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统计》2002,(8):20-22
统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为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解放前的西宁,社会生产力发展非常缓慢,经济十分落后.虽有“统计”之名,但很少开展实质性的社会经济统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工作,面临着严重挑战。尤其是统计基层建设和基础工作,曾一度受到严重削弱,统计机构撤了并、分了合,然后逐渐恢复起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政府统计是一个国家统计体系的主体部分。政府统计体制必须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相适应,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政府统计体制存在的问题已明显地暴露出来。改革现行的政府统计体制,实现体制创新,已成为发展统计事业的迫切要求。本文试从政府统计机构现行的职能配置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政府统计体制改革的方向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月英 《上海统计》2003,(11):22-23
我国民间统计机构在90年代初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决策参考,实行有偿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服务行业的生力军,在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后,民间统计机构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促进其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统计与经济》2005,(4):1-1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统计工作中也必须充分体现。各地统计机构应当把内创和谐作为营造统计工作良好环境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抓好。要形成和谐的氛围,就必须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统计事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统计人、依靠统计人、凝聚统计人、了解统计人、关心统计人、  相似文献   

6.
浙江历史上正式设置统计机构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清代末年。在这之前所有“计数”(统计)工作均由相关部门的官员负责 ,分散进行。浙江地域最早的计数官员见于周代(公元前1046年—前841年)。据《周礼》记载 :人口登记工作由“地官”负责 ,“掌登万民之数 ,自生齿以上 ,皆书于版”。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会稽郡的计数 ,上由郡守、县令(长)亲管 ,基层单位由“三老”、“啬夫”和“游徼”分别登录教育、财政和社会各种数字。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 ,全国已建有“上计”体系 ,中央设“计相” ,州、郡、县…  相似文献   

7.
王波 《浙江统计》2008,(1):18-20
企业统计体制是有效行使企业统计工作行政管理和协作的组织保证,也是企业统计工作有效发挥整体功能的制度保证。我国企业各自根据“企情”采取不同类型的统计体制,有的企业统计工作主要集中于某一个部门(集中型),有的则主要分散到各业务部门(分散型),而有的企业统计工作是相对集中于某一个部门,又将若干统计工作分别由相关部门来承担(混合型),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有的设置了统计机构,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而有的则没有设置统计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在分工、组织与协调的职能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统一思想,增强基层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多年以来,统计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统计机构,县以下延伸到乡镇统计站,这就构成了我国政府专业统计的基本框架。由于县以下基本没有设置完整的统计机构,县级统计部门在整个统计架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他们既承担着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又要组织乡镇和街道的统计调查,还要协调、管理部门统计和社会统计,在整个统计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统计的起点在县级统计,统计的源头在县级统计,统计的入口在县级统计。说起点,是说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以独立的生产经营者身份进入市场。企业统计再停留于内部考核已满足不了需求,而必须将眼光转向外部,注重研究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当前企业统计工作遇到不少问题,面临较大难度,概括起来,就是“地位不高、作用不大、人员不稳”。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统计工作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部分地方和企业甚至表现出进一步恶化趋势。有的企业统计机构被合并,有的被撤消,有的虽被保留下来,但形同虚设,工作难以开展。特别是少数企业,随着企业“四自主”的充分落实,原来为申报大中型企业和达标升级好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统计》2002,(8):8-14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政府统计走过了50年发展历程。青海统计人经过50年创业和奋斗,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发生在雪域高原、江河源头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青海的发展凝聚着统计人的艰辛和汗水,也展示出政府统计工作的魅力和优势。青海广大统计工作事业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下,在艰难曲折中前进,在改革开放中壮大,在开拓创新中辉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信息化飞速发展,青海蓄“后发之势”,加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力度,加快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整体提高了全省统计工作水平,使政府统计部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信息的主体、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和经济运行的监测与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深受旧体制影响的统计工作正逐步与新的市场体制接轨,在此过渡期,处在上下交汇点的县级统计机构面临着诸多矛盾,困扰着统计工作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矛盾 1、改革深化与统计弱化的矛盾。1995年以来,一些地方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开展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是深化改革、搞活企业的重大举措,从长远看,无疑对经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但由于企业改制(主要是产权转让)属新生事物,又处在不断探索之中,加之有关措施不配套,因而产生了新的问题,尤其是改制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受到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2.
统计制度涵盖了统计机构的设置、统计法规、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国民核算标准、统计信息的发布制度及属于制度层面的其他要素。联合国统计司的《国家统计组织手册》根据政府统计工作中 在中央统计局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将各国的统计制度分为三类:“集中型”、“分散型”、“混合型”。这种分类方式只注重了中央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机构间的横向关系,没有涉及中央统计机构与地方统计机构间的纵向关系,所以有人提出了新的分类方式,使统计制度的区分更加科学全面。在新的分类方式下,根据中央统计机构与部门统计机构(横向)、中央统计机构与地方统计机构(纵向)间工作分配的不同(工作越集中在上层越集中),将统计制度分为四种类型:“分散型”、“集中型”、“横向分散、纵向集中型”、“横向集中、纵向分散型”。  相似文献   

13.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事业的基石,基层调查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是宏观数据的源头。源头数据质量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质量。近年来,振兴街街道办事处统计站按照“以人为本,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规范统计“双基”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为根本,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基本实现了“统计机构网络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工作制度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统计数据处理微机化”的目标管理,推动了统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山西统计》1999,(8):12-13
一、稳定统计机构和队伍,巩固和完善统计网络稳定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是搞好统计队伍自身建设的前提。1995年在县级机构改革中,有的县市提出将统计部门与其它部门合并的意见,地区已请示省里,初步同意这种模式。我们打听到这一消息后,没有消极等待,而是把握时机,先后多次向地委、行署领导和地区机构改革领导组反映阐述统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国历史上由于撤并统计机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时,我们还向地、县领导印发了修改后的(统计法)、中央领导关于县级统计机构改革的重要讲话等,通过我们的努力,地委最后…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统计》2003,(12):7-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这对于推进全省《统计法》的实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营造“依法统计、真实可信、不出假数”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统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首先代表省人民政府,对《统计法》颁布二十周年表示祝贺,特别是向全省统计工作者和一切为统计事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统计机构建立五十年来,我省的统计事业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经过一代代统计人的辛勤耕耘,统计事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统计法》颁布二…  相似文献   

16.
关于能耗统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能源统计现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能源统计,成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设置了能源的基本统计指标并开始编制我国的能源平衡表。到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家到地方,建立了适应当时需要的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改革与调整,能源统计工作有所削弱,但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及网络还是基本建立,重点工业能源消耗单位已被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能源统计数据也能较准确地反映重点耗能单位的能耗水平、结构及趋势,为科学制定节能降耗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我国统计年报制度,基本上是延用199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7+1)一套表制度,虽然几年来不断补充完善,在实际运用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现就行政事业单位的个数统计方法问题作如下探索。在1993年行政、事业单位统计报表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表填表说明规定:“反映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核算单位的基本属性,由独立核算单位填报。”这条规定明确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填报的范围和不填报单位的界限。在基层单位是严格按照填报说明执行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认为这一说明并不适当。因为具有法人资格的行政事业单位,并不…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愈来愈明显的重要作用。随着统计事业的不断开展,作为统计事业发展基石、担负着“培养统计合格人才、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重任的统计教育被日益重视,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正确认识统计教育、揭示统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统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路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统计教育问题研究》系列专题研究就是在这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商统计教育改革和发展大计。中国统计教育发展回顾中国统计事业是在本世纪产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政府统计机构成立以来的五十年,是统计事业与时俱进、辉煌发展的五十年;也是青海统计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五十年。在这跨越半个世纪、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广大统计工作者为青海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适应改革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战略的需要,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中心,整体推进统计业务建设,全省统计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统计服务水平相信息现代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20.
一、新时期下的统计服务模式统计做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积极配合“两个转变”,加快改革步伐,调整服务模式,进而促进“两个转变”。具体来说,统计工作的服务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对象;(2)服务内容;(3)服务方式;(4)服务的实现机制。(l)服务对象。旧体制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统计的服务对象为上级主管部门,形成了对象单一、层层汇总、层层上报的服务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多元化,国家、企业、居民、国外都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其决策参考的依据,决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