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说过:“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藩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就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受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一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2.
“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的一版序言中提出“两种生产”的理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一直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近些年来,针对我国人口增长太快,人口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不相适应的严重局面,这一理论重新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有人因此认为,唯物史观的基础不仅仅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都是历史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本文对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中外理论界对恩格斯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理论存在两种观点:其一,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恩格斯晚年提出两种生产理论,把人类自身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看作同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错误的,应予以摈弃;其二,国内多数学者认为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和发展,但人口生产在历史中并非始终起决定作用,它只是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生产力不发展的情况下,与地理环境一样对社会的发展起了决定作用,而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自身的生产就不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仅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已。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同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人类自身的生产又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这一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口理论的基石。建国初期,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分强调人作为生产者创造力的无限性,而对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面估计不够。对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人口理论的误读,使新中国政府对当时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政策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的学说指明,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实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现代化,必须有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与之相适应,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现代化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快地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对这个问题予以重视。一人口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它和物质资料生产一样,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人类通过新、老世代更替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就是人口的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总是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物质资料再生产从低级到  相似文献   

6.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人口膨胀的现状,应归咎于毛泽东人口思想的错误,因而对其持否定态度。这是违背事实的。对毛泽东同志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可只持一端。 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 论在我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统一,这两种生产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说过:“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①这就明确指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的两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可以促进也可以延缓社会的发展。过去在探讨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顺利成长的原因时,人口因素一直未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现在,我们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这对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得到顺利成长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既有其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历史的全部真实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另一个是进行人类自身的生产。正如恩格斯所说:“依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马恩选集》第四卷,第2页)物质  相似文献   

9.
人日是社会物质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人口的状况(人口的数量、密度和增长情况)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或者延缓”的作用。人口问题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经济问题,研究探讨其发展规律,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口规律是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而且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马克思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我院开设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中一个专题报告的摘要。作者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广义的社会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生产,而且包括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生产的比例,是社会生产的基本比例。作者还对人类本身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规律,以及有关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两种生产”理论看人口 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类自身生产——人口问题的研究,试图找出它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方案。“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社会生产这一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人们一般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从社会发展规律来说明人类本质的。实际上,他们从来没有否认过自然规律对人类的作用。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人的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  相似文献   

12.
<正>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这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们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一、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人口生产作用问题的某些论述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大体上有两种流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都渊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关于原始社会两种生产作用问题某些科学论断的不同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里,两种生产“共同对社会起着决定作用”,“二者不过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已。”①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往往引用《德意志意识形  相似文献   

13.
赖林嵩在《如何正确看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兼谈毛泽东和马寅初的人口问题论争》(刊于《党的文献》2014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人口思想。他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人口原理,指出人类自身生产要和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明确应该节育和有计划地生育,强调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人口问题,主张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进步。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以及其它有关论著,几乎无一例外地肯定,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九六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只能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物质生产。”往后出版的其它一些教科书的提法与此基本相同。这些提法都把人口因素同地理环境相并列,排斥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外,而只承认物质生产才是社会历史中的决定力量。这种论断既不符合包括原始社会在内的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不符合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应该加以修正。首先,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来看,除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外,还应包括人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家庭有生产、消费、抚养和赡养、教育子女、愉快生活和生育六种职能,其中,什么是最基本的职能?有一种颇有影响的说法是:生育职能是最基本的职能,其余五种则为主要职能。其依据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两种生产的著名论断:“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相似文献   

16.
一、从理论上论证人口发展战略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 入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人口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为了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也必须与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战略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克思十分重视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他和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论述了人与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关系。指出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的前提。他们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明确  相似文献   

17.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在该书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国内在讨论“两种生产”理论中,涉及这一理论在何时(何处)最早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意见:(一) 是在1843—1844年恩格斯著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出的。恩格斯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从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完成了探寻历史发展动因的最初构想。(二) “两种生产”理论早在1845—1846年马、恩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作了系统的表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唯物史观只是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湖北进程中,必须正视湖北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出生人口素质偏低、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速、劳动适龄人口增加和城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建立人口安全决策机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综合治理、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为构建和谐湖北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通讯集以及经济学手稿等著作中都论述了两种生产的问题,共同提出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两种生产指的是:社会生产中的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两种生产的理论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