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典型的边缘人物,就地理环境而言,卫家山、鲁镇、贺家墺均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排异,而不得祭祀与捐门槛的失败又使她无法同魂灵沟通,使她陷入死生不明的窘境,与此同时,上层乡绅的诘难、底层平民的鄙弃和同为他者的冷漠也为祥林嫂的悲剧添上一层阴影。文章以他者为题,从地理位置、生死轮回、阶级分布等视角简论文化情境中"异者"们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2.
鲁镇文化是一种吃人性的文化,祥林嫂被鲁镇文化的幽闭就是被吃人性文化的幽闭。祥林嫂的幽闭恐怖症是社会角色强加给祥林嫂的精神恐怖。祥林嫂从夫家的出逃是对男权制幽闭的反抗,但夫家把他抓回当作商品卖了出去,说明她不可能逃脱男权制的幽闭;祥林嫂想从死了第二个丈夫的幽闭恐怖症中逃脱出来,但鲁镇文化却使祥林嫂更为妖魔化从而更加重了她的幽闭恐怖症;祥林嫂想要向人们诉说死了儿子的悲哀获得人们的同情,但人们的冷酷却使祥林嫂的精神更加幽闭恐怖;祥林嫂想要在知识分子那里获得灵魂幽闭恐怖的解脱,但知识分子并没有给她一点精神的出路。祥林嫂被鲁镇文化幽闭窒息而死。  相似文献   

3.
儒家她者的祥林嫂身处绝对客体之境,心理遭遇焦虑、歇斯底里、压抑的吞噬,身心双重困顿将她抛至无涯荒野。祥林嫂的命运劣势源自女性周围的男性压制,源自女性自身作为去势者以及作为绝对客体的悲哀。对祥林嫂的拯救除了叙述者我的努力之外,还需解放儒家她者的制造者,培养大心肠的人们,以达到祝福儒家她者的愿景。  相似文献   

4.
《祝福》中祥林嫂及其周围人们的“笑”,是鲁迅先生用沉重的笔蘸着祥林嫂的血和泪写成的,展现了祥林嫂的性 格特征和其必然的悲剧命运。这些“笑”是作者的客观描绘,揭示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文学史上,祥林嫂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悲剧典型。祥林嫂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便有着极大的悲剧性。作为思想家的鲁迅,其深刻就在于没有将笔触停留在对祥林嫂悲剧的表层描述上,而是努力探求悲剧的深层底蕴。祥林嫂没有受过多少皮肉之...  相似文献   

6.
祥林嫂的悲剧是文化悲剧的一种典型。以鲁镇民俗为核心存在的“鲁镇文化” 以其残酷性使祥林嫂“虽生犹死”;就个体生命而言,虽然死能带来微渺的希望,但祥林嫂仍无法获得最终的解脱。这也是鲁迅重视“人的文学”观的真正之体现。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诗学是当下人类魂灵救赎的武库,它从建筑、生态和审美三个维度所揭示的“人诗意地栖居”思想是海德格尔所倡求的人的生存论主题。而在此主题视野下反思人们当下之“居”,却是脱物、脱自然、形而上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种种遮蔽。对于人们当下之“居”,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和统一,从建筑、生态、审美三个维度来努力实现人之为人应然的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8.
<正> 《祝福》这篇小说的主人公祥林嫂,在鲁迅小说中,几乎和阿 Q 一样,是人们所熟悉的文学形象,就象一提到阿 Q,人们就想到旧社会的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一样,一提到祥林嫂,人们就想到旧社会的劳动妇女所遭到的压迫和苦难。小说是通过祥林嫂的三个生活片断展现她的悲剧的:她死了丈夫,来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工,后来被婆婆抓回,婆婆把她卖给贺家墺的贺老六,生了儿子,但不久,贺老六病死,儿子被狼吃掉,大  相似文献   

9.
关于《祝福》中祥林嫂之死因,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本文从民俗传统对俗民个体的控制与教化角度,认为隐喻型民俗控制和奖惩型民俗控制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主要的主客观原因。鲁迅以此深刻揭示了封建文化思想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就鲁迅小说《祝福》描写祥林嫂“撞香案”“捐门槛”“最后的疑惑”等三个重要场景作解析,集中评论目前流传广、影响大的“节妇”典型论。认为祥林嫂善良憨厚、坚忍倔强,在封建罗网中不断挣扎,有自发的反抗精神,但不是有觉悟的自觉清醒的反抗者;她受封建思想意识毒害,愚昧落后,但不是“节妇”典型。在解读《祝福》以后,还引用了鲁迅有关言论,这有助于人们对祥林嫂艺术形象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 ,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 :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 ,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 ;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 ,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 ,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 ,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 ,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12.
卑微者的不朽方式——关于《祝福》的心理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祥林嫂按照道理而活着的命题只涉及人之存在的被动性,即她是具体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产物,而并未彰显其在存在论上的全部意义.事实上,在人之存在的自我构成上,祥林嫂和阿Q是可以平分秋色的,这涉及到被奴役的内部发生学问题.如果说阿Q是存在论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话,祥林嫂则是存在论上的"抑郁症"患者,因为从对压迫性生活的贴附中,她也曾寻找到某种"趣味".其临死前对地狱的追问则构成了<祝福>这篇小说的"亮色".  相似文献   

13.
看了陈建华同志和裘沙同志写的关于祥林嫂死因的文章(见81年第四期《语文学习》),深感他们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不仅仅是个怎样看待祥林嫂之死的问题,而且直接涉及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不朽的名著。  相似文献   

14.
《论辩的魂灵》是鲁迅揭露诡辩的一篇典型文章,但全文无丝毫评论之处,而是将论敌带普遍性的观点收集、排列起来,自然暴露出其中的诡辩之处。就逻辑而言,诡辩也是一种技巧,所以读者不一定能清楚其中诡论究竟错在何处。本文对《论辩的魂灵》进行了详细的逻辑分析,明确指出了每一反逻辑之处,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逻辑武器,防止谬误,揭露诡辩。  相似文献   

15.
魂灵文学中的女性魂灵形象,在文学史册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她们虽为魂灵,却有着常人一样的思想感情,演绎着现实中的人和事。但他们必然是虚幻的,作家对其刻画,行为上轻飘如烟,转瞬即逝;外貌娇艳美好。这些特性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美感。读者通过审美,得到启发,或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激起对黑暗社会的批判,或为伸张正义而斗争,识好人而相助。因此,鲜明、生动的女性魂灵形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是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代表 ,祥林嫂形象出现后 ,现代作家塑造了一大批命运及精神气质与祥林嫂十分相似的劳动妇女形象。阶级、父权的压迫 ,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 ,共同造就了妇女的悲惨命运。从祥林嫂妇女形象中 ,可见到鲁迅思想家独特的眼光和深刻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7.
高梓梅 《南都学坛》2003,23(4):72-74
古代文学作品中,魂灵托梦现象频频出现,故事俯拾即是,透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它具有深刻的思想基础,同时,由于社会矛盾的不同、文化心理的不同,决定了魂灵托梦故事的文化层面,作家利用虚幻的艺术手法,以魂灵托梦形式抨击社会上的丑恶,赞扬人间的善美,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19.
祥林嫂是鲁迅奉献给我们时代的一个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祥林嫂形象所提示的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祥林嫂悲剧所具有的深刻的意义,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少有的。研究祥林嫂艺术形象塑造成功的秘密所在,这一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本文只就这一问题的某些方面,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封建礼教是酿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外在原因 ,而祥林嫂自身的性格、心理因素则是其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内在原因。强烈的负罪感、巨大的恐惧感、严重的迷信思想、软弱的性格特征诱发了祥林嫂的人生惨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