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异性作为优秀创作主体不可缺少的心理特性是由创作的特殊性决定的.任何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求异,作家求异心理越强,写的作品越出色,求异方能出新,求异还要合理,要注意开创有利于求异的好环境.成为优秀作家的心理特质就是多情,情感对于艺术创作具有动力性,必须要有情感经验凝结成的主体图式,才能唤起情感反应,没有感情的作用,客观事物的特征就不可能转化为形象胚胎,而造就作家多情的心理特质的最大因素是广历.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一生历经两次放逐,即大陆——台湾——美国,加之聂华苓经历复杂、生存艰难,个人的心理体验较之一般放逐者更为苦难,故而笔触所及颇能代表移民者生活情状和感情历程。在作者一生创作里,放逐与回归的主题概括了聂华苓创作全部内涵。作家的情绪化体验说明,文学研究不但要观照形成作家主观情感和心理特征的社会性因素,如历史背景;而且也要重视作家的情感特征对创作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童年经验作为作家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是包罗万象的,而父母印象、故乡记忆、童真感受是其中的主要成份。它们作为基调和底色参与作家的审美心理建构;成为作家审美心理建构的最初动因。文学创作则是作家童年经验的重塑或变形,童年经验在创作中的重塑和变形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童过经验溶入日后的人生经验并以“直接的形式”进入创作,成为一种叙事策略,另一种则是化作一种精神、一种情感或情绪以隐约可见的方式进入创作。  相似文献   

4.
创作心理距离与沈从文的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作心理距离"极大地影响着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不同情势下的创作的思想情感内容及其相应的艺术表达方式。本文从此角度入手,将沈从文小说早期与后期、都市题材与湘西题材之作在纵比和横比中进行心理探索和审视。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一位非常注重情感的作家,他的创作心理中的诸多因素总是伴随着情感的运动而发挥其审美效应的。尽管他的创作中的情感世界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去认真加以审视,我们还是能够理出一条贯串始终的情感发展线索的。我认为,他解放前的小说创  相似文献   

6.
“发愤说”中的“愤”在唐代以前专指作家创作前情感郁结于心的憋闷心理状态,这种状态既可由愤怒等否定性情感引起,也可由创作主体极度快乐的情绪造成;“发愤”则是指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来解除郁积在内心的憋闷情绪。“发愤说”很好地解释了作家进入正式创作前创作动力之所由的问题。“发愤说”滥觞于先秦的屈原,历经汉代的《淮南子》;司马迁、王逸的发展,降及有唐,孔颖达、韩愈等对其进行了新的诠释,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7.
李光洙和川端康成均为具有穿透女性心理并准确捕捉女性意识及情感之能力的大家,塑造出一系列动人的女性形象。他们的文学在本民族由近代到现代的过渡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各自的文学史上占据显赫地位。但是这些妩媚的女性形象背后却是两位作家相似的童年遭遇和受伤的初恋及基于此的创作情结。当然,不同的时代课题和作家个性、传统文化基因的干预迫使他们的文学最终演绎出异样的情态。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可探寻作家的创作心理并解析两位作家晦涩复杂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8.
从性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沈从文生平事迹、《水云》《老伴》等创作谈、散文作品及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剖析,就可以发现:《边城》情感机制的形成,是由生活中三个"偶然"(作家所指称的年轻姑娘)引起作家的"性幻想",并引起其"性记忆",从而生成和坠入"乡下女孩子"即线铺女"那种纷乱情感";从而确认这部小说创作的一个隐秘的、深层的心理动因,是关于作家青少年时代爱情生活的一个深刻记忆。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人类的全部创作活动,都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人的情感是艺术创作(包括欣赏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内在动力机制.文艺创作总是以情感为创作的动力,激发创作冲动、工作热情;作家也往往总是以情感作为创作的重要内涵,来营建自己的作品;而欣赏者也常常以能否受到感动作为衡量作品艺术成就高下的重要尺度.文艺创作与情感的萌发、情感的表现及情感的效应密切相关.但是强调情感之于艺术的重要,是不是说任何情感都可以不加选择地进入文学的殿堂、成为审美情感呢?在创作中,作者的情感是否如有些论  相似文献   

10.
从表现论的文学观念看,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作家精神个性的产物,反映了作家的经历、情感体验及无意识心理。主体生命对作品的渗透成为创作过程中共同的心理现象,作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与主体生命的渗透密切相关,因而了解主体创作动机以及主体生命的渗透情况,有助于把握作品本身的意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作家的“长安情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安情结"是中国古代作家基于长安与政治的特殊关系而生成的心理印象丛.作为古都,长安所具有的巨大的政治功能直接影响着古代作家的人生实践;作为心理印象,"长安"在古代作家的创作中发挥了激活情感、寄托理想的作用.透过"长安情结",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群体超越个人得失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他们出于个人生存、发展的需求而对政治权力的依附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故乡》渗透着鲁迅对游子乡愁乡思题材的现代性经验,包含着作家关于心理故乡与现实故乡、归乡与离乡之间的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传达出作家对故乡、人生的哲学关怀,在创作论上体现出超越传统文学题材的现代性经典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由缺失性体验引起的痛苦、焦虑、苦闷、压抑等作为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与文艺创作有着不解之缘。它不仅作为一种心理内驱力把作家推上了创作之路,而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塑造了作家的个性,形成其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独特的审美指向,从而能够从一般的对象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由于幽默小说的独特性和丰富的文学内涵,在幽默小说中探究作家的创作心态,可考察作家在其他文体的创作中所不能见到的创作心理。在王蒙、王朔和王小波等作家创作的幽默小说中,我们看到了1980年代以来的幽默小说作家存在两种心态:理性对抗激情的精英以及摇摆的犬儒主义。  相似文献   

15.
色彩语言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色彩就是思想,就是作家创作的一种工具,作家就是用色彩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色彩在文学作品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和作家的创作思想、目的是相通连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的书稿《文学创作心理探珠》的一章,探讨的是作家创作的心理体验问题。文章通过创作现象透析心理体验的实质。本文选取了三个普遍关注的问题逐层深入地子以心理阐释:创作有捷径吗?关键在于独特的心理体验;佳作是怎样产生的?它是生命体验的绝唱;作家为何自杀者多?乃是生命体验未能“分隔”为审美体验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艺术感觉之所以与一般感觉不同,是由于有着作家主体意识活动的主动参预,因而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作家在进行艺术感觉时,必然是充分调动自身的各种体验,使之协调活动,从而产生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就对创作主体来说最重要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审美体验来谈其与艺术感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主要聚焦草明的情感实践与创作转型,以194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延安人》为切入口分析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交互影响。《讲话》发表后,一系列情感实践促进了知识分子主体的情感转向,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转变也影响了革命文艺的生产与建构。草明延安时期的创作及其转型具有典范性。在宏观层面,作家的情感实践促进革命文艺生产的同时,革命文艺创作活动也在滋润着创作者的情感认同。创作者投身革命文艺生产的场域之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实践。知识分子的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双向反哺、相互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变革的一条有效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气质是影响作家创作水平的众多重要原因之一。抑郁质作家所独有的情感特征、性格、观察力、心境特征、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直接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冲动、创作水平以及作品的风格。分析抑郁质作家的心理特征,研究心理因素对作家创作力的影响,从心理学的气质角度研究文学创作,不仅是对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拓展,也是对文学创作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缺失体验:二月河创作心理动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失体验是指主体对生活经历中某种需要不满足而造成的不平衡的心理体验 ,它可以成为作家投入文学创作以弥补这一缺失的心理动力。由此探寻二月河历史小说的创作历程 ,同样可以看到驱使其小说创作的心理动因 :欲望缺失的人生体验。一是青春萌动的美好爱情毁灭而积郁的“初恋情结” ,作家称之为“雷击”效应 ,它化入笔下人物的血脉和心灵 ,并转移到男主人公的情爱历程之中 ;二是原想走仕途的人生追求遇挫而“只好纸上谈兵”的“致仕情结” ,这直接推动作家选择文学言说 ,实现“把自己想的变成别人做的给人去读去想”的愿望。两种情结的交渗纠缠 ,为小说的情感取向和理性思考打下了作家鲜明的个性印记 ,也使其社会历史小说的爱情描写别具风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