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灿金 《领导文萃》2009,(14):86-90
唐太宗的朝堂之上可谓群星闪烁,人才济济: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尉迟敬德、秦叔宝……他们要么是李世民的创业班底,要么是李世民的长期合作伙伴,要么和李世民有姻亲关系,和他们相比,魏征无法不自惭形秽。虽然唐代并不十分讲究门第出身,但出身名门望族依然是可以傲视他人的原始资本。当然一个人的出身无法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企业由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多变的外部环境而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首席执行官(CEO)们的命运也同样如此。在他们风光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关于CEO产生的痛苦过程和随之而来的去留问题的痛苦选择。由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学院教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1985年以后任命的CEO被解雇的可能性是1985年以前的三倍。有关的资料还显示,1995年以来《财富》所列的前100家公司中的三分之一已经更换了CEO。尽管这些公司都声称他们更换CEO是出于“正常的原因”,但事实远非如此。造成CEO短命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行业或企…  相似文献   

3.
寻猎CEO     
许巍 《经理人》2003,(10):94-95
在这个领域中的人才真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是寻猎一个技术出身、有市场头脑、具备多年管理经验的CEO。  相似文献   

4.
袁学伦 《经理人》2007,(7):104-107
中国的众多CEO,早已不是我们记忆中那般只围着生产基地、员工大会和谈判桌打转了,高峰论坛、慈善夜宴、电视晚会、颁奖典礼、高尔夫球场甚至珠峰之巅,处处都闪动着他们的身影。在聚光灯前做做秀,时不时发表一些妙语睿句,展示自己超凡的个人魅力和名利双收的精英形象,CEO们就这样比明星更高频率地在媒体与公众场合频频曝光。  相似文献   

5.
于绍文 《经理人》2007,(12):37-37
缔造伟大企业,实现个人从成功到卓越,这是每一位中国CEO的梦想。 中国CEO心中之痒 在中国CEO们的心中,充满了对企业高速成长的渴望,对个人职业升华的追求!在当今剧变的商业环境中,CEO如何统领企业,应对挑战,稳健成长?如何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如何以传统文化激活团队新动力和卓越的创新能力?如何以全球化视野和前瞻性思维,形成卓越领导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3—2005年间深沪市场上的CEO报酬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发现CEO总报酬和CEO个人特征、公司规模、公司盈利及发展能力、董事会、现金流情况显著正相关.和股权结构及环境风险显著负相关。我国CEO报酬和行业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市场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CEO年薪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和监事会情况显著负相关,和主营业务情况显著正相关,但是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较小,表明监事会情况和主营业务情况对CEO年薪的影响较小.而CEO持股价值和CEO个人特征及公司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和股权结构及环境风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峻岭 《管理与财富》2003,(11):53-55
本文介绍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位CEO,他们各具特色,各有绝招;更主要的是他们那鲜明的个性和人格力量,给现代的CEO或将来的CEO以巨大的影响。本刊分二期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2007~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CEO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法对影响CEO过度自信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任职期限长以及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CEO倾向于过度自信;所处行业风险大的上市公司CEO容易过度自信;资产负债率较高公司的CEO易于表现出过度自信;董事会规模、最终控制人和公司的资产规模三者与CEO的过度自信存在负相关关系。CEO个人特征对CEO的过度自信水平没有影响,这说明年龄、学历、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并非是影响CEO过度自信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专业私人保镖并非都是武校或退休军警出身,他们中不乏自优渥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年轻高学历、高素养人才。他们尽力满足客户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做一个在需要时即刻现身的隐形人。  相似文献   

10.
李佳 《管理科学文摘》2009,(31):318-318
用先进典型来影响和塑造官兵历来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当前在先进典型的选树工作当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致使推出的一些典型模范要么得不到群众的认可,要么树起的典型推不开,要么立不久。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先进典型选树工作的前期“市调”、中期“宣传”和后期“增值”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为当前先进典型的塑造和官兵优秀品格的培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唐骏 《经理人》2013,(4):56-57
什么样的CEO才是好CEO?能看清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CEO才是好CEO!杰克·韦尔奇做到了,乔布斯做到了,他们既有高超的管理能力,又有把控格局、未来产业的能力,李艾科和巴茨因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走向了歧途。  相似文献   

12.
高额奖金补助、激烈地董事会争论、戏剧性的辞职……2011年的管理类新闻头条随处可见的是举止失控的CEO们的报道。但是目前很少有人会为CEO们感到特别地可惜。CEO们有钱、有权、有威望又有影响力,给人们的感觉就是别人都按照他们的吩咐做事。所以我猜想,如果说CEO们其实都面临着系列问题的困扰,尤其是“CEO孤独症”时,读者们一定会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3.
龚炯 《经理人》2011,(8):90-91
奥巴马总统、李光耀资政、普京总理等政治家的治国风格,至少是遵从“国家的归国家,公司的归公司”的古训,但韩国总统李明博则毫不掩饰地把管理公司的手段完全照搬到治理国家中去。CEO出身的李明博在2007年竞选韩国总统时明确宣布:  相似文献   

14.
从年度报告和给员工的备忘录上来看,如今的CEO们大都相信,一个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成员的工作热情、主动性以及责任感。可另一方面,他们却越来越多地把一些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的员工,同时开始减少本公司的员工福利,减少终生雇用的职位,而把更多的工作交给临时工人或合同工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面对这个问题,CEO们的通常说法是,“我们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 2009 年 ~ 2016 年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明星 CEO 成名后负面信息的披露策略. 以 CEO 是否登上媒体发布的榜单作为明星 CEO 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 明星 CEO 上榜将显著增加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验证了“名声俘获假说”; 明星CEO上榜后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显著增加,而一旦退出榜单其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则显著降低,验证了名声的负面效应. 机制检验表明明星 CEO 通过管理层权力抑制负面信息披露. 另 外,上榜前盈余质量较低、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其明星 CEO 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更高.文章丰富了 CEO 个人特质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人事风险大多发生在职工职业生涯中期。作为技术能手,如果得不到认可、重视,他们就会另攀高枝;作为业务骨干,如果得不到提拔,看不到前途,他们要么消极怠工,要么随时等待机会;作为部门负责人,因为年轻有为、思想基础不牢固,随时都有可能被腐败拉下水  相似文献   

17.
贺海峰 《决策》2006,(10):28-29
2002年,在句容和蒋国星灯下夜谈数小时后,凤凰卫视评论员杨锦嶙为之一震:“新时代的中共官员,再也不是人们陈旧记忆中的刻板和自大,他们出身平凡,依靠个人勤勉和努力,希望为一方土地和人民做一些实事的愿望极为强烈,他们对当下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并不陌生,和时代潮流也走得很近。基层官员普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几乎可以与国际接轨,勇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杨林 《管理评论》2003,15(10):34-39
上市公司治理理论丰富多彩,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两种思想几乎完全相背的理论;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代理理论将CEO(代理人)视为完全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机会主义行为者,因而主张直接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应该对CEO实施严格控制,而管家理论则将CEO(代理人)视作为实现股东利益而兢兢业业、勤勉尽责的管家,故主张董事会应该与CEO发展一种相互合作、完全信任的关系。本文借鉴代理理论与管家理论的思想,结合现实环境,对上市公司董事会与CEO关系的指导思想作出一种新的阐释.即当CEO在公司尚处于领导地位和权力的发展阶段,在工作中还没有获取重大成就之前的任职期间,董事会应该借鉴管家理论思想与CEO发展一种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工作关系,而当CEO在公司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力得到较强发展,其潜能得到充分展示,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就以后的任职期间,董事会则应该借鉴代理理论思想对CEO可能出现的自负心态及机会主义行为实施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9.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6,(9):20-20
股东们是CEO的老板,作为CEO就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所以,CEO即使和股东意见相左,但也必须服从,因为一旦得罪了大股东们,自己的饭碗就有可能不保。  相似文献   

20.
赵学刚 《经理人》2004,(3):94-95
在变化不定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个个营销精英纷纷登上了CEO的宝座。统计表明,近年来有1/5以上的CEO具有营销背景,这个比例超过了出身技术和财务的群体,营销人正在成为CEO的最重要的来源。营销成为经理人必备的技能之一。但是,并非所有的营销人都能成为合格的经理人。SK集团营销总监说:“我可以在每个营销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高级主管却成为自己的天花板。”营销人必备的素质除了应具有相当的营销业务知识、经历和经验外,还应具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职位越高,越意味着营销要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并不再仅限于某个项目的狭义营销。那么营销人又如何提升成经理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