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精神就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情绪、决心、干劲、政策、方针、计划、办法等都是精神性的东西,既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动等无意识的方面。唯物主义常常把精神当作和意识同一意义的概念来使用。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心主义者所讲的“精神”是对意识的神秘化,把它看作是脱离物质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否认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在哲学史上,精神的含义往往随哲学家本体论的不同而有所不…  相似文献   

2.
肖炎 《松州学刊》2000,(2):49-49
我们生而为人,我们行进的轨迹称作人生。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劳动者制造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产品通过交换产生价值。人的能力有大小,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不同,因而价值有高低。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我们通过不同方式体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3.
关于自己的元哲学理论,杜威交代了一个对于传统哲学的新态度哲学发源于社会的情绪的材料、而非认知的材料.由此出发,可以寻得哲学的人文精神价值和哲学的真正任务.若把哲学史当作文明史、文化史的一章去研究,就会发现哲学史的一个新意义--它从科学中失去的,可以从人文精神中收回来.哲学充当的是"沟通使者"的角色,在各专门化的知识门类当中,架起互相理解的桥梁和纽带.哲学的正当工作就是解释和澄清意义,因而,哲学实质上就是批评,它是批评之批评.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的那个千年,中国的教育是相当发达且绝对领先的。《汉书·僧林传》称:“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日校,殷日庠,周日序。”这里的校、庠、序是不同时代学校的名称。中国在当时就提倡平民教育(创办私学)和终身教育(“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在人类历史绝对是最先的。有如孔子是人类教育的先行者和集大成者,我们老是把他看作是思想家,其实作为思想家,孔子在人类史上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但作为教育家,他先行先导,是人类教育的宗师,西方无人敢望其项背。然而可悲的是,接下来的千年里,大一统封建体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整体,国家有其自身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规范体系。国家的目的不是超于个人的,存在于国家中的规范也不是异于个人的外在束缚。国家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相互承认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和平实践的基础,其存在目前依然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悖论性叙事是鬼子小说创作的重要的哲学叙事视角。在小说中,鬼子常用朴实、冷漠的笔调叙述20世纪末凝聚在家庭内部子女对父亲情感的眷恋与背叛。这种悖论是现代化文化处境和传统文化的碰撞,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哲学思考。鬼子的深刻之处在于他冷静的边缘性思考:20世纪末中华民族生存的艰难和人类心灵痛苦的挣扎。  相似文献   

7.
田光远 《兰州学刊》2006,(4):24-26,18
20世纪是一个哲学危机和变革的时代。杜威从“哲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的起源入手,详尽剖析了传统哲学中知行二元论产生的原因、特征及后果,指出在近代科学革命以后,哲学必须在重新理解科学的基础上改造自身,使哲学成为追求美好生活而不是终极知识的工具。杜威的这一设想在21世纪对于哲学的未来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不仅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不是“圣经”,而是科学的“认识工具”,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与发展。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的理想来支撑和推动,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主要是指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善良高尚道德规范的建构,以及对科学正确价值观的弘扬。  相似文献   

10.
益众 《理论界》2009,(5):1-1
张伟教授的性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1.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秦兴仲 《齐鲁学刊》2008,4(3):83-86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人与自然之间一直存在着对立、冲突与不和谐。要回归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类走出困境,必须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实现人文生态平衡,此外,人类还应该学会尊重自然,懂得爱护自然、美化自然,大力弘扬自然道德,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牢固树立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建立人类新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人的自身生产与身体美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自身生产是人类实践的物质生产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类一切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与美和审美关系密切:1)人的自身生产生成了人的身体及其与人的审美关系,从而生成了人体的美和审美;2)人的自身生产与其他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生产一起扩大了人本身的美及其审美的意蕴;3)人的自身生产的丰富形态给文学艺术表现人的美及其审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之中,人的自身生产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即消费社会的身体的感性价值的凸显改变着美和审美的形态和特征,突出了美和审美的平面化、娱乐化、商品化。这样,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身体的审美关系的科学——身体美学,就呼之欲出了。在中国的现实之中,这些是值得我们充分关注和积极引导的。  相似文献   

14.
立法的人性化趋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立法的出发点是最大程度上保护人的权利,人权保护下的立法理性也处于调整中,立法者基于理性制定的法律规范应愈来愈被不断调整以接近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理性越被道德渗透,人性越贴近社会和自然,立法则是创造合乎人性的法律环境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与动物关系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赋予动物大同或迥异的品质 ,其实表达了人类认知、审美下的精神理想 ,是其在创造、疑惑、欣赏及批判的感悟与体验中寻觅自身立足的精神家园 ,隐喻着人类共同的记忆和命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和生动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是人的三种形态的存在方式。对于人类而言,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它是社会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方式,推动社会群体的生成,也是社会群体发展的重要动力,还是提升社会群体为真实的集体、自由人联合体的必要手段。对于个体而言,它是个体获得社会群体性、个体性、人类性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满足主体需要获得了现实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认为,从近代自然科学向现代自然科学跨越的过程中,对人类产生主导性影响的思维方式,也正处在由经典思维方式向量子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量子思维方式正方兴未艾地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当中,并有可能使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乃至整个社会产生全新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当是一个经济学的范畴。人的全面发展与劳动分工有着密切的联系。旧式分工将劳动主体划分到一定的活动范围,固定于某种劳动形态,从而使人的劳动产生片面性,限制人的全面发展。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式分工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消除劳动的强制性,增强职业的流动性,促进人类劳动解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论争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 ,也是当代国际人权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发达国家只承认人权的普遍性 ,不承认人权的特殊性 ,认为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人权的内容和标准是绝对的、永恒的、普遍的。发展中国家认为 ,人权有普遍性 ,也有特殊性 ,在处理人权问题时 ,必须考虑到这个世界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多样性。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黄皖毅 《晋阳学刊》2007,42(5):42-45
马尔库塞的人学思想受到马克思思想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二者是不同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因此也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分析二者内在的关联和差异,对马尔库塞的人学观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人学思想、乃至马克思整个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