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禁忌几乎被现代文明完全遗忘,但为什么要重提禁忌?禁忌就是禁止人们的某种行为或某些言语。从起源上看,禁忌是远古居民思维能力极为低下,恐惧或敬畏于神秘的自然力量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讲,禁忌是与愚昧、迷信等同的,是对人类自身能力之外的神秘力量的退让和容忍。故而,在20世纪上半叶盛行于知识界的"唯科学主义"思潮的支配下,禁忌被视为科学的对立物而遭遗弃,禁忌的流失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现象。抛弃了禁忌规范的约束,人们发现"人定胜天"的理想才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换句话说,禁忌的流失表明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风俗习惯方面的中国特色正在慢慢丧失,文化传统的失落便不可避免。为维护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禁忌的抢救性保护需要社会的重视。禁忌文化的传承和播迁禁忌是禁止人们做某种事或说某些话的行为规范,"禁为"是它的主要特征。禁忌起源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畏惧。在远古洪荒时期,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雷电雨雪、洪水猛兽等时刻给人类祖先带来  相似文献   

3.
"臣生草野,不晓禁忌",《后汉书》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早在汉代的时候,禁忌之风就已经十分盛行。"欲生于无度,邪生于无禁","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讲的是走亲访友的禁忌;"男不露脐,女不露皮",讲的是穿戴方面的禁忌;"雨打七月廿,棉花弗上店",讲的是自然方面的禁忌,等等。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的生活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禁忌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禁忌的社会规范功能已经失去了行为约束意义,但也有大量的禁忌在今天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兴网络流行语"空腹可以吃饭吗"在网络平台迅速蹿红。其一开始用于对某些养生专家提出的"空腹禁忌"理论的讽刺,后来扩展为讽刺一些网友的危言耸听、胡乱相信各类莫名其妙的偏方禁忌现象。而且,其形式也以框架填充式迅速泛化。"空腹可以吃饭吗"类流行语的走红,与当前社会所谓的养生专家及其"空腹禁忌"理论的泛滥密切相关,表达了网民对这一现象的嘲讽。  相似文献   

5.
禁忌历来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文化交际里的一个敏感问题。由于中国文化与俄罗斯文化存在差异,双方的禁忌内容也不尽相同。本文从俄罗斯人关于数字的禁忌、祝福的禁忌、食品的禁忌、日期的禁忌、颜色的禁忌及问候的禁忌六个方面来分析中俄文化差异,以便加深人们对两国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禁忌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意义来讲,它使社会得以整合,维护了社会的既定秩序。从消极意义来看,对禁忌的笃信是一种"鸵鸟战略",它麻醉了人们的心理,减少了对现实生活的忧虑,满足了逃避心理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在命运和自然的挑战面前错失了勇于面对、敢于战胜的宝贵机会。  相似文献   

7.
汉语禁忌语和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民俗语言现象,渗透在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禁忌的产生及发展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心理,本文试从大众心理承受能力、尊重心理和愉悦心理探讨禁忌语和委婉语的历史发展流变,以期在社会交际中,把握语言禁忌发展问题的主趋势.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人类最不愿面对的话题之一,但同时这又是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为了不使"死亡"这一语言禁忌突兀的出现,相应的委婉语便应运而生.本文即从社会地位、年龄和性别特征、宗教信仰以及价值取向四个方面对俄汉"死亡"委婉语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中秋到国庆,是吃螃蟹的最好时段。每逢这时,网上便会传播各种吃螃蟹的禁忌,真相是什么?说法1吃螃蟹不能喝啤酒,也不能喝茶。解析:有一定道理。如果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什么酒都应当避免。如果是消化吸收功能差,配绿茶需要小心,因为茶多酚有降低消化酶活性的作用。说法2螃蟹不能和维生素C一起吃。解析:多年来流传"虾不能和维C一起吃"的说法,说是会产生有毒物三价砷,螃蟹和其他水产品都被纳入了这条禁忌的扩展版。事实上,一两百  相似文献   

10.
《职业时空》2006,2(5):29
现在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有关专家认为,面试成功不仅需要深厚的文化知识功底、善辩的口才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还需要认清面试的误区和禁忌.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高校服务部部长刘凤景介绍,面试是用人单位以目测和问答为主要方式,选拔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考核形式.通常安排在笔试和其他考核之后进行,面试的成败对应试者来说,往往具有"一锤定音"的作用.提醒大学生注意做好以下四件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