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是经济学界争论的难题之一。倘若我们重视学习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反对斯密生产劳动理论的批判,了解马克思揭露和批判庸俗经济学为何以及如何庸俗化斯密的上述理论,会有助于较正确地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从而较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理论问题,以及防止陷入类似庸俗经济学的某些论点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生产劳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学界长期以来争论的一个问题。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 早在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庸俗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对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就曾有过很多论述和争论。马克思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科学的生产劳动学说的。这一学说,为我们从劳动形态上更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建国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迫切要求理论界运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基本理论,正确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教育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视角分析了马克思理解教育价值的基本思路.首先指出生产劳动理论确立了理解教育价值主体的认识思路,其次揭示了教育价值目标的全面性立场,最后提出教育价值评价的历史性维度.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资本主义在农业生产领域所遭遇的障碍问题,尤其是小农经济的存续,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解释地位遭受质疑。曼和狄金森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论述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非一致性问题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辩护。此后围绕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这一议题,穆尼等学者与曼和狄金森进行了争论。文章以曼和狄金森的核心文章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这一争论的学术渊源、核心观点、分析框架及理论基础。回顾这一学术争论过程,围绕经典议题争论背后的新韦伯主义研究范式转向,对中国农业社会学有重大的启发意义。新韦伯主义范式强调从社会文化传统的角度去理解农业,并在具体分析上兼顾马克思宏观的政治经济分析与恰亚诺夫的微观个体行动,对于把握当下中国复杂多样农业转型与社会变迁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所依赖的概念,诸如生产、劳动、价值等,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批判的效力,因为这些概念依旧没能突破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陷入了生产、劳动的意识形态镜像之中.因此,鲍德里亚对劳动力、劳动二重性、劳动与自然、劳动与需要、劳动与自由、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展开了系统的批判.鲍德里亚误解马克思的根源主要在于:一是缺乏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存在论内涵的准确把握,二是忽视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判维度,三是混淆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这使他最终在革命路线上走向消极的象征交换理论,即采用"暴死"的方式来抵抗抽象劳动的符号化及其对人的控制.究其根本,是因为鲍德里亚在理论基础上拒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揭示了抽象劳动的形而上学本质以及对人的统治,给出了扬弃这种抽象劳动的科学方案.马克思不仅把劳动理解为改变世界的基础性力量,而且开创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即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会创造出否定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内在逻辑进程中,主要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贯穿于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始终。通过对青年黑格尔和青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劳动概念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物质生产概念,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是一场围绕《精神现象学》中的劳动概念所展开的争论,作为这场争论的积极成果,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精神现象学》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话语的批判、吸纳和超越。  相似文献   

7.
在第三产业日趋扩大,不稳定就业人员与日俱增的形势下,有关第三产业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日趋隆盛。在马克思经济学中,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是围绕着生产性劳动的争论而展开的。争论的焦点在于,服务劳动是否同流通部门一样,是否同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本文回顾了这一场争论,提出了服务部门在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中所占的地位,并将争论的抽象问题与现实的分析和批判相结合,强调指出了建立“服务经济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劳动的合理观点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劳动的本质,形成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9.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与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两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争论的经典问题.本文首先指出确立生产和消费的界限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其次,根据基本理论原则,我们讨论了生产劳动、服务的商品性等一些争论焦点.在理清劳动概念的基础上,我们研究了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统计问题及三种劳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的要素问题,在理论界是个争论问题。有二要素论者,有三要素论者。二要素论的主要依据是斯大林同志的论述:“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发动着生产工具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人,这些要素总和起来,便构成为社会生产力。”三要素论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的劳动过程三要素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