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筹划复台大计时,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与台调会发生磨擦.在战后台湾接收与重建的过程中,国民党台湾省党部扎根下层社会,主张改革台湾省政,反对贪官污吏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是两个不同的组织,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与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同样如此,不能混为一谈.蒋介石既是国民党总裁,又是国民政府主席,其时还兼行政院长.蒋介石是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调兵镇压"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是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官民冲突.从事件前的群众组织,到事件中的推波助澜,及事件后的妥善处理,国民党台湾省党部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终将政敌陈仪赶走.  相似文献   

2.
"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大陆的主要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迅速报道并发表了不少评论,其中<申报>、<大公报>与<文汇报>或多或少对国民党和政府持批评立场,大体可谓民声的代表,<中央日报>则基本上站在维护国民党统治的立场,可谓官声的代表.大陆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大体上反映了事件的进程,评论也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多数媒体都表现出对台湾同胞的深切同情与关怀以及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但有些报道和评论亦因种种主客观原因而在对事件的全面反映与分析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陈仪是大陆日据下台湾研究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及其随员对日据下台湾的研究代表了当时大陆台湾研究的水准.陈仪取鉴台湾经验,在政治上推行省政改革,经济上发展统制经济,加强闽台交流与合作.陈仪不但是"日本通",也成为"台湾通".应蒋介石之邀,陈仪主持台调会,编译资料.由于对台湾问题长期观察,陈仪辨析日据下台湾的利弊,有独到处,亦有盲点.台调会搜集的资料,多从日本人编写的书中摘译过来,这些资料注重台湾总督府的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忽视台湾民众.陈仪只注重研究台湾的"物",忽视研究台湾的"人",试图维持台湾总督府的行政架构与统制经济,与台胞的迫切需要隔着很深的鸿沟.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在国民党内"民意"的支持下,成功"复职".而李宗仁不敢面对蒋的挑战,应对失据,失尽人心,他虽在美国积极活动,试图以美制蒋,却未能获取美国的支持,最终在这场政争中落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事件,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起死回生的一步,而且对当代台湾史与两岸关系也影响甚巨.通过对该事件的梳理、研究,既可以了解1950年初台湾政治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进行政治斗争时的基本立场、心路历程与政治手段.  相似文献   

5.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在国民党的宣传下,"孙中山"成为国民党与国家的政治象征.为了战后收复台湾、获得民心,国民党强化孙中山与收复台湾之间的逻辑联系,强调用孙中山的心理建设消除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而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孙中山的景仰,为光复后国民党在台推广孙中山崇拜奠定了基础.光复后,国民党沿用大陆的宣传方式,全面推广孙中山崇拜,使其成为尽人皆知的国家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国民党在台对国父遗教的宣传与大陆同出一辙,流于形式,因此,并未能完全获得统治合法性,因民生问题而引发"二二八"事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孙中山崇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时代公论》作者群是国民党知识子分的典型代表,在30年代"五五宪草"起草的过程中,站在国民党的立场赞成建立三民主义性质之宪法,站在蒋介石的立场要求宪法赋予总统及行政院独裁之权限,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场呼吁宪法弱化地方尤其是省级政府之权限。《时代公论》作者群对"五五宪草"的支持体现出了国民党知识分子的政治选择与其言论主张的吻合。  相似文献   

7.
简析抗战时期的台湾调查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 4年 3月 ,蒋介石下令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 ,作为负责筹划战后收复台湾的职能机构。蒋介石任命陈仪主持台湾调查委员会 ,主要是因为陈仪熟稔日本与台湾事务。台湾调查委员会也充分吸纳了当时客居大陆的台籍人士参与。台湾调查委员会在光复台湾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主要包括搜集、翻译、编辑有关台湾的资料 ,训练各类专业人才 ,制定《台湾接管计划纲要》 ,初步拟订战后台湾的重建政策等。台湾调查委员会在设计政策的过程中 ,对台湾同胞复杂而敏感的心态缺乏足够的洞察与关照 ,结果导致一部分政策失误 ,引起岛内民众的反感与抵抗。  相似文献   

8.
张殿兴 《中州学刊》2004,(2):113-116
在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和"廖案"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作为国民党新领袖和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与军事实力人物蒋介石尚能够密切配合,各扬其长.国民党"二大"之后,随着蒋介石在党内地位的升迁,其与汪精卫及苏联顾问之间的矛盾日益显露出来,加之国民党右派分子的从中挑拨和造谣,蒋在十分被动而又羽翼未丰的情况下,贸然制造了排挤汪精卫和打击共产党的"三·二○"事件.倘若苏联和共产国际能够采取正确的策略,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胜利者一定是左派.然而苏联使团和顾问对蒋采取妥协的方针.左派领袖汪精卫既不满蒋介石的飞扬跋扈,又缺乏与之抗争的勇气与实力,不得不忍气吞声,悄然出走.蒋汪的首次交锋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保甲制度在赣鄂皖豫四省的前期推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冉绵惠 《天府新论》2005,(3):108-110
20世纪2 0年代末30年代初江西、湖北、安徽、河南四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地区,国民党蒋介石在这些地区推行保甲制度也最早。由于国民政府的大力倡导,各省政府的积极努力推行,几年实行的结果,赣鄂豫皖四省的保甲已具规模。由于保甲制度起到了有效控制基层民众、配合反共“剿共”的作用,国民党蒋介石认为成效显著,要求全国各省市仿行,并且保甲制度最终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基层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国民党对日伪资产的接收方针是收归国有.陈仪受命负责收复台湾的具体准备工作,秉持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1945年10月台湾光复后,陈仪在台湾建立起庞大的公营事业,推行经济统制政策,效率不彰,贪污成风,引起广大台胞的强烈不满."二@二八事变"爆发后,国民党为缓和与广大台胞之间的对立,开始在台湾推行以公营事业为基础、民营事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政策,为台湾经济的发展找到了较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易经>是早期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认为世界万物皆由阴阳两种不同元素组成."阴阳和谐"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才得以化生万物.<易经>之"和",是中国"和"文化的源泉,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和"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文化仍然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的重要文化资源,"和"的智慧和哲学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荣鑫 《兰州学刊》2009,(3):13-16
诚如大卫·里斯曼所言,当今社会已经由生产性社会转向消费社会。然而,消费社会并不止于物的“丰盛”,其成为其所是的根本在于其具有完备的符码规则、话语体系。正因此,其呈现出平等、民主化的幻象。要透过幻象进而认识消费社会的真实的社会结构,需要通过解读消费社会的区分逻辑达成。笔者认为,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一书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该区分逻辑的锁钥。在文章中,笔者在结构主义语境中对区分逻辑加以分析,以此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中的区分逻辑。由此,揭示消费社会真实社会结构的生成原则。  相似文献   

13.
作为对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承接和延续,"新时期"文学"英雄悲剧"的叙事必然遭遇重构"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多重挑战;同时,与"受害者"和正剧英雄的形象相比,悲剧性"英雄"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人格建构要求."新时期"英雄悲剧的叙事不同程度地陷入叙事矛盾导致的文本困境,尖锐地暴露了个人自我的成长在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两难处境,也预示了当代文学英雄叙事传统的落幕.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15.
“两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三进”是“两课”的根本要求和归宿。如何卓有成效地使正确理论“三进” ,是关系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后继人才的大问题。多年来“两课”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存在一些问题。课题组经过调研论证 ,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坚持“三进”重在“入脑”、教学内容务求科学、方法手段贵在创新、师资素质与时俱进的改进思路。得出结论 ,为了实现“三进” ,必须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 :价值取向由传授知识到转变思想的根本性转变 ;教育理念由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性转变 ;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灌输式到研究式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苏亦工 《人文杂志》2002,1(1):39-43
法律经常被解释为人类的意志 ,不同的志向可以创造不同的法律。中国古代的法律向称“王法”。“王法”的设立是基于帝王之志 ,而所谓帝王之志 ,不过是一种无穷大的私心 ,力图由一个人、一家人或一种宗派势力垄断政权、把持天下、包揽一切资源的产物。真正的王法真正的儒者宽恕之道 ,用现代术语来表述 ,就是要保障每个人的权利 ,实现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7.
“两课”教育肩负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教育重任 ,“知”“行”统一是“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文化知识教学的突出特点。“行”重于“知” ,“身教”胜于“言传”在“两课”教育中尤为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是社会各界关注较多的一个"热点"话题.走出困境的思路在于政府与农民社会关系机制的重构,确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组建基层乡民社会的"中间组织",使之成为凝聚与表达农民自己利益的实体资源,;同时也借此实现"以社会制约权力",改变民众在与国家基层代理人博弈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并对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非规范性行为"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9.
张维祥  段勇 《晋阳学刊》2007,42(2):37-41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社会联系中才能具体地实现出来.这样,人的自由本性又表现为人的自主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的自主活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人们在客观上提出了全面发展自己的要求.但全面发展是离不开人的自由的,自由既是全面发展的前提,又是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形成有自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20.
李怡 《江汉论坛》2007,4(9):73-79
对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关键词的梳理当从留学界开始,尤其是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的知识与词汇的演变起了更为明显的作用.影响现代中国文化理念的诸多词汇如"民族"、"革命"、"世界"、"进化"、"新民"、"心力"等等都与留日知识分子关系密切.在我看来,其中的"个人"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自我"对于整个现代中国文学乃至文化价值观念影响甚巨,或者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的新的立场的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