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理论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的观点,揭示了概念隐喻与隐喻性语言的区别。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讨概念隐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希望对学习者和教师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中死亡隐喻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本文试图对中英死亡隐喻语句进行归类、比较,并寻求隐喻性思维的跨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3.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汉语成语作为隐喻性语言,应该也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有人认为成语的意义是随机的,而Lakoff认为成语的意义并非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用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的文章很少,汉语成语的研究大都关注跨文化的相似与区别。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阐明分析某些汉语成语意义与概念隐喻的关系,部分成语是有理据的,其意义是由普遍存在的并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概念隐喻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概念域之间的映射是概念系统的一个固定部分。人们用具体的概念去理解抽象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概念隐喻理解模型认为,长时记忆中的概念隐喻对隐喻理解起重要作用。Glucksberg与Keysar(1990)提出的范畴包容模型认为,XisaY形式的隐喻是直接被理解为范畴包容性断言,本体x被归于一个以喻体Y为典型成员的临时范畴。文章通过分析两个模型的实验证据,提出概念隐喻理论是一个隐喻解释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隐喻的系统性,而范畴包容模型是一个隐喻理解模型,反映了隐喻理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近年来汉语教育类演讲词为语料,分析与探究概念隐喻在教育类语篇中的运用情况。研究表明,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教育类语篇中,且隐喻模式具有多样性特征。对概念隐喻及其功能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整体语篇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德国社会语言学家Schn对隐喻的概念、产生过程、隐喻的认知与社会功能等方面的研究独辟蹊径。鉴于国内外对该理论评介和发展的文献有限,本文对该理论从隐喻的本质和类别、隐喻的功能两个方面作系统评述,并结合与概念隐喻理论的对比分析指出该理论的创新与局限,以期对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核心的认知隐喻研究的纵深发展与实证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概念隐喻与人类所使用的语言之间关系密切,所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现代语言学语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容器隐喻则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性隐喻。本文主要将英语中的容器隐喻进行分类,意在分析各种容器隐喻意义形成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大量地存在于经济语篇中。通过调查来源于英汉经济语篇中的隐喻表达式,发现在三类概念隐喻中,空间隐喻、本体隐喻、特别是结构隐喻成为理解抽象经济概念和现象的主要机制。同时从社会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在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系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汉语蕴含丰富的隐喻,其中谚语更是突出。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侧重分析汉语谚语的隐喻特点和谚语隐喻同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分析谚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籍此揭示汉语谚语的隐喻结构和内容特点及其与概念隐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0.
隐喻汉英翻译要求译者使用符合目的语社团社会文化特点的始发概念域的具体概念,来映射原语隐喻中的抽象概念,再现原语的隐喻意义和隐喻表达形式。事实上,现在一些汉英隐喻译文往往忽视隐喻的思维映射,不能接通汉英隐喻喻体意象,为此,要从转换喻体、直译喻体与增加释义、扩展隐喻与补出寓意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原文喻体寓意与译文喻体寓意映射的对接。  相似文献   

11.
隐喻无处不在,既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又深植于人类的概念系统中。隐喻作为一种概念认知模式,具有系统性,具有隐喻映现。就经济话题来看,其概念隐喻是从语言中显现的,分析概念隐喻可以揭示隐喻语言的普通性和概念隐喻的存在,进而,认识概念隐喻映现又有助于人们理解经济话语,可见其重要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2.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对于语言系统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Life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概念隐喻与其隐喻表达之间的系统性、相同目标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以及相同源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3方面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3.
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认为概念隐喻不仅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之中;它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主要分为四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管道隐喻。大量的英汉日常表达式说明,概念隐喻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或不同意义之间关联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另外,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许多常规性习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诗性隐喻有别于常规隐喻,大多属于创新性隐喻。由于诗性隐喻的超常规性,它们的理解就需要借助较为复杂的多空间投射机制。Fauconnier&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是能够解读诗性隐喻等诸多语言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模式。文章利用概念整合网络分别解析了与文学、幽默、政治、诗歌相关联的诗性隐喻,对其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将其认知过程动态性地展示出来,以期论证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诗性隐喻认知阐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及莱文森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能够进一步弄清人类是如何将自身对空间方位的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样,傣族在其认知活动中,首先通过感知觉的感知能力学会了空间定位,使用方位词,对空间概念化,随后又将大脑中业已概念化的空间方位隐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适合其他语义域。具体说来,就是将空间方位隐喻中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远近、高低等具体空间方位投射于情绪、行为、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内容(如人生观、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隐喻来表达和传承。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概念隐喻,且自成体系。通过分析比较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的异同,进一步阐明概念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和中英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在概念隐喻指导下,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者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理解抽象概念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英语中,隐喻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归纳常见的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隐喻的跨文化研究,语言隐喻的固定搭配,基于体裁的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以莱考夫等人的当代隐喻论为基础,介绍了语言认知的重要性,并以“水”的认知为例分析了隐喻的普遍性。根据水的流动性,概括提炼了四个共同的概念隐喻并进行讨论,丰富了语言和思维微观层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隐喻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人类的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政治语篇中用以说服群众,引起共鸣,从而达到服从自己的功效。国内外学者已对西方政治语篇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概念隐喻,通过对文章中概念隐喻的分类和功能分析,探讨政治隐喻与时代和国家所处环境的关系,从分析时代和国家所处环境的变化中探究政治隐喻在语篇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英汉语言中,有关时间概念隐喻及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来源于中英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分析这些差异及其文化背景对促进英语学习与研究及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