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万宗瓒 《江淮论坛》2013,(3):119-123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长期融合,促使加拿大民事诉讼立法体例独具两大法系的立法特色,即魁北克省的民事诉讼立法多采法典式立法模式,而其余各省及地区的民事诉讼立法均以判例式立法模式为主。这种兼容并包的立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以《联邦法院规则》为视角,采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加拿大立法史、立法结构、立法内容等方面的梳理和评析,继而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的下一步完善,从制度和法理两方面提出修改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过劳死"现象不断发生,并日益引起世人关注.遗憾的是,我国现行法并无"过劳死"规定.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对"过劳死"现象进行立法,以维护劳动者权益.借鉴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过劳死"的相关立法,我国"过劳死"立法宜着力于"过劳死"构成要件、"过劳死"认定程序、"过劳死"责任承担和"过劳死"职灾预防.  相似文献   

3.
"剥夺申请行政许可权"是行政主体依法剥夺行政违法者一定时期或者终生的、与该违法行为直接相关的行政许可申请资格的行政处罚,依据引起剥夺申请行政许可权的违法行为发生的先后时间:无许可证时、申请前置程序阶段、申请时、获得许可后,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形式.我国没有"剥夺申请行政许可权"的统一立法,相关立法存在缺漏、设定权未明确、程序缺失、过于倾向"剥夺申请行政许可权"和处罚过重、时间缺乏弹性、有关规定缺乏协调性等问题.首先,应该修改《行政处罚法》,明确"剥夺申请行政许可权"是行政处罚;其次,据此对《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律加以修改;最后,立法时贯穿"过罚相当"原则,设定有弹性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被确立,其时间晚于民事诉讼,“行政案件”这一概念的最先确立是1982年3月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试行)”,其第3条第2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可见,最初的行政诉讼是附属于民事诉讼的。1989年4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诉法”)的颁布,标志着行政诉讼的独立,故1991年4月9日经修改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取消了民诉法(试行)第3条第2款…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立法规定之评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为非约束性辩论原则,是以职权主义为特征的民事诉讼体制的产物。根据我国立法和学说,辩论原则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问题,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该条文是我国民诉法对辩论原则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但该条文只规定了当事人有权对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却并未规定相应的法…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倾销法不同于其它的国内立法,具有较强的抑外保内功能。目前,我国反倾销立法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立法观念的保守和立法技术的滞后。适应入世需要,我国反倾销立法应突出"产业保护"观念,提升法律层次,尽早制定一部《反倾销法》,在实体性和程序性应体现具体化、严密化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针对立法工作提出了"依法立法"的原则,这一原则更加符合和贴近法治的要求,能够确保法律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强化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实效和预防、遏制立法乱象的发生.法治大庆建设需要科学把握依法立法的内涵,即依法立法要求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确保内容合法、维护法制统一、落实立法责任.在法治大庆建设进程中,认真落实依法立法原则需要认真贯彻《宪法》和《立法法》、系统学习和领会上位法、加大立法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建构立法程序机制和落实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8.
苏勇 《兰州学刊》2001,(1):65-67
海关行政执法程序立法作为海关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必须以依法行政原则为行动指南。本文试图就海关行政执法程序立法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及应采取的对策作一论述 ,以有利于对新方针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一、海关行政执法程序立法是依法行政原则的必然要求行政执法程序立法 ,是指执法程序必须用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也体现了程序法定原则。法律优先是指法律规范在效力上是有等级层次的 ,如《海关法》的效力高于其它单行海关法规、条例及规范性文件 ,各类实体和程序法规、条例必须以《海关法》为立法依据和指南 ,不得与《海关法》…  相似文献   

9.
陈文兴 《学术探索》2004,(12):60-63
推进云南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全面充分地解读现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充分研究本地实际,首先制定和修改一些具有迫切需要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相似文献   

10.
律关系客体应承载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并体现主体的角色特性。我国通说认为,民诉法律关系客体指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实体法律关系)。但案件事实、实体权利请求根本无法承担客体的功能。从程序思维出发,正是诉讼行为承载了主体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并体现了主体的程序角色特性。因此,民诉法律关系客体应是主体的诉讼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于刑民交叉案件,在处理机制上主要依据先刑后民原则,该原则是否应被看作一种法律原则来适用,其是否有法律依据,如何界定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其存在的意义如何评价,是主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民事诉讼中程序选择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程序选择权本质上属于程序人权,理论依据为程序人权保障理念、程序主体性原则及处分权主义,内容包括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对诉讼程序的选择权与对诉讼手段的选择权。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适应世界各国民事诉讼发展趋势、实现民事诉讼目的、降低诉讼成本,提高程序效益和实现司法公正等实践价值。在我国立法中,程序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改革与完善我国现行立法;增设某些程序选择权;明确法官的阐明与告知义务;明确律师的正确建议义务。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法律调整日趋多元的当下,司法救济最终防线民事再审程序中的自由裁量权的审慎行使,不仅关乎法律权威性和司法安定性的确立,也是司法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事再审程序的特殊救济功能注定自由裁量权在民事再审中的行使必然受到特殊的限制。文章在分析民事再审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面临艰难抉择背后隐藏的价值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事再审自由裁量权行使应当遵循的六个方面的价值规则,并建议根据实际以价值原则的层级性规范具体案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构建可能的框架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期民事再审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相对于普通民事诉讼更为个性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清代的实际审判过程中,已开始区分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但在其基本律典——《大清律例》中,对民事诉讼的规定颇为匮乏。司法实践中大量遵循的是各地州县官在纵向的传承与横向的交流中形成的诉讼惯例。清代州县官对民事案件的审理是正式的审判,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包含起诉与受理,堂审前的准备,堂审和判决这些基本程序,相比较前期封建法制,已经具备了近代民事诉讼程序的雏形。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修改前再审程序存在缺陷,修改后更加强调程序正当性的重要性,如强调了质证的程序价值,管辖法院和审判主体的合法性与结果正当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与程序正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尤其是当事人对诉讼的参与权和辩论权。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起源于美国,是美国众多司法ADR方式中的一种。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对于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节约国家司法资源以及缓解诉讼迟延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尤其是民事审前程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在法定情形下拥有再审抗诉权 ,以监督法院判决是否符合实体正义 ,该规定的确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及理念的更新 ,人民检察院拥有再审抗诉权已与现行社会体制尤其是市场经济产生了较大裂痕。为此 ,有必要改造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的地位。鉴于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程序的权利配置易与当事人诉权发生较大摩擦 ,因此应彻底取消人民检察院在再审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解决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民事司法与行政程序之界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的解决程序中,如何划分行政程序(行政处理)与民事程序(民事处理)的界限,在当前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中仍是争议较大和困扰颇多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权利冲突解决过程中民事程序与行政程序的关系,仍然存在悬而未决或者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使得进一步界定两种程序的关系成为必要。对于有关的知识产权权利冲突究竟应纳入行政程序还是民事司法程序,抑或两种程序是否能够并行不悖,关键取决于如何界定权利冲突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9.
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反垄断法》第50条用“他人”来指代反垄断民事诉讼的请求权入,用语模糊,难以具体操作。一般而言,与违法行为人存在横向竞争关系的经营者的原告资格是较为明确的,争议的焦点集中在纵向关系上:随着现代经济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扩张,垄断行为的影响也呈现出越来越广泛而深远的趋势,在这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多层级的纵向产业链条上,反垄断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的触角到底应该延伸到哪里?美国、日本和德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或通过立法或通过司法作出了各自的回答。对我国而言,赋予所有受垄断违法行为影响的人,包括竞争者、直接购买者及间接购买者以原告资格更具有正当性,也更符合我国当下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20.
思想的历史就是历史的思想,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它关照着所处自己时代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对现实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不像以往哲学家那种由哲学到哲学的独白式的复调,而是基于对现实社会问题即对市民社会的关注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鉴于此,以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为问题的切入点,来论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所实现的双重变奏即由“哲学的批判”到“社会的建构”这一思想理路,并创建自己的唯物史观,同时也凸显出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