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41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困苦时期,积极推进根据地各界落实全民族抗战路线,把各革命阶级紧密团结起来,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就尤为重要。1942年5月4日至8月5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牛友兰等为代表的士绅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赴延安参观活动。他们在延安参观的三个月,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情接见,亲身感受到了边区民主的政治氛围,亲眼看到了边区的新经济与新文化成果。晋西北士绅参观团对延安的访问有力地加强了“三三制”的宣传落实,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晋西北根据地的建设,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领导思想认识的偏差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曾经在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开展得轰轰烈烈的变工互助运动遭受挫折,变工生产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危及边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这一时期晋西北偏关县为例,对变工互助的开展情况、组织及绩效等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理清当时运动的真相,为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是“晋西事变”后 ,在打退国民党顽固势力进攻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的。晋西北抗日民主政权于 1 941年通过民主“村选”方式对基层政权进行重构 ,力求通过基层权力结构的转变 ,使得新的乡村政权成为抗日民主政府与基层社会上下沟通的“桥梁” ,进而获取民众的支持 ,达到对社会资源控制的目的。从对乡村权力主角的重塑和基层组织的再造这两个视角来审视 ,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一时期晋西北乡村社会基层权力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晋西北是我的故土、家乡,也是我长期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在伟大的抗日战争年代,这块闻名遐迩的黄土地,是我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腹心,也是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的所在地和工作重心。由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当《战动总会史稿》的编撰者们要我为该书作一《序》时,我就欣然地答应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我党较早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省份之一。党的文艺工作,做为整个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在这里也有较早的发展。在戏剧方面,根据地里,普遍演出了抗战戏剧。最早,丁玲组织战地服务团来到山西。接着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等敌后根据地,戏剧工作也开展起来。当时的戏剧运动,是围绕着为粉碎敌人的奴化思想、政治阴谋,以及改造农村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西农币自其发行之日起一直存在着信用问题。西农币信用问题表现为民众大量地使用白洋、伪钞等货币,而拒绝使用农币,将其视为金融投机的工具。西农币之所以发生信用危机,主要与晋西北根据地政权的巩固程度和所制定的金融政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关于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独占东北”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转变过程。在制订和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过程中,陈云同志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建议,推动中央关于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首先创建北满根据地,实施中央的战略方针;统一东北全党的思想认识,实现中央战略方针在东北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张闻天及其率领的"延安农村调查团"所进行的晋陕农村调查,乃是中共历史上继毛泽东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之后又一次相当重要的社会调查,其不仅在中共党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亦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关注.这次调查所获取的大量资料,有的已整理出版并为研究者充分利用,有的则被怀疑散失于战火或其他社会动荡之中.尤其是此次调查历时最久的晋西北14村调查,除张闻天自己整理完成的极少量资料公开发表外,其余绝大部分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明它们的下落,而实际上其原始资料仍然较完整地分布于晋省或晋西北的相关地方,这些资料的发现与利用将非常有助于理解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部结合带或中共晋西北根据地区域农村社会的基本面貌及其演变历史,同时亦对大致同一时期的其他华北农村社会调查做了最重要的补充,甚至可能会改变先前有关华北农村研究的某些结果.该项新发现的资料,内容丰富、数量浩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晋西黄河岸的红色记忆 此次山西作家分三程“走马黄河”,第一程的最后一站是石楼。 石楼县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市南端,东与交口县相邻,南同临汾市永和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清涧县遥望,北同柳林毗连。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的具体情况,尤其是美、苏对华政策的演变,毅然决然地把抗战后期的全面扩大解放区,由重点“向南发展”的战略,转变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从而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由北而南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全面启动和发展西部的社会经济,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应该从西北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考虑西北各省间的发展差异。本文在对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人均GDP、劳动力从业状况、教育卫生医疗水平截面分析的基础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按照点—轴渐近扩散理论,以包兰线和兰渝线为"横",西陇海兰新线为"撇",兰青线和青藏线为"捺",兰州为交汇点和中心点,构建西北区域空间发展的"大"字型战略,谋划西北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社会组织的不断演进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其社会组织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同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进步轨迹。就西北回族而言,其社会组织进程化演进轨迹包括以下四个紧密相连的历史阶段:一是唐宋时期回族之聚合,二是蒙元时代回族社会组织之形成,三是明清时期回族社会组织之发展,四是民国时期回族社会组织之新特征。本文拟就上述四个方面对西北回族社会组织进程演进轨迹做一些考论,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西北水资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干旱地区近年来水资源研究在地区水文水资源等方面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 ,在水资源总量、现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文水资源变化预测等方面已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近年来 ,西部寒区和干旱地区水文水资源的研究在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流域治理、水资源与生态保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西北开发、水资源价值以及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可以预见 ,未来我国西部水资源研究将向强调生态环境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确定、水资源合理配置以及生态用水需求等方面 ,联系自然和社会经济各学科综合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朝与北方游牧政权的关系,是左右明代西北地域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明代与蒙古等游牧政权的关系入手,分析探讨了明代政权出于西北地缘政治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措施,来调整中央王朝的国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中的社会稳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浩大工程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旨在缩小东西部差距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伟大战略。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 ,不仅要面对已有的各种社会矛盾 ,还要迎战不断产生的利益冲突 ,从多方面消除影响西部大开发的诸多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天灾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之一即对乡村经济的巨大破坏,自然灾害不仅对乡村农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乡村农民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近代西北自然灾害对乡村经济的破坏的研究再次揭示了近代西北经济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明代西北的研究,近25年(1978~2003)来国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涌现出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猎的内容极为宽泛。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社会信息化水平测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顺应时代的发展 ,本文确立了“新型信息化指数法测评模型” ,并运用此模型对西北五省区的社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测评与分析 ,指出了现阶段制约西北地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