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的班昭不但给后人留下著名的<女戒>,而且对<汉书>的编纂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补撰的"八表"使<汉书>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本纪、志、表、列传俱备的正史.  相似文献   

2.
前贤对《汉书》的点校、注释等的研究成果丰硕,然仍有可说之处。现从标点、校勘、注释等方面就《汉书》之《传》部分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讨的是湘人王先谦《汉书补注》和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汉书》中有关天文的一处误读及其导致的误译。日本学者们发现过这问题,但未能正确解决问题。本文在批评上述诸人的错误后,提出了正确解决问题的意见。并在探寻错误由来中,重声、论证了《宋史·天文志》作者误读史书,无中生有;《汉书补注》则张冠李戴,证成其误。  相似文献   

4.
我国史传散文佳作代表《史记》与《汉书》在思想精神倾向存在着明显差异:《史记》儒道互补而《汉书》独尊儒术,《史记》通古今之变而《汉书》尊显汉室,《史记》感情移入而《汉书》不失客观,《史记》兼顾民间而《汉书》倾向上层。  相似文献   

5.
班固从一万三千多篇文章中采择了一千七百篇有益于历史记述的文章,将其载录并化用到自己的历史著作中。这其间就有一个选编倾向的问题,这种倾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所录文章是国家大事的真实反映;所录文章是皇朝历史的真实传述;所录文章是述者评论的佐证;所录文章是汉人文章观念的寓示。  相似文献   

6.
《汉书》是我国史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堪称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块璀璨的里程碑.本文所说的“《汉书》史论”包括《汉书》各纪、表、志、传的序、赞、论及《叙传》,其内容大多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这些史论比起单纯的历史记载来,在表现史家思想和情感方面,更直接,更真实.它不仅是《汉书》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我们深入研究《汉书》思想的一个门户和捷径.《汉书》史论的评史方法,有三个优点,可为后代的典范.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汉书》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记载西汉时代——由汉高祖刘邦至新朝王莽统治期间二百三十年(前206至23年)的史事。在史学领域里,《汉书》开拓我国断代史的先河,与首屈一指的通史《史记》齐名,居二十四史前茅。在文学史上,对《汉书》的评价则莫衷一是。古代文论家多把《汉书》与被公认为伟大文学名著的《史记》相嫓美,合称“史汉”,将其作者班固与司马迁并号“班马”,以为《汉书》的地位不亚于《史记》。解放后,多数论者在不同程度上肯定了《汉书》的文学价值,但认为其思想性、艺术性较《史记》逊色,因而在文学史的教学、研究中,《汉书》往往不被重视,专论罕见。“四人帮”推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扬马抑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图书目录。它是我国上古时期目录工作实践的结晶,它借鉴了前人图书分类的经验与方法,建立了完密的图书分类系统。它反映了我国上古时期文化、学术事业兴盛的状况,介绍了每类图书的源流、演变、存佚等情况以及在内容方面的区别与联系,还讲到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对读书者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汉书》因其成书年代久远,经过历代传抄翻刻,形成了复杂的版本体系。版本研究是《汉书》文献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运用历史文献学的基本知识,以传统版本学的研究为基础,考述《汉书》版本源流及其相互间的承继关系,较为客观地揭示了《汉书》的版本体系,对《汉书》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有关“游侠”的争论及研究由来已久,《游侠传》又是《汉书》中备受争议的一章。学术界多将它与《史记·游侠列传》作对比。新时期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关于《汉书》游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内涵、特征、史学观到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学视角,《汉书》游侠的研究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对《汉书》游侠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班固的作史精神和《汉书》游侠在游侠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评介性论文。文章简介了《汉书.艺文志》成书的过程。说明先由刘向校书编为《别录》,刘歆在《别录》基础上编为《七略》,班固再将《七略》稍加增删而成《艺文志》。文章主要考订了班固增删调整的情况。后一部分简述了《艺文志》的内容,并说明这部书目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图书目录,而且提供了第一部图书目录分类法,具有巨大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20世纪前后两个时期对《汉书》语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简要述评,回顾了两千多年来关于《汉书》语言研究的历程.对东汉至清代对《汉书》从语言方面进行的研究很少,多数还是历朝历代从实用的角度对《汉书》进行的注解、校勘以及评点等工作.解放后对《汉书》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谷,近年来虽开始着眼对《汉书》语言的研究,但与《史记》相比数量还是偏少,《汉书》语言研究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4.
班固的《汉书》继《史记》而起,它对于《史记》体例上的粗疏之处作了技术改进,也出于记述汉代大一统皇朝史的需要,对《史记》体侧作了调整,形成以“体方用智”为特色的纪传体断代史新格局。《汉书》对纪、表、志、传诸部分都作了改造,进一步明确了它们各自的功能,确立了整齐划一的纪传体规模,在记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方面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在体侧上,章学诚所论史、汉的“圆而神”与“方以智”,实际上是讲它们在对内容与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汉书补注》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学者王先谦(1842—1917),字益吾,晚号葵园先生,长沙人。他撰著宏富,而在史学界享有盛名的代表作则是《汉书补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由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凡百篇组成,东汉班固撰,实经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四人之手才告完成。它是我们今天研究西汉一代历史无与伦比的珍贵文献。但《汉书》的微文奥义、连才高博洽、教养诸生常有千数的一代通儒马融,亦感通贯非易,也要伏于阁下,从班昭受读。因此,从东汉起,诠释《汉书》者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面反映汉代社会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史记》《汉书》,对当时的边塞问题也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是全面地确立了固边守塞的观念;二是真实地记录和热情讴歌了汉代边塞抗击匈奴战争中的将士们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历代文人诗人世代传唱的对象;三是对边塞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及战争场面有着真切的描绘。这些,均成为后世文人了解边塞及其历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17.
《汉书》在《史记》基础上,建立起纪传体断代史编纂的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汉书》对《史记》的袭用也绝不能用简单的"抄袭"二字来概括。班固在袭用《史记》材料过程中遵循有一定的原则,决非盲目照抄。班固对《史记》或增补,或改易,或删节,无不是在一定原则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史》,《汉》为我国古代历史散文之典范。比较而论,体例上,《史》发凡起例,创千古之业,《汉》完善定型,为不祧之宗;思想倾向上,《史》明天人之分,《汉》主天人感应;《史》通古今之变,《汉》调上下洽通;《史》成一家之言,《汉》尽圣人之道;人物塑造上,《史》明善恶,《汉》辨忠奸;《史》重传情,《汉》重传事;《史》重为人,《汉》重为文;《史》爱奇,《汉》重实;组织结构上,《史》神明变化,《汉》严填绵密;语言风格上,《史》错综成文,《汉》骈散一体;《史》雅俗共赏,《又》雍容尔雅;《史》笔端含情,《汉》不甚动情。总之,《史》为正史与杂史的巧妙结合,《汉》开后世正史一途;《史》为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统一,《汉》开后世纯史一路。  相似文献   

19.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所见西域里数集中于《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晋书·四夷传》、《梁书·诸夷传》、《魏书·西域传》和《周书·异域传》。这些里数不仅是判定西域诸国方位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探索当时道路走向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历来受到西域史研究者的重视①。兹拟以前人有关成果为基础,对这些里数记录作一全盘的考察。一、《史记·大宛列传》1.“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这一里数见诸张骛首次西使归国后向武帝所作报告,而张春往赴大宛乃自漠北匈奴单于庭附近出发,取道巴尔喀…  相似文献   

20.
《史记》《汉书》异文中较多反映的是字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分为音关系、义关系及形关系三类。其中音关系中大多数的情况是假借或异体字对应;义关系类的情况中既有同义对应,也有少数反义的对应情况;形关系则大多为因字形相似而误的异文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