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一头浓密但已呈灰白的头发,深遂的目光和伟岸的身躯是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陈是映真先生给我的最初印象。去年四月,他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名誉高级研究员的称号,我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他,并做了一个短暂的采访。不久前,他到北京参加“台湾作家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再次见到他,并作了一个较长时间的采访,以往的记忆里又平添了许多风趣、坚强的印象。陈映真先生是台湾著名作家兼评论家。记得上大学时,一本收有他作品的《台湾中篇小说集》一度成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从那里我了解到台湾文学几十年来走过的艰辛之路。10多年前,我…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以及作家对待人物、世界的看法、态度、发现等往往流溢、呈示在作品形式结构上。莫言作品形式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复调”与“对话”如同一种肉体的肌理普遍分布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在整体上,他的作品常常采取了“对话”的结构方式。这是莫言作品蕴藏的生命主体精神在作品形态上的一种“全息”式表征。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十一二年前,我曾编发过启军的散文,因为很喜欢他在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语言中透出的那种淡泊平和。不料他收到刊物后,来信说我把他的姓搞错了,他姓“向”,而不是姓“何”。我很惊讶,把他的原稿翻出来,让好几位同事辨认,他们都说那就是个“何”字。可见他的书写实在是太有“特点”了。以后又陆陆续续收到他的来稿,欣喜于他的长进,便给他编了一个小辑,并写了编者按,题目是句大白话:《湘西有个向启军》。也不知道这个小辑于他是否有些鼓励?虽然后来我不再编散文稿了,却时不时他还能读到他的作品,觉得他的文笔愈发地从容、…  相似文献   

4.
生活写真     
最近,我完成了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相信它准能引起轰动。没过几天,有人按我家门铃。我打开门,进来一个五短身材的男人。他上下打量了我一阵,问道:“你是某某大师吗?”“正是在下。”  相似文献   

5.
在公开的文字中,纳博科夫似乎为自己的美国公民、美国作家身份颇感自豪,但时而又毫不犹豫地表白自己的俄罗斯情结:“我感觉自己是俄罗斯人”①;“俄罗斯的一切我都带着了:文学、语言和我在俄罗斯度过的童年”②;“我的俄文作品,各种小说、诗歌和短篇小说是对俄国表示的一种敬意,我可以把它们说成是失去童年时代俄国所引起的震动的震波。③当“洛丽塔旋风”席卷美国,误解纷起之时,纳博科夫甚至不无感伤地抱怨,我的美国朋友几乎从来没读过我的俄文作品。言外之意无疑在说,如了解他的俄文作品,了解他的创作历史,就不会有那么多误…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写男女关系的能手6他自己说:“因为生存的枯寂烦恼,我自觉写男女关系时仿佛比写其它文章还相宜。”因而,他的作品有不少对女性心理,男女关系问题的出色勾画,作品也具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描写女性细腻的心理并不一定能使作品女性化,巴尔扎克、福楼拜、扎尔斯泰等都以写女性心理见长,却丝毫没有女性化倾向,为何沈从文有呢?这是因为前者大都是以男人的眼光来测度、揣摩女性心理,带有很浓烈的男性气息,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就是一个男人,一位社会解剖学家。而沈从文作品则带有更多的女人味,“隐含的作者”也给人感觉是一…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对小说主人公阿Q性格特征的阐释,认为阿Q是中国禁欲主义文化模塑出来的典型,一方面,他奉行禁欲主义,扮演着禁欲主义文化的卫道者;另一方面,他的潜意识里又涌动着情欲。进而指出他的人生哲学和行为表明了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年在封建伦理道德的“灵”与人性本能的“肉”、超我与本我的激烈冲突中,性本能被严重压抑并发生畸变。  相似文献   

8.
张炜 《社区》2010,(17):47-47
老舍出事的前一天.发生了这样一幕: 老舍对斗他的造反派说:“我不是反革命,我写的作品都是歌颂新社会和中国共产党的。”造反派们马上讥笑地反问他:“你歌颂共产党,为什么共产党不要你入党呀?”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守望     
上完课刚走下讲台,郑乐又向我请假。这是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第三次请假了。我拿定了主意,这一次他不说实话,我决不准他假。我问他:“前两次请假已经耽误一个礼拜了,高三就是这么个上法?”他红着脸,要我到楼外的僻静处说话。看着他似有难言之隐的样子,我鼓励他:“你就说吧,我只要求你说实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仲文天 《社区》2009,(32):8-8
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他是一位读书人,虽然不能说才高八斗,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担当得起的,他的作品写得深沉大气。好久不见,这次会晤,却发现原来很闲散的他有点儿意志消沉,目光呆板。他缩坐在一张旧椅子上,对我的到来近乎漠然。老先生原来很喜欢我去看望他。每次都与我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而现在却变了模样,让我大为纳闷又吃惊不小。  相似文献   

11.
人生旅途上的“缘”是始料不及的。我自幼酷爱北宋文学巨匠苏东坡的作品。20多年前,我奉调入蜀,在峨眉山下,岷江之畔的眉山工作了二十个春秋。朱德元帅在苏东坡的故居题写的“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至今记忆犹新。20年后,我调至南京,受聘于三江大学。一天乘校车时,上来一位头发花白,矮矮胖胖,笑容可掬的老教师。同座的包忠文先生告诉我,他就是苏东坡的后裔苏泽民教授。于是,我抽空到商学院副院长办公室拜访了他。  相似文献   

12.
书里书外     
仲利民 《社区》2014,(29):7-7
有一次,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他是一位读书人,虽然不能说才高八斗,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还是担当得起的,他的作品写得深沉大气。好久不见,原来很闲散的他却是意志消沉,目光呆滞,他缩坐在一张旧椅子上,对我的到来近乎漠然。老先生原来很喜欢我去看望他,每次都是与我滔滔不绝地谈古论今,而现在却变了模样。  相似文献   

13.
光阴少一寸     
崔永元 《可乐》2010,(8):37-37
齐含笑大我一岁。他父亲是军医,家里自然医书成架,这让他有了骄傲的资本。一个下午,太阳晒人,我们钻进他的小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他忽然发问:“男生女生有什么不同?”我答得飞快:“女的头发长。”他仰天大笑。笑声没停,他就捧来医书,说:“你自己看吧。”天哪,我就这么启蒙了。上高中后,我每天放学照例去找他玩。  相似文献   

14.
四十年代在延安,马健翎的戏剧创作获得成功,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人都向他请教,报纸也约请他写介绍经验的文章。这时,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我缺乏总结与条理的说明能力,我不会写文章。”这是自谦,也是实话。和他的大量戏剧作品相比,  相似文献   

15.
陈虻不死     
柴静 《可乐》2010,(7):18-19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陈虻。”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 “谁?” “中央台的陈虻。”他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 “你是哪个栏目的?”  相似文献   

16.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个周末,我去拜访罗丹。大师带我进了他的工作室。“这是一个新作品。”说着,他小心地掀开湿布,一座少女的半身像出现在眼前。线条柔和,细节逼真,我忍不住赞叹“:太完美了!”罗丹侧头看了看雕像,柔声说“:还差一点儿……”于是拿起刮刀,不时转动雕塑台,有力的双手一刻不停。“这里……嗯,还有这里……”他一边修改一边自言自语,时而兴奋地点头,时而又双眉紧锁。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罗丹再没跟我说一句话,他把我给忘了,把整个世界都给忘掉了。一下午过去了,罗丹舒了一口气,扔下刮刀,满…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也夫斯基心理描写艺术探析王辽南我首先分析整个的心理,然后描写。──陀思妥也夫斯基陀思妥也夫斯基是一个奇特的作家,有创造性,人称“残酷的天才”,我们现在读他的小说,一方面屡屡为他作品的“残酷意味”而震动,另一方面,也为他捕捉、展示人物心理真实的高...  相似文献   

18.
男人真是奇怪的动物,当初丈夫追求我,是因为觉得是“高攀”我,所以激发了他昂扬的斗志。记得新婚时,他积极而且闯劲十足,很有进取心,几乎夜夜笙歌。有一次,我问他:“哪来的精力?”他回答“你知道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点的快乐吗?”他是个爱赢不肯输的男人,所以太太就成了他夜里征服世界的一个分战场。一度,他喜欢在卧室门外敲着门小声征求:“女皇陛下,我可以进去吗?”  相似文献   

19.
土族作家鲍义志作品解读吕霞罗曼·罗兰认为:“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为。”阅读土族作家鲍义志展示给我们的河湟小说,可以说,他的小说创作实践把他自己“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观照他的作品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从这些具体、个别...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以写商州知名,但是,他真正着力描写商州,而商州也借此而闻名的,是自《商州初录》开始,到《浮躁》结束的那一批作品。人们习惯把这批作品称为“商州系列作品”。“为商州写书”,这是贾平凹的夙愿,但在以前他对这个夙愿误解了。在对商州的整体文化气氛具有透彻的了解前,他要写得只是没有地域特点的“山地”而非商州。他后来追忆说:“我一直在写我的商州,只是那时无意识罢了。”只有改变了这种“无意识”状态,他才能给读者献出切切实实、独一无二的商州。也从此开始了他创作历程中的突破性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