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茂州州叙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 ,改为会川 ,领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针、交川、翼水八县 (原文作“九县” ,据“校勘记”改 )。其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以交川属松州。……贞观八年 ,改为茂州 ,以郡界茂湿山为名。仍置石泉县。……旧领县四。”(《旧唐书》卷四一、16 88页 )这段叙文 ,三处有误。第一 ,武德元年所领之八县中有“北山” ,误。武德元年所领八县 ,皆为隋县 ,据《隋书》卷二九、82 3页 ,汶山郡领县中有“北川”而无“北山” ;《新唐书》卷四二、10 84页亦载茂州曾有“北川” ,显然 ,叙文中的“北山”…  相似文献   

2.
翼州州叙 :“隋汶山郡之翼针县。武德元年 ,分置翼州。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咸亨三年 ,置都督府 ,移就悉州城内……旧领县三……天宝领县二。”(卷四一第 16 89页 )这段叙文 ,有几处脱漏。第一 ,“分置翼州” ,语义不明。分何州何县置翼州不明确。若仅是分翼针县置翼州 ,则紧接下文“六年 ,自左封移州治于翼针”就不可理解。左封何来 ?本卷 16 88页茂州州叙 :“其年 (武德元年 )割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 ,据此 ,则“分置翼州”当为“分茂州之翼针、左封、翼水三县置翼州”。第二 ,依州叙 ,翼州领县当有左封 ,然本卷下文记翼州…  相似文献   

3.
兰州在春秋、战国以前(约公元前4000—前722年)属雍州地,为羌戎部族据有。至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秦霸西戎,始置陇西郡、治狄道(今临洮),兰州属陇西郡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秋,以“边塞阔远”,乃取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县增置金城郡,治允吾。在今永靖县东北小川西约二公里黄河北岸之汉城遗址,即 湟水入黄河处之三角地区(一说在今青海民和县东上下川口之边墙村附近)。并置金城县,治所在“皋兰山北少西濒河者”,即今西固城之北。属金城郡辖。但据《皋兰县志》载:“金城县建置当在昭帝之前”。考秦时陇西郡所辖9县中尚无金城县,故西汉置,当无疑。 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二年(314年),十六国之一前凉王张寔,将金城郡治由苑川河谷的尚古城(今榆中金崖乡南五里处)迁都至今兰州市西固区之西固城,并开始在此筑城,此乃兰州筑城之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七十四年之久。北魏时复由兰州西固城三次迁都苑川,西魏再次由苑川迁都至今兰州市城关区(今五泉山南三爱堂一带)。并改金城县  相似文献   

4.
眉山县汉武阳县南境,晋末被僚族占据,南齐为齐通左郡。《隋志》云:“旧置齐通郡及青州。西魏改曰眉州。开皇初郡废,改齐通曰广通。仁寿元年,改为通义。大业初,州废”,是说大业二年废州,为眉山郡也。唐武德二年(619),分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这时的南安县在夹江千佛崖西之木城坝)。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复为眉州。宋太平兴国初(976)改通义县为眉山县。元以眉州属嘉定府路,至元二十年(1283),省县入眉州。明洪武九年(1376),降州为眉县。十三年,复升为眉州,领彭山、青神、丹棱三县。清因之。民国二年废府州,仍为眉山县。因隋唐眉山郡旧  相似文献   

5.
九、新都县蜀王鱼凫氏都郫。开明氏才自郫徙邑于天隳山(今云天回山)外沱江之北,称为“新都”。开明氏九世曰开明帝,始徒国邑于成都;其死仍葬于新都附近。今年二月,新都马家公社发现战国时的棺墓,疑是开明王墓。秦灭蜀,置新都县,与成都、广都皆用蜀国旧称。汉置广汉郡,以新都隶之。晋初属梁州新都郡,后属广汉郡。西魏废郡留县。隋改县名“兴乐”,后与新繁皆省入成都县。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复置县,仍叫新都(《隋志》)。迄今未改。  相似文献   

6.
隋唐五代时期,又回复到秦汉的郡、县两级制。 隋文帝为改变州、郡、县三级体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于开皇三年(公元五八三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裁并郡县,取消郡一级建制。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六○七年)又改州为郡,恢复郡统县的两级制。郡的长官仍称太守,另设司隶和刺史分部巡察,主掌监察。这一时期,甘肃境设十六郡、七十六县。 安定郡,治安定(故治在今泾川县北),统七县:安定、鹑觚(今灵台县)、阴盘(故治在今平凉市今东)、朝那(故治在今平凉市西北)、良原(故治在今灵台县西北)、临泾(今镇原县)、华亭(今华亭县)。 北地郡(北魏置豳州,西魏改宁州),统六县:定安(郡治,今宁县)、罗川(隋开皇初改阳周为罗川今正宁县)、彭原(故治在今镇原县东)、襄乐(故治在今宁县东北)、新平(今陕西省彬县)、三水(故治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北)。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安禄山的起兵叛乱和唐玄宗的惊惶狼狈情况。渔阳指和是什么地方呢? 渔阳是唐代的渔阳郡和渔阳县。渔阳郡当时设在蓟州。蓟州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把幽州的三个县(渔阳、三河、玉田)分出来设置的,治所在渔阳县,即今天的天津市蓟县。天宝元年(742年),蓟州改称渔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8.
六祖惠能在世期间,新兴县称新州县。该县秦朝时属象郡,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将临允县分为新兴、单牒两县,属新宁郡;自南朝元嘉年间(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约590年,曾先后称新城县、新洲县、  相似文献   

9.
一在三国时代。所谓“南中”。约略当于现今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相连一带的广大部分地区。即如现今的云南昆明,也包括其中。而且是“南中”的重要地方之一。诸葛亮进兵“南中”前,那里共有四郡:即永昌(云南保山县)、越嶲(西康西昌县)、牂牁(贵州平越县)、益州(云南晋宁县)。“南中”的战争结束,又从旧郡中分设有云南(云南姚县北)、兴古(贵州盘县西)共为六郡,总称“南中”,仍由庲降都督总摄之械娜思由现焯?四川宜宾)郡,称为“南中”七郡。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广西最早的县在哪里?这是研究广西郡县沿革的学者尚未解决的问题。按一般常识,谈论广西郡县沿革之始,都以《史记》和《汉书》为依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岭南时,于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地区设立了桂林、南海、象郡。今广西的大部分属桂林郡,小部分属象郡。但是这些文献略而不详,郡下辖哪些县,无从推考。《汉书·地理志》较之《史记》显然详细得多,郡下都注出了所辖县名和郡县设置的年代。据统计,今广西属当时的苍梧、郁林、合浦等郡,桂北部分县属零陵郡,桂西边区属群牁郡。但《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只是西汉晚期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郡县情况,在广西各郡下虽都注明“武帝元鼎六年开”,如可信,也只能上推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仍无法与秦时郡县比较。经过对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墓出土的漆器铭文“布山”  相似文献   

11.
三、敦煌郡的独立与发展根据《汉书》卷六武帝本纪所载: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又遣浮沮将军公孙贺出九原,匈河将军赵破奴出令居,皆二千余里,不见虏而还。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武威郡设于元狩二年,张掖、敦煌郡设于元鼎六年。但据《汉书》卷28下地理志所载: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  相似文献   

12.
兰州,原名金城,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始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以天水郡的榆中、金城,陇西郡的枹罕、允吾,武威郡的令居、枝阳共六县始置金城郡。郡治允吾。东汉末年迁至榆中,魏晋因之。十六国前凉张寔时,金城郡治由榆中迁至金城,从此金城郡、县同治于一城。西秦时,金城曾一度为乞伏乾归的国都。隋开皇元年(另说三年)废金城郡,始置兰州,取城南之皋兰山以为名。隋大业三年,罢州复为金城郡。唐武德二年,又复为兰州并沿革至今。本文所要探讨的是两汉魏晋时的金城故址在今何处?  相似文献   

13.
<正> 山东地区是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和重点活动地区.隋时的山东,并不是单指今天的山东省,而是指太行山以东地区,大致包括今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全省.本文仅就今山东地区(即隋代山东地区的一部分,约包括隋时武阳郡八县、渤海郡六县、清河郡十县、平原郡六县、北海郡十县、高密郡七县、东莱郡九县、齐郡十县、济北郡八县、东平郡六县、济阳郡七县、鲁郡十县、琅琊郡七县,再加上东郡的离狐,彭城郡的滕县、兰陵,方与、下邳郡的郯城,共109县)的农民起义情况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桂林市是在1940年以当时的桂林县城及近郊区划出设立的。在设市以前的近二千年中,桂林与临桂县实为一体,历史上的始安郡、桂州、静江府、桂林府、桂林专区的治所,均在今桂林。要略述桂林的地方志史,必须将历代的桂林地记、郡志、府志、市志和临桂县志一起研究叙述。本文仅就个人见闻所及,试作简述,不周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一、三国至隋唐的桂林地记、图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桂林郡(治所在布山县,今为贵县地),桂林为桂林郡地。秦末汉初,桂林为赵佗南越国属地.南越归汉后,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地方设县之始.三国时,吴国在零陵郡地设始安郡,第一任始安太守为颇具文武才略的南海人黄盖。郡初建时,差多所规划开拓,从此奠定了桂林成为南方重镇之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学清 《东岳论丛》2002,23(1):108-110
卜辞有(隹冉)字,又作(隹隹冉).从音形分析,<集韵>之"那"作(多冉)",<说文>之"那"作"那";"朝那",<后汉书·郡国志>作"朝那";<国语·楚语上>"富都那竖"之"那"字,<周礼·天官·序官·内竖>孙诒让正义引<楚语>作"(冉阝)";<左传·庄公十八年>"迁权于那处",杜顸注:"那又作(再阝)"等,由此可见(隹冉)字下所从之"冉"与"那"字左形的关系.<说文>及段注释"冉"为"柔弱下垂之貌",<楚语>高诱注"那,美也",可证"冉""那"意义上的联系.段注:"凡惊词曰那,即(鬼堇)字",<诗经·桑扈>之"受福不那",<说文·人部>作"傩",<陈风·隰有苌楚>之"猗傩其枝",意即"婀娜其枝",可见"那"与"傩"的联系.(隹冉)字上所从"隹"可能指示傩事所带凶恶面具.(隹冉)字在意义上与文献中的"難"字相当.结合上古礼制分析,(隹冉)事即是一祭祀活动,后来的傩祀是早期(隹冉)祭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一、高邮地方志高邮,淮东一古邑。夏商时扬州之域。春秋后期为吴国邗沟之地,越灭吴后属越。战国之际,楚灭越后属楚。秦属东海郡,因曾在此建筑高台,设立邮亭,此后始有“秦邮”之称。西汉置高邮县属广陵国,东汉及三国之际属广陵郡。晋代属临淮郡,隶徐州。刘宋时复属广陵郡,隶南兖州。其间,分析出临泽县,属海陵郡。齐仍宋制。萧梁时由高邮县又析置出竹塘、三归二县,设广业郡,寻改为神农郡。北齐以高邮、竹塘、三归三县属神农郡。后沿袭。隋初废郡,并竹塘、三归、临泽三县入高邮,属扬州。后属江都郡,隶徐州。唐代,高邮县属广陵郡,隶淮南道。五代杨吴时属江都府。宋初置  相似文献   

17.
汉昭帝“元凤五年(前76年)秋,罢象郡,分属郁林、。”⑦郡管辖地域有较大扩展。成帝河平二年(前2 7年)十一月,因“夜郎王兴(又写作‘歆’)与句町王禹、漏卧侯俞更举兵相攻”,⑧太守陈立奉命捕杀了夜郎王兴,镇压了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的叛乱。于是夜郎王国被取消,改为直接隶属于郡的夜郎县。郡权限再次扩大。东汉桓帝时(14 7- 16 7年) ,郡人尹珍(字道真)“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⑨这是中原文化向现今贵州地域传播的较早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36 1年间,国家分裂,地…  相似文献   

18.
内江地区现辖内江市、内江、资中、资阳、简阳、乐至、安岳、隆昌、威远,共一市八县。兹将各县地名考释如下:一、内江县(附汉安、清溪)内江县在秦与前汉时为资中县地,后汉又分资中置汉安县,属犍为郡。犍为郡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开南夷鄨(今遵义)、符(今合江)、南广、汉阳、(存阝)(马阝)、朱提、堂琅等新县(后详),并割巴郡江阳县与蜀郡武阳、南安、僰道、牛鞞、资中六县置。其武阳(今彭山)、南安(今乐山)、僰道(今宜宾)三县分布岷江天社山以下的首、中、尾三  相似文献   

19.
<正> 有一篇介绍香港地区古代隶属关系的文章,谈到东莞郡宝安县得名的由来时说,“……而其首任东莞太守之何志,盖即曾先任司盐都尉者”,认为历史上第一任东莞郡太守姓何名志。这个看法,值得商榷。东莞郡是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三三一年)建立的,下辖宝安、兴宁等六个县,郡治在今日宝安南头。这里历来是一个产海盐区,东吴时开始设立司盐都(校)尉管理本区盐业,这一盐官也长驻南头。东莞立郡之初,首任郡太守是由原日的司盐都尉转职的,但首任太守姓甚名谁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20.
西汉朔方郡始建于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辖10县;新莽时期,朔方郡及属县仅是名称有所变化;东汉光武年间朔方郡曾被撤销,后复置,辖6县;东汉朔方郡至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撤销。两汉时期朔方郡的建置沿革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及其毗邻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以及汉王朝的战略部署、民族关系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