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资源转化中的学者立场及其社会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合作开发神话资源,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等社会文化关系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神话的流变与承继,历史的沧桑之脉与时代的新兴动力互有消长,成为人类神话创造、延续的基本方式。然而,神话资源的当代转化却因相异的文化传统、复杂的转化动机而变得难以把握、众说不一。为此,我们组织“当代语境中的神话资源转化”笔谈,以武汉市大禹治水神话园为个案,邀请原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刘锡诚先生主持,同时约请国内神话学界部分学者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促进学术研究对当代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深度参与。我们将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讨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神话资源在当代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研究,许多国家和地区直接将神话资源转化成当代景观和文化标志物,从而形成了当代语境中神话资源转化的重要文化现象。当代语境以经济全球化、大众媒介的控制性与虚拟性、消费主义为主要特征,突出"公共空间"的时代理想,直接或间接成为人们传承神话资源的潜在观念,并在实践中将神话资源"公共空间化",借助多种力量展示神话资源的普世价值和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6.
冯天瑜先生认为:神话资源转化与其他传统的、古典的资源转化一样,具有文化延续的必然性;神话资源转化过程有一个诠释学问题,在诠释学范畴内讨论神话资源转化,必须警惕两种倾向,一是过度诠释,二是否定诠释的可能性;神话资源转化既要坚持资源的本真性,又要坚持资源在当代的可转化性,只有如此,神话资源转化方能产生积极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成为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基本语境。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受到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文学、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中皆有大量遗存,这种以多样性民间文化形态传承下来的女娲神话资源,弥足珍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搜集和整理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的当代异文,发掘其面向乡村文化振兴的优秀传统资源,具有独特价值:激活其寓含的地方文化记忆,延续其精神谱系,唤醒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促进女娲神话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突出女性力量,重构乡村的“人文母亲”中华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8.
"批评工程"与"批评之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般理论对批评自身的历史性缺乏反思的"批评之罔",新历史主义论证并实践了其"批评工程论".它盘诘批评语境的合法性并将批评活动自身"事件化";它考察批评的"划界"本质及其参与"社会能量流通"过程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它强调批评活动构造和体验"不同版本历史"的实质并追求文学批评的"横向超越".这对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进行批评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冯玉雷在国内神话小说创作领域有较丰富的艺术实践,同时,作为一名神话学学者、杂志主编和文化产业人员,他一直从跨学科路径拓展神话对象,搜集地方神话和历史传说,同时关注文化创意与文化产业,注重神话创意,积极发起“新山海经书写”等社会活动,与海外汉学界有着许多互动。围绕冯玉雷所从事的神话与神话主义写作、学术研究与期刊编辑、神话创意这三个领域,以他的实践作为案例,从不同维度探讨当下学界研究神话主义写作和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问题,可以看出,激活文物中的深厚意蕴,创作出既有悠久文化根脉,又有当代文化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对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过重新阐释的“神话主义”一词,是指现当代社会中对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被从其原本生存的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移入新的语境中,为不同的观众而展现,并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这一新界定与学术界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传统观的转向一脉相承,直接受到世界民俗学界“民俗主义”与“民俗化”等概念的深刻影响。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神话传统在现当代社会中被挪用和重述的情况,目的在于使学者探究的目光从社区日常生活的语境扩展到在各种新的语境中被展示和重述的神话,将之自觉地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之中,并从理论上加以具体、深入的研究。神话主义与新神话主义在反思神话传统在当代的建构和生命力上有着共同的追求,但是就与神话本体的距离而言,新神话主义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与之相伴随的是,欧洲的文化与思想界出现了许多新的争论和新的学术流派,这应该我国研究者关注.有鉴于此,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3-24日共同举办"当代欧洲文化和思想"国际研讨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这一议题下,与会学者从现代语境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遗产进行了再梳理,并重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社会新发展的研究展开多视角的讨论.这里选取的是三位来自英美的学者的论文,也许读者并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但无疑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神话学发轫于古史研究、民俗研究,经历了民间文艺、民族调查,参与了新时期中国的新启蒙和思想解放。21世纪以来,中国神话学进入全面反思与革新的新阶段。学者们开始不约而同地深入检视神话的基本定义和研究范式,探寻神话学的当代价值和社会功能,思考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性命题。本文梳理出当前神话学研究的三个主流学术问题:神话学的人类学转向、“朝向当下”的神话主义、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旨在厘清当代神话学在研究视角、研究路径、研究内容及方法上的创新与发展。这一系列革新性的研究转向,对中国神话学研究原有的研究格局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具有知识性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2005年9月,"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召开.知名学者方克立先生因故未能出席,但他在给会议的贺信中提出了研究现代新儒学第四阶段--"大陆新儒学"的新课题,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本刊特邀方先生在武汉会议贺信的基础上撰成此文(原为给我校文化研究所两位教授的一封信),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高度,对甲申之年大陆新儒学"浮出水面"和保守主义"儒化"思潮抬头的现象进行评析,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重点表现了中国文化这一"他者"如何融入美国语境的问题,表现了中国文化如何与美国文化的碰撞、纠葛和对话。在中国文化的镜像中,华裔得以照见自己的存在,在美国语境之中建构华人的文化身份。美国华裔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复杂和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不同,另一方面,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书写和文化身份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产出的历史过程",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形势。  相似文献   

15.
"后喻文化"是对信息化社会人类代际传播机制与文化传播特征的一种描述,它构成技术经济在文化传递中造成新的重要影响的传播语境.本文立足这一新的语境的成因以及针对传媒转型,回应了这一现实问题的能动性对策,即提出了强化传播内容的现代性、整合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延伸传媒产业的互动化、引领社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四项大众传媒的攻略.  相似文献   

16.
王纪人从历时性着眼,从发展和解决文论的现代性出发,指出文学-文化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于文学是文化中的意义载体,是对世界的阐述的再阐述、解释的再解释;杨文虎认为文学发展经历了政治化--去政治化--再政治化的过程,并指出在文学研究中将文化批判与新的启蒙话语结合时,应注意不能让渡自由的权利;陈伟则对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作了重新界定,并指出精英文化是古典社会形态下的特有产物,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立足,而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又常是互相溶合的;李平从认识论角度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区分为两套不同的话语体系,并从多个层面阐述了"文化研究"热的现实依据;贾明认为文化批评并非传统文化自然进化的表现,而是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当代文化的后现代景观,全球化的语境将会日益加强;张景兰认为文学的文化批评启发我们从文化系统与文学文本的关系中去对文学的性质、特点、规律等作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而生态哲学与生态文艺学的提出与引进则更具价值重建的意义;王济远认为文化研究的首要价值是对时代社会的介入与关注,并特别强调了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区域的语境差异与多元取向.筱嘉则对全球化与现代性、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分共知识分子与"绿色人生"等问题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成为主要的话语资源之一,与文学地位的日益边缘化、西方主题的中国语境化、文学批评的自我封闭以及知识分子批判精神的回归有关。"文化研究"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它突破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主动权;它开拓了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惯性视域,强化了文学研究的开放性和伸展性;它淡化了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经典观念,把非经典、非精英文化提到了相当的高度。当然,"文化研究"也还存在着如何转化、如何批判和如何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80"后写作声名鹊起,震惊文坛,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很大的反响,成为当代中国转型期语境下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将之纳入审美文化视野中,探讨"80"后写作的内在审美取向及生成因子甚有必要,本文认为:对苍凉青春的诗性书写表现的悲情之美,反映了这一群体普遍的焦虑、迷惘、忧愁的心态;"陌生化"语言组织的文字盛宴呈现的奇幻之美,体现了他们内心拒斥历史--文化传统、渴望自由、个性表达的诉求;对社会现实、教育体制等的反讽叙事彰显的否定之美,凸现了他们对社会秩序、成人规则的反叛.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并演变的“先锋诗歌”,并非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其内部之间的差异不一而足。当我们在今天来谈论“先锋诗歌”这一概念时,不能不考虑当代中国20多年来变动不居的历史文化语境问题,也就是说,1980年代的“先锋”在1990年代以后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有可能已经不再具有先锋的意义与价值,面对一个更加复杂、矛盾和相对主义的时代,对“先锋”的理解与张扬有一个如何重新开始的问题。也许,真正有意义的话题是,诗歌如何赋予匮乏的时代以启示或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神话资源的景观转化已成为神话资源当代转化中的一种重要实践.从神话婚姻母题视角出发,以大禹治水神话为例,梳理婚姻母题中的女性形象,探究其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有助于把握神话资源景观转化过程中的民众精神需求.以美和情感为旨趣,以艺术性、认同性、互动性为原则的景观化路径,是神话资源赋能、彰显时代价值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