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陈治平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抽样调查,1993年我国从事二、三产业的农业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9.8%,比上年增加9.6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6%,比上年增加4.3个百分点,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晋中地区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出现的必然趋势。近6年来晋中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进程加快,有34万多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劳动力非农化信况1996年全区乡村实有劳动力99.9万人,比1990年增加71万人,增长77%。1996年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率(非农产业劳动力占全区劳动力的比重)为34.7%,比1990年上升1.5个百分点。晋中地区真正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逐年下降,1980年为90.8%,199O年下降为66.8%,…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劳动力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随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更趋合理.到2003年底,全区转向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7.86万人,比1995年底增加8.26万人,其中转到第二产业的15.24万人,占转移总数的85.3%;转移到第三产业的2.62万人,占转移总数的14.7%.在转移的地域上,以就地转移为主.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农村劳动力大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占西部12个省、市、区的24.8%,占全国的7.7%。多年来,四川为把农村人口包袱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再把人力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农村劳务开发的道路上做了艰难而富有成效的探索,转移和输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劳务收入逐年增加,2004年分别达到1490万人、576亿元,劳务收入已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3%,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转变观念、获取信息、重新创业的重要渠道,民工潮也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城市化进程。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有关各方广辟渠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向工、建、运、商等多种行业结构发展,并经历了一个超常规回流的发展过程。1990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人数为 42009.5万人,比上年增长 2.6%,其中男劳动力占53.7%,女劳动力占46.3%.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有所加快,并且开始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据对全国29个省、区、市 9936个村组的抽样调查,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9.4%,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占20.6%.调查资料表明:1.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继续增加,回流人数显著减少。199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人数占农村总劳动力的3.7%。比上年增长28%;而从非农产业返回农业的劳动力比上年减少75%。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1年1月11日,关于做好2001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解决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当务之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逐步增加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我区每年有近3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既为我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也给全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也给整个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向何方?这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笔者带着问题,深入全区12个片区,20多个乡镇村社进行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度,全区共有农业劳动力52.7万个,年度内有近30万个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转移率为57%,比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总体情况看,当前我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一、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点1、转移进程加快。劳务收入快速增长。调查表明。劳务输出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全县劳务输出的数量和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长。据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占全部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5.34%,比2000年的23.76%提高1.58个百分点。外出农村劳动力全年人均寄回带回现金达3989.71元,比2000年增加741.88元.增长22.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对农村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我省农牧民劳动力文化素质总体不断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22.30%,小学文化程度占39.84%,初中文化程度占29.40%,高中和中专占8.02%,大专及以上占0.44%。与上年相比,低素质劳动力比重降低,高素质劳动力比重上升。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降低1.12个百分点,高中、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上升0.16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依据对全省15个县600户农户中近年来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就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根据青海省15个调查县、600户农户2005年劳动力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就如何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牧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进行了分析,并就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做好的几项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惠农区农村劳动力已有相当部分转向非农产业,但是在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情况和问题。如何使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如何真正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根据2006年人口变动情况及劳动力抽样调查资料,结合惠农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农民工素质低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又提出“绿色通道”培训计划,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全年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达到了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侍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转移任务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方式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发生变化是产业结构转换的原动力.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进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我国农村劳动的转移进行研究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劳动力转移时间维度的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在建立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之后,运用新古典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建立的最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统计》2002,(3):17-18
一、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特征:(一)从1979年至1985年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起步阶段。由于农村在这段时间里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牧民有了经营自主权,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体也由生产队转变为家庭。在强大的内部冲动和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985年内蒙古的非农业劳动力比1978年增加了11.5万人,非农业劳动力占农村牧区劳动力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7.3%上升到8.5%。虽然非农业劳动力增长幅度不大,但农业内部劳动力就业结构有了较大调整,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15.
一、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的分工现象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过程.农村工业化仍在持续发展,非农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或流入城市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村内部生产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措施及针对农民工的各种增加就业措施的实施,农民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进一步增加。据对全省158个县(市、区)1.37万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10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农村从业劳动力总数的37.5%。比2005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据此推算,全省4915万农村劳动力中实现转移的人数约1843万人,比2005年增加483.2万人,增长35.5%,年均增长6.3%。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村劳动力农外就业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广东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29个市、县(区)2400户农户7416个农村劳动力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当前,广东农村劳动力农外就业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本地转移为主,非农劳动力年轻化广东得改革开放之先机,各地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为农民选择农外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广东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较高,非农产业的劳动报酬也较高。因此,广东从事非农行业的农民大部分选择就近(本地)转移,既节省转移成本又可获得较高的收入。调查资料显示,广东当年转向非农行业的农村劳动力中,在本省内转移的历年高达95%以上,1997年达97.…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转向非农产业.他们既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同时也随之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许多读者纷纷撰稿发表不同意见.现就大家共同关注的几个问题整理如下,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英 《统计研究》2003,20(7):20-5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也是人口城镇化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 ,在城镇化进程中 ,我国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一直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 ,估计了 2 0世纪末 ,1990~2 0 0 0年我国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 ;户口“农转非”人口数量 ,并对 2 1世纪头 2 0年 2 0 0 1~ 2 0 2 0年我国城镇人口的发展趋势 ,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数量 ,城乡劳动力资源分布进行了预测。  一、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定义当前我国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的情况复杂 …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据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我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41.01元,比上年增加311.91元,增长16.17%,增幅比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