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嘞"是浚县方言非常有特色的语言成分,出现频率之高在方言中较为少见.就其功能可以分为四类:结构助词、体貌助词、语气助词和构词语素,就其意义可以再分为七个,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的、地、得、呢"等成分.七个"嘞"来源不同,但共同的虚化机制使得它们由不同的路径最终演化成了同一种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2.
体貌是一种语法范畴,常称为“体”“体貌”“情貌”等,这里采用“体”或“体貌”的说法.淮北方言中,动词的体主要有“完成体、已然体、将然体、进行体、经历体、起始体、实现体、短时体(尝试体)”等等,形容词的体主要有“持续体和将然体”.运用共时描写和比较的方法,指出了淮北方言的体貌系统及其特点,也讨论了与其他方言的异同;并运用历时溯源的方法,分析了部分体助词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依据李如龙和李小凡先生对动词体貌类型的研究观点,宝鸡方言的体貌系统按"体"态"貌"可以细分为动态、事态、情貌三种类型十五种表现形式,本文运用共时描写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宝鸡方言体貌系统的十五种表现形式及其特点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湖南汨罗方言的"徛[t i21]""徛个[t i21kei33]"是使用频率很高的持续体貌助词,前者用法复杂、分布面广。两者关系密切,但在句法分布、语义组合等方面存在差别。"徛"的声母不送气,而汨罗四周方言及湖南境内诸多方言的持续体"起[□□i]"都是送气声母,显得颇不"合群"。不过,虚成分"徛"的多功能模式与汨罗邻近的长沙、宁乡等方言中对应的"起"大致平行,加上有周边省份方言作为旁证,可推测"徛"读不送气应该是动词"起"在虚化过程中伴随了语音弱化的结果,"徛"的语源极有可能就是趋向动词"起"。  相似文献   

5.
玉林方言的进行体和持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的进行体一般用时间副词"在、正在"来表示,持续体一般用"着"来表示.玉林方言的进行体主要用动态助词"住(紧)"和时间副词"在"来表示,而持续体则主要用句尾助词"在"来表示.  相似文献   

6.
洞口方言非能性“得”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方言中,"得"的语法功能十分丰富,可以做动词、助动词、助词、语气词及构词成分。文章详细分析了洞口方言的非能性"得"字,即完成体助词"得"、结构助词"得"和语气词"得"的语义、语法结构特征,并与普通话做比较,同时追溯汉语史的"得"在洞口方言这个共时平面中的历史遗留。  相似文献   

7.
安阳方言的将行体助词"也"可附于谓词性成分和体词性成分之后,表达事态的即将出现,其重叠形式有比较特殊的用法,其本质是事态语气词。纵向联系汉语史,探讨其来源可能是古代的语气助词"也";横向联系方言事实,分析周边方言使用"也"及"呀"的情况,得出语气词的消亡在方言中的表现似乎并不平衡的结论。"也"除了承担语气词的功能,还滋生出表体貌的用法,反而功能更加强化,因此保留至现代方言中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河北元氏方言的动态助词,分析了元氏方言里一些与普通话用法不同的动态助词,主要有了、来、开等,指出了它们在元氏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及语法特点。该文主要从所表达的意义、在句中位置、所搭配的词语来分析这些动态助词的用法,还涉及一些用句式来表示动作状态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湖南境内湘语“V+X+N(L)”的结构形式共有四种:“V+在+N(L)”、“V+到+N(L)”,“V+体貌助词+N(L)”和“V+体貌助词+在+N(L)”。“V+体貌助词+在+N(L)”的来源于六朝时期就已常见的“(S-P)在NL”结构。  相似文献   

10.
汉语方言体貌的语法形式和意义纷繁复杂。文章描写和分析海口方言动词各类体貌的形式、功能和特点,以期有助于对海口方言语法体系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方言类型学的深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2.
泗洪方言处于北方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交汇地带,具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以普通话为参照点.从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对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进行考察发现,泗洪方言动词的体貌是一个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语法语义功能丰富的语法范畴.  相似文献   

13.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丰富的语气助词。其他外部方言表"先行"的句末助词也体现了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田房村的彝族所使用的本族语言,属于彝语南部方言.田房彝语的结构助词非常丰富,使用频率高,标志性明显,很有研究价值.江城田房彝语结构助词从语义角度来分析可以分为五类:施动助词、受动助词、领有助词、工具助词和方向助词.  相似文献   

15.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未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16.
语法学界一般把"V起来"中的"起来"分为位移义、结果义和体貌义三类,这种分类不尽科学,因为"位移"和"结果"并不是两个并列的区别性语义特征,而表示体貌义的"起来"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已经虚化,所以三者很难鼎立.从共时平面看,"V起来"中"起来"的意义和句法功能呈现出从趋向动词到动态助词的虚化,从而分化为"起来趋动"和"V起来助"两大类.  相似文献   

17.
瑞金方言的助词“去”、“却”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客家方言瑞金话中三个动态助词“去”、“却”和“来” ,并将它们和近代汉语的相应助词作了对比 ,指出它们正是近代汉语助词在瑞金方言中的存留。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赣语都昌话中,"个"字最主要的用法是助词用法,包括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个"在都昌方言中原本是量词,后来由于受到使用的高频化、句法位置、语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逐渐虚化为助词。在此过程中,"个"还经历了指示代词的过渡阶段,其演化的轨迹在现代都昌方言中仍有遗留。  相似文献   

19.
凉山彝语(即彝语北部方言)ko33本来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动作所关涉的对象或动作的地点,后来逐渐语法化,产生了三种语法功能:一是作为结构助词表示句子成分或分句间的结构关系;二是作为体貌标记,表示动作行为进行或持续的体貌方式;三是跟动词粘得很紧,有点像动词前缀。这三个方向的语法化过程不是分离的而是连贯进行的,且其间的边界是模糊的,易变的,这也是语法化过程的普遍特征。本文就ko33的句法功能、虚化的过程及诱因、不同词类间的关系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20.
荆楚方言的助词系统由五大类助词构成:一是动态助词,含"哒、起、在";二是语气助词,含表陈述语气的"哒、倒、啰、嗒、法歆、的话哩",表祈使语气的"斗、起、哆、嗒",表疑问语气的"喔、啵、咧",表感叹语气的"嚜、去哒";三是发语助词,含"个、看、像、这个";四是体顿助词,含"啊、么";五是结构助词,只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