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期导读     
薛锋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思想政治工作价值追求的历史演变》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为实现的党的任务的单纯性的简单工具。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它的独立的价值,共同性都为追求人的主体性实现。但在阶段性的追求差异中,第一代领导集体着重于追求共同的政治人格,但留下革命与建设中心之间未能成功转换的深重遗憾;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四有新人追求,成功地实现转换与超越;第三代领导集体则以人的全面发展追求,正在进行全面且更高层次的创新。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革命、建设、市场三大中心背景下的演变轨迹。钟贞山等撰写的《“三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成功转型--从毛泽东到江泽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身建设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革命党建设的理论问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地进行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理论的转型,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代表"的理论,则是这种转型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叶剑英同志曾经讲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而且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一重要论断内蕴的深刻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过程.作为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重要一员,叶剑英的社会转型思想,对于 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为这一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造就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即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造就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理论都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体现出了它本身具有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也是与它本身具有的组织特点分不开的。研究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特色和组织特点,对于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革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理论成果;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改革事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中国又一次社会变革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战略、“一化三改”战略、“赶超战略”“中国建设两步走”战略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三步走”战略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新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过程 ,并总结了我党进行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中共四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发展观经历了历史演变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代集体对社会发展的观点有不同的核心内容,具体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革命和战争年代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温饱型社会阶段以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基本小康社会阶段以先进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第四代领导集体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非党干部问题,并从加强对非党干部的管理、践行“三三制”、开辟党外人员发表言论的场所等实践方面加强非党干部队伍建设。这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重拾中国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20世纪20年代早期在安源煤矿大力推行的政治动员,是中国革命史中不应被遗忘的部分。在安源,理想主义的共产党干部领导了一场非常成功的非暴力罢工,举办了针对工人、农民及其家庭成员的成人教育项目,使得共产主义革命争取到了广泛的群众支持。为了迎合各种个人、政治和经济因素,"安源革命传统"经年以来渐趋含混和扭曲,因此我们需要回溯历史以发掘革命路径的另一种选择,它的主要推动力不是阶级斗争和个人崇拜,而是个人为了寻求尊严而投身基层组织。  相似文献   

13.
开展反腐败斗争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筑牢堤防.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腐败道路的根本原因是世界观、人生观出了严重的问题.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是反腐败工作的治本之道,是从党员干部思想源头上反腐败的重要举措,也是筑牢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堤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土地革命时期,右江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比较适合右江根据地的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革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右江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科学指导,以身作则,深入调研,坚持民族平等,培训干部,严格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土地革命经验。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初创、形成、曲折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发展了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等,为夺取革命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肃反扩大化、干部培养策略失误等不足,这些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努力培养和造就干部,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组织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用独创的整风方式坚持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年轻干部和在职干部的培养、着重培养和造就高级领导干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理论辩证地吸取和继承、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组织保证,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干部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培训制度、培养本地干部及把好选人关和管理关等举措,为右江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觉悟高、革命斗争坚决的干部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基本特点体现为不屈不挠的坚定信念、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不计恩怨的博大胸怀、光明磊落的做人准则和高风亮节的领袖风范。邓小平人格魅力的形成得益于他的革命的人生价值观和坚强的党性。这对青年学生努力培养自己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对领导干部用人格力量去赢得人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领导既指领导人、领导集团,又指领导过程。领导是紧缺资源,是现代社会国家之间、组织之间竞争的主体和决定性因素。领导的影响力与领导者的人格力量密切相关,而领导者的人格力量又靠领导者良好人格的自我表现支持。成功领导的关键在于能够把握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既有基本的方面,又有特殊的方面。在干部年轻化的时代潮流下,年轻干部应注重领导影响力和领导素质的培养,塑造年轻、成熟、有为的合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的干部选用、考核和管理以职务分类和人岗相适为基础。而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在授权主体、选人导向、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三个方面:构建选任制、委任制和考任制相结合,选举制与选拔制相衔接的党政干部分类选拔格局;强化编制管理、科学设置各级党政干部职位并加强职位管理;健全分类、科学、常态化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