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利与义务的内涵权利与义务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提到权利,就会令人想到义务。权利的内涵十分广泛而模糊,很难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辞海》中,它被界定如下:“法律用语。与‘义务’相对。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在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权利已被限定在法律规范的范畴内。美国法学家庞德认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之能力即可称之为权利。倘使某人虽有一种能力足以影响他人的行为,因关系某项利益之故,使之必为或必不为一事。然是持道德为后盾者,可称之为道德权利。惟一经法律承认或创造之后,而法院又随时可用国家权力加以强制执行者,如此能力可称为法律的权利”。其观点就是权利有道德权利和法律权利之分。其实权利可以体现在社会习惯、道德、宗教、法律等诸多方面,包含着习惯权利、道德权利、宗教权利、法的权利等大量内容。  相似文献   

2.
《现代交际》2009,(7):1-1
近年来,关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不但使人们确信法律对于利益博弈的规范作用,而且使之更加看重法律所确立的规则和秩序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作用。因此,针对法律规则的争辩非常频繁和激烈,根本原因在于规则如何确立直接影响其自身利益。一个突出的实例就是围绕《劳动合同法》展开的争论。理不辩不明,辩论本身是好事,经过辩论,如能使规则的含义更为明确,可以大大降低维护规则的社会成本。但是,遗憾的是,争论各方大多只在意规则的功利价值,却有意无意忽略规则之所以成立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一般认为,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它并不是指现行法律规范所直接确定的秩序,而是根据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和现时公认的法律理念所合理推断确定的一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和人们法律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法律秩序化。  相似文献   

5.
立法是公共权力、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综合体.是对政权组织和个人按照社会正义原则进行权力及义务的安排和分配。立法的实质和有效性不在于强力,而在于其目的的合理性.即是否体现了社会正义原则。在涉及儿童权益问题上,不能将其监护人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首要的标准.将体现社会正义的救援干预放在从属于“自愿交易”的位置.儿童权益事实上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筹码。特别是如果仍将对孤儿、流浪儿童等处于困境儿童的救助还限于慈善事业的范围,反映出的则是在有限的法律制度背后的法律信仰的缺失。由于儿童处于依附性社会角色,如果没有来自社会主动的、有组织的关注.司法体制在缺少监督压力的情况下,往往是低效率的。社会资本是促进人们合作行为的规范,对于社会资本的判断,也在一定意义上是垄断司法资源,还是让人们信仰法律的公开性、正义性的体制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婚俗主要指的是从恋爱、嫁娶、生育到婚后生活等各个阶段中所形成的婚嫁行为方式和婚姻家庭社会关系,反映的是与婚姻相关的形态、观念和礼仪。“律令”与“礼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婚嫁制度的两大要素,而法律与礼仪又是由政府与社会势力来指导和规范的。从俗到礼,从礼到律,从礼到法,是一个教化与法令并存的进程。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经济与文化不平衡的社会伦理观念,从而使现代婚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一、伊斯兰伦理的缘起伊斯兰伦理的基本成型大约是在阿拔斯朝。阿拔斯时期,随着阿拉伯穆斯林思维的不断成熟,随着外城思想文化的不断渗透,在宗教训言基础上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被广大思想家、哲学家、法律学家所重视。综览伊斯兰伦理的全部,可以发现伊斯兰伦理实际上是从伊斯兰教律之中衍生出来的。自伊斯兰教创立以来,尤其是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在阿拉伯地区流传之后,穆斯林就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律看成是自己行为的规范。因为,所谓阿拉伯伊斯兰伦理,实际上就是宗教伦理,即便在其形成过程中,曾受到过来自波斯、希腊等外部伦理思想的影响,但它所具有的伊斯兰宗教色彩始终是十分浓郁的。如英国著名学者诺·库尔森所言,“所谓《古  相似文献   

8.
所谓规范,就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制约人们的社会行为的规范主工包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随着新旧体制的转变,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大大改变,许多过去受到否定的社会行为,如“个人经商”“个体企业”等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许多过去可以容的社会行为,如“大锅饭”、“平均主义”等则因其奖懒勤奖败罚优的后果受到了社会的否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规范但是由于“文革”期间的文化虚无主义,我国在规范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个断层,一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体现人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建设所涉及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居民动迁所涉及的范围和群体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有的还相当尖锐,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如何在法治的要求下规范居民动迁行为,使居民动迁中所涉及的多方利益体的合法权益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保证作为动迁中弱势利益群体的居民行使有效的法律救济,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法律",是指由享有立法权的政府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简单来说,就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相比于道德规范,法律更多的是强制性,引导性,来保障每个人生存的安全和公正。它的存在,极大地强化了社会的秩序性,人类的自由性和个人自由的保障性,扩大"正义"这一概念,极大地保障了效率的实现,平息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而从古代的"道德大于法律"到今天的"法不容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许在个别案件上"正义"与"法律"产生了矛盾,但这仅仅是方法论层面的问题,绝不是认识论层面的问题,更不可能成为否定法律存在的依据,否则就会构成司法的困难和社会的动荡。  相似文献   

11.
伦理是指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凡是在参与者达到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活动中,伦理就不可避免.阿玛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明确地指出:"没有文化之外的制度,更没有无道德维度和伦理基础的制度,且只有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并建立在一定道德伦理基础之上的制度规则,才会具有现实的约束力,才会为经济增长提供充分激励."  相似文献   

12.
词汇是某种语言里词的总汇.词是无数的,它是个体;而词汇只有一个,它是整体。词汇也可指一个人、一部作品、一个局部范围或历史阶段里所使用的词的总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例如在闪米特诸语言中,意义是“法律”.阿拉伯语也不例外,只是将它音变成,由此派生的动词心意义是“定罪、判罪”.的阴性被动名词码意义是“受法律管辖的”.阿拉伯  相似文献   

13.
胡水 《职业时空》2008,4(8):9-9
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这种公平主要是指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指在同一社会形态下,不同阶层和产业的人们能够平等地获得生活、劳动、受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机会。这种公平是在现实社会所能满足的基本条件之上的有限公平。在机会公平的前提下,可能出现因为人们自身智力、体力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不公平,而这种不公平在一定限度内应该是能够被接受的。  相似文献   

14.
吝毅 《现代交际》2011,(3):58-59
人们对于规则的认识和尊重程度决定了规则在社会中执行的力度和效果,也决定了社会正面价值实现的程度。中国社会对规则的认可度和依赖度都不高,呈现出形式上遵守规则而实质上不惟规则的观念。这不仅是中国封建残余思想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根源的影响,同时在行为逻辑上也有深层的原因。笔者从中国社会规则观的现状入手,从历史文化渊源以及具体行为逻辑两方面进行剖析,以求理清当中的发展和关系链条,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伦理文化和法律信仰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公司社会责任是全球化背景下开始为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所关注的一种企业伦理责任标准,在此背景下,企业比以往更多地被理解为是社会的一部分。赞同者认为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标准的执行,企业可以和它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建立起对话关系,从而确立起企业的优势。而批评者则认为,一种强制推行的规范性标准,并不能自动地促进企业形成承担伦理或社会责任的意愿。而且,公司社会责任的普遍标准能否确立、如何确立,也是人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本刊上期刊登的一篇有关SA8000标准的文章与本篇正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图NIMAGI/ECHINA  相似文献   

16.
翟屿潼 《现代妇女》2013,(11):39-4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是这样解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国一直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帮助我国解决社会矛盾问题,也能很好帮助人民了解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的规范,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按照人成长的规律特征。促进人的发展,帮助人们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凭借价值观的确立,激发人民内I心的情感、提升人们自己的需求、改变人们的利益观念.激励并鼓舞人们追求更崇高的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李俊杰 《现代妇女》2014,(6):163-164
行政公开以宪法上的知情权作为其理论基础,高等学校作为依国家法律授权行使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权力的特定社会组织,其权力行使理应受到监督。校务公开是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制度。校务公开的重点是教师或学生实体利益受到不利处分时的保障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择偶标准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在以往社会 ,婚姻并非是个人的私事 ,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 ,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而更多地受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制约。择偶也因此成为家庭社会学倍受重视的研究课题。从西方的经典文献看 ,被更多地引用和为实证研究所支持的择偶理论 ,并非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或温奇的“需求互补”理论 ,而是“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  相似文献   

19.
礼物交换作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礼物交换的研究,莫斯不仅超越了涂尔干理论中神圣—社会与凡俗—个体的二元对立,而且说明了道德行为兼具的可求性与强制性,揭示了社会纽带建构与存续的逻辑,从而进一步回答了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所关注的"人性/社会如何可能"的问题。与此同时,当代的研究还表明,礼物范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教之不可化约的独特属性,即涂尔干所说的宗教所具有的"自成一类的力"。在一定意义上,莫斯的《礼物》是对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答复或重写,而礼物交换就是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行为艺术的全部特性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震惊(Shock),以区别于传统艺术的特——神韵(Aura)。为此,它不断突破艺术所设定的边界,向“画框之外”的社会、伦理、政治、性别、法律游击,以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最具震惊效果的要数以身体为媒介的行为了。“维也纳行为小组”的尼奇仿效宗教献祭,把活羊撕裂、剖膛后,与裸体的艺术家绑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