县涩港公社群众,在扒房时发现一张油印的保存尚好、字迹清晰的,由贺龙、周逸群同志签署的布告。 这是一九二七年五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五师在河南信阳至武胜关一带颁发的布告。 为什么在这时颁发这样一张布告呢?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九日,武汉革命政府在武昌举行了第二次北伐师誓大会,宣布继续进行北伐。 五月份,北伐军将进军郑州、开封时,武胜关至信阳一带的红枪会,经常出来骚扰破坏。红枪会是国民党西山会议派姓刘的所组织的,时时破坏交通,以致火车不能畅行。那时,一方面要派军队保护,一方面靠铁路工人修复。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日武汉革命政府的《民国日报》写道:  相似文献   

19.
在《水浒》版本史上,“武定板”占有重要地位。若问:“武定板”的名称从何而来?研究者的回答,还司以讨论。戴不凡同志回答说:“洪熙皇帝晋封他岳父郭铭为武定侯。——《水浒传》的‘武定板’名称就是打从这里来的。(见《小说见闻录》第113页——114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版)。此一说法,令人费解。为何一定要将“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吴禄贞留日毕业回国的时间的认定,一直有分歧,概括起来不过两种:一种是说1901年(《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第257页).另一种是1902年(《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第598页).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史实.要搞清吴毕业回国的时间,先得确定他出国的时间.关于出国的时间有1898年与1899年两说,吴忠亚在《吴禄贞与辛亥革命》一文中说吴禄贞是1899年东渡日本的(《武汉文史资料》第四辑,第76页);据日本学者夏藤惠秀著《中国人留学日本史》附录三表1知: 1898年中国留日的只有18人,1899年则有207人,而与吴一起出国留日者仅湖北一省就有20人(见《湖北文史资科》第二辑,第60页).据此可确定:吴出国是1899年.吴留日是准备进陆军士官学校,此校学制为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