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今隐喻理解理论中,各种理论都或明确或暗含地提涉到了"联想机制"的作用,认为人的联想思维是通过已知事物认识新事物的桥梁。本文将结合常规联想和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来分析隐喻的理解过程。这一机制说明了常规联想作为一种认知范式对于人们认知的重要性;它和最佳关联构成了人们认知隐喻的常项。另外,本文还就隐喻理解所牵涉的其他方面做了些探讨,包括语境、相似性和可适用性等;指出相似性是隐喻理解后的产物,可适用性才是隐喻理解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了分析,运用描述和阐释手段着重介绍了隐喻的工作机制;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一个听者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新假设寻找最佳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是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工具,更是不同语境间的互动。在关联理论下,认知主体对隐喻含义的构建和理解离不开认知语境。认知主体须根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对各种纷繁复杂的认知语境信息进行假设、推理、解码和激活,最终正确理解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4.
隐喻现象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因为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根据Sm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来分析隐喻的理解,揭示了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隐喻和语境进行了阐述,提出隐喻是正常语言交际的一部分,隐喻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或通过语境的补充和扩展寻求事件之间的关联,获得最佳理解效果的一个过程。在交际中,人们根据人类的认知假设去理解话语,如果说话人或作者提到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读者或听者需要积极寻找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关联,然后在其共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推理,最后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对隐喻和认知语境进行阐述。认知语境是识别和理解隐喻的依据和过程,隐喻的理解和接受,就是听话人通过认知语境将接收话语建立在认知假设,然后进行关联、激活、选择、推理,最终获得隐喻的会话含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隐喻的语用和认知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会话含意理论对隐喻语用分析的局限入手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解读进行探讨 ,可以发现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以共有认知心理为前提的明示 -推理过程 ,听话人通过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获取语境效果来对隐喻作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关联理论为背景,介绍了关联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要素,即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和最佳关联,并分别以这三个要素为侧重点,从认知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话语是如何在认知语境中通过明示-推理过程找到最佳关联的.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对人类的交际行为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其关于话语理解的论述同样适用于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语境效果、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等主要概念对相声言语幽默的理解和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相声幽默言语是一种特殊的最佳关联性话语,对其的深入理解离不开特定的认知语境和语境效果的层层递进,同时也是一个最大关联向最佳关联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是对福多知觉模块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传统隐喻和现代隐喻认知角度,论证了对隐喻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修辞语义解码过程,还是在最佳相关原则指导下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隐喻语义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是一种有关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该理论关于交际过程中的推理特征、动态的认知语境观以及话语的最佳关联性的阐述,对交际过程中正确理解话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集中于幽默言语本质研究的诸多理论在阐释幽默产生和消解的底层认知运作机制时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而两大认知理论——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给言语幽默解读的心理过程提供了较好的认知模型。关联理论认为对幽默言语理解的心理认知机制来自于寻求幽默的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及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反差。概念整合理论从心理空间映射的角度解释了幽默言语的解读过程还牵涉到概念合成和层创结构。研究表明,两大理论具有互补性,二者的理论整合可以更好地揭示幽默效应的认知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隐喻的理解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不仅要从其本质入手,而且要结合人的认知能力、隐喻本身的非对称性等来考察隐喻的意义.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出发,在动态语境中对隐喻作出阐释,揭示隐喻理解的本质,为隐喻的理解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语言.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依据关联理论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更好地顾及读者的认知,达到翻译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西方影响很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众所周知,由于文化的差异,隐喻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因而翻译时很难处理得当,文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的阐释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极具语用价值 ,但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关联理论能有效阐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和心理机制。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之间的信息差 ,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平衡度 ,尤其是认知语境的补足与扩充是理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