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是,中国着眼于中日友好的长远利益,从开辟民间贸易渠道入手,把中日两国民间交往与官方交往联系起来,以民促官,以经济影响政治,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致胜的成功经验之一,在恢复和发展中日友好关系的实践中,廖承志作为中国政府对日工作最高负责人,成功的运用了这一经验。他大力发展民间外交,使更多的日本人了解中国,造就了民间交往的潮流,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廖承志广交朋友,通过与日本各界的广泛接触,建立了中日友好事业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不断推动着中日友好事业之车向邦交正常化前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战后中日民间外交发展为背景,论述了周恩来关于中日民间外交思想的提出、内容,分析了其基本特征。明确提出这一思想对推动中日民间关系的发展,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并对今天中日关系的发展仍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中日双方经过共同努力签订了具有半民间半官方性质的LT贸易协定,打破了两国外交的僵局,为两国早日实现邦交正常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LT贸易的签订,引起了台湾当局的不满和反对。为维护日台关系,日本政府对LT贸易的态度发生转变,同时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使得LT贸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一条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路线,极大地妨碍了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限制了中日贸易发展和人民的友好往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使中日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开始向着康庄大道前进。早在一九五○年日本就成立了中日贸易组织。一九五二年六月,日本又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接着,又先后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一九五五年五月和一九五八年三月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正当中日民间贸易顺利发展之时,日本少数人于一九五八年五月,非法制造了“长碕国旗事件”,迫使中日贸易中断。其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又考虑到贸易中断后,给日本的一部分依靠经营中国商品生活的中小企业造成的困难,于一九五九年二月,采  相似文献   

6.
1972年,周恩来为中日关系的发展作出积极努力和杰出贡献:要求日本克服错误倾向,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引导中日往来趋向广泛,从中日关系看中国和世界。所有这些说明,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面对历史与放眼未来的结合、抓好局部与把握整体的结合、坚持原则与懂得灵活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两国关系的历史轨迹,以政治关系为主导,以重大事件作为分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将这段中日关系分为前蜜月时期、后蜜月期、双强并立与磨合时期、重新定位时期四个阶段,并提出了这四个阶段不同的关系特点。在把握政治关系主线的同时,以经济关系为辅助,以两国民众相互之间感情变化和对对方国家的看法、态度为参照,表现两国关系的主要客观历史进程,揭示两国关系的阶段性内涵,以及政治、经济和民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与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方论坛》2008,(6):F0002-F0002
今年是池田大作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四十周年。四十年前的1968年,池田大作在中日关系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从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分析及人类和平思想出发,顶住沉重的压力,发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倡言》(以下简称《池田倡言》),对后来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先导的关键作用。池田大作因此先后受到周恩来、邓小平、温家宝的接见。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0.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确立了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重化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从1956年开始,得到日本政府大力扶持的重化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中国是日本在亚洲地区最重要的原料供应地与产品销售市场,为了开拓这个传统市场,日本重化工业集团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旨在分析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发展与其对中日邦交正常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受邀访问中国,双方会谈最后共同发布了中日联合声明,一举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然而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离不开美国因素的影响,田中也是在9月初结束与尼克松夏威夷首脑会谈后才前往中国。根据美国原始档案,田中上台初美日双方就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开展了多次交流,双方在承认中国、日台关系、美日安保条约适用性等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经过双方的沟通以及美国内部情报分析与评估,以夏威夷会议为标志双方正式协调一致,该会议也反映出当时日美关系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缔结和美中邦交的正常化,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其中,日、中、美三国的经济关系形成了八十年代世界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各国对太平洋地区前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自70年代初以来,日本文坛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动向。文学的变化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与政治、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密切相关的。70年代初,日本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开始出现重大转折。由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访华声明,随后又宣布新经济政策,迫使佐藤内阁倒台,促使田中内阁上台。田中内阁主要抓了两件大事:一是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二是推行  相似文献   

14.
略论明州在宋丽民间贸易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建立后,随着明州地区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进步及受周边复杂的政治环境的影响,明州成为宋丽间民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港口;在宋丽民间互通有无的贸易交往过程中,明州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1972年 9月 ,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中日关系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本文从体系结构、互动过程、单位属性三个层次入手对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汪鸿祥 《东方论坛》2008,(6):1-6,18
《池田倡言》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座丰碑。其理论基础是池田大作和平思想,包括生命尊严、非暴力、共生的思想和世界民族主义的理念。《池田倡言》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和中日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基本内容是提倡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还对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作了重要论述。《池田倡言》是富有远见、博识、勇气的倡言,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对于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现在和今后的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日邦交的意义非凡,30年来,中国和日本在经贸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政治上,中日两国的邦交正常化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人士为架起中日友谊“金桥” 而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其中一人不能不提及,他就是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1968年的“池田倡言”犹如春雷乍响,不仅在日本国内掀起  相似文献   

18.
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 ,有着长期交往的历史。在两千年的友好往来中 ,两国人民相互学习 ,彼此促进 ,广泛的进行经济、文化、思想方面的交流对两国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近代 ,两国关系虽然曾经经历过一段坎坷、曲折的道路 ,但是 ,由于两国人民以及有志于中日友好事业的人们的努力。终于在 1 972年 9月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两国重新走上了和平友好的道路。吃水不忘掘井人。今天 ,当中日邦交正常化 5 0周年的时候 ,使我们想起那些曾经为中日关系正常化奔走呼号付出艰辛努力的人们。今天 ,好多为中日关系正常化献出毕生心血的人已故…  相似文献   

19.
本书的目录如次: 序论:战后日中关系的概观第1章:与台湾的关系第2章:政经分离与政经不可分第3章:日中邦交正常化第4章: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第5章:狂热与摩擦第6章:“成熟的时代”第7章:天安门事件的前前后后附章:日本对新政策的决定过程——组织与过程本书的特点首先在于,正如目录所示,是以战后特别重大的有争议的政治焦点以及贸易关系的变迁为中心对两国关系进行概述的。但是,第二,从重点(也即作者的关心)方面来看,第1—2章的篇幅不到40页,而第3—章则将近130页,特别着重于对197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以后的分  相似文献   

20.
大平正芳作为一代著名政治家,不仅是日本“战后派党人政治家”中第一个表明愿为中日恢复邦交尽力的实力派人物,也是“大(平)角(田中角荣)政权”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决策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在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的重大历史时期,始终以真知灼见和非凡的勇气走在历史大潮之前,为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